斯涵涵
2018年12月21日上午,鎮(zhèn)江新區(qū)實驗幼兒園小班舉行了一場“防拐、防騙演練”活動,家長志愿者扮演素未謀面的“人販子”,有的攜帶糖果、小點心,有的攜帶玩具進入各班教室,以帶孩子們出去買玩具、買零食、玩游戲等為由,對幼兒進行“哄騙”?!霸诓坏?0分鐘的過程中,成功騙取了共46名小朋友到幼兒園大門后”,被“拐騙”的寶寶,有些是全班出動,有的則是三五成群,一個個興高采烈。(2018年12月24日《揚子晚報》)
只是一點小玩具小零食,就成功騙得眾多小朋友被“拐”走,看著讓人揪心:這么容易受騙,怎么得了啊?
“防拐、防騙演練”活動是以“家園合作”的形式,讓家長扮演“騙子”,提醒大家重視孩子安全知識的教育與引導,初衷很好。但這是發(fā)生在教室里的“拐騙”事件,這就讓此起特殊的“防拐、防騙演練”有些瑕疵。要知道,非上下學時間,幼兒園是封閉的,外人不得進入,那些將一個班的幼兒“一鍋端”的“騙子”家長無疑是用了“我是新來的老師,要帶你們出去參加活動”等言辭,才成功將孩子騙出的。
另一方面,孩子年齡越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越弱。這是其生長發(fā)育特點所決定了的,要讓年幼的孩子成功抵御高級別的成人大騙子,太不現(xiàn)實,倘若天性單純可愛的小朋友日常玩耍過程中,時時刻刻要對身邊的人保持高度戒備之心,已經(jīng)超出了其心智能力?!罢娼淌壹倮蠋煛被蚴怪赡坌撵`產(chǎn)生認知混亂,而“緊張、提防、太過成熟的小孩子”也失去了童年的快樂,這恐怕也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
當然,筆者并不是否定“防拐、防騙演練”活動的必要性,而是強調(diào)安全教育的普適性生動性,要針對兒童的生長特點和環(huán)境開展相關(guān)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讓孩子們記住“不跟陌生人走”,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虛設(shè)條件,居高臨下地“考察”和判斷兒童的行為,進而得出某種結(jié)論,導致相關(guān)教育評判出現(xiàn)誤差。近年來,各地幼兒園、媒體都有過類似“演習”,說明兒童安全教育存在一些成人世界的“想當然”,其效果自然難如人意。
更深入一層看,比“防拐演練”更重要的是構(gòu)筑安全屏障。我們既要時時告誡孩子們在公共場合不要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食物,不給陌生人開門等安全常識,更要給孩子們提供安全可靠的生長環(huán)境。老師們要大力提高師德水平和工作責任心,遵守法規(guī)和行業(yè)規(guī)范,耐心、細致地對待每一個兒童,把孩子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嚴禁失職瀆職虐童等違法行為,為年幼無知的孩子們把好“安全門”,讓幼兒園、學校真正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而家長們更要繃緊安全這根弦,外出時要抓緊小孩的手,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不要讓孩子單獨留在室內(nèi)車內(nèi)、嚴禁孩子去到危險地帶,嚴禁打罵孩子……平時要注意和孩子們的溝通交流,要多多陪伴孩子,將安全教育貫穿于日常活動之中,盡力俯下身子聽孩子們說話,從童言童語中發(fā)現(xiàn)教育契機并有的放矢,避免孩子產(chǎn)生壓抑、害怕等負面情緒,主動消弭安全隱患,讓家庭成為孩子們的幸福港灣。
此外,全社會都要一起發(fā)力,群防群治,健全完善法律法規(guī),嚴厲打擊拐賣兒童的違法行為,鏟除拐賣兒童的利益鏈條,為孩子們提供堅實可靠的安全屏障。擔當起少年兒童的守護之責,讓孩子得到最溫柔的呵護最全面的保障,陪伴孩子快樂長大,這本是法治文明建設(shè)的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