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曰建
《雜文月刊》2019年4月上原創(chuàng)版上《安全通報何妨指名道姓》一稿很切中時弊,說的是通報不點名,使大家“心中無數(shù)”,被通報者“有了僥幸心理”的現(xiàn)象。時下通報不點名很普遍,多用姓加“某”,如趙某、錢某某。文字學(xué)家說“某”字上甘下木,是結(jié)甜果子的樹,但把“某”字用在通報上,這果子不酸不甜倒透著點怪味?!澳场弊钟胁幻魑?、不明確的意思。不記得哪天了,可說某天,而把清晰明確的事,故意往糊涂里整,有點像我國北方俗語“貓蓋屎”,貓大便后用土遮蓋(現(xiàn)在貓都不逮耗子了,貓屎自有主人打掃)貓蓋屎卻被某些人當(dāng)作敷衍糊弄遮羞的秘笈。為爭財產(chǎn),兄弟鬩于墻,與父母對簿公堂,上電視模仿川劇變臉,在臉上綁個塑料殼,只露倆眼,雖然可惡,并不涉他人。通報、報道中的“某”字給違紀(jì)違法者留了面子,卻讓無辜者背鍋,一竿子打翻幾船人而非一船人。筆者是銀行員工,常見報道“某銀行”的案件,銀行多了,央行、“工農(nóng)中建”四大商業(yè)銀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一家銀行出事多家銀行陪綁,很不公平,把“某”字換成行名,誰的孩子誰抱走,別讓一粒老鼠屎壞幾鍋湯。
魯迅論雜文說“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對違紀(jì)違法就該留面子?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的開,在文學(xué)作品是朦朧美,用在通報、報道違法違紀(jì)單位、人員就大倒受眾的胃口。滌蕩污泥濁水,須高懸達(dá)摩克利斯之劍,讓貓蓋屎的“某”字退位,豈不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