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與檢驗醫(yī)學》(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系由江西省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主管、江西省醫(yī)學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全國性學術期刊(ISSN1674-1129,CN36-1298/R),廣泛涉及實驗醫(yī)學與檢驗醫(yī)學各領域。本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統(tǒng)計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文生物醫(y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期刊、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收錄期刊。已獲國際期刊收錄代碼系統(tǒng)號CODEN SYJYA9。
1 約稿范圍 包括檢驗醫(yī)學、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預防醫(yī)學和其他醫(yī)學學科,如各級醫(yī)療衛(wèi)生單位的臨床檢驗、病理檢驗和實驗部門、血防、婦保、兒保、防疫、檢疫、食品衛(wèi)生、工業(yè)衛(wèi)生、農村衛(wèi)生與環(huán)保等檢驗領域的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以及醫(yī)學院校醫(yī)學檢驗專業(yè)和醫(yī)學研究單位、醫(yī)學基礎、臨床各學科的實驗研究論文。
2 欄目設置 本刊設有述評、專家論壇、論著、實驗研究、綜述、講座、特載、實驗室管理、質量控制、繼續(xù)教育、檢驗醫(yī)學教學、檢驗與臨床、病理與檢驗、輸血與檢驗、學術討論、經驗交流、病例報告、爭鳴、儀器使用與排障、新書介紹、問題解答、學術會議信息,讀者、作者、編者和檢驗信息等欄目。
3 稿件要求
3.1 文稿 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和可讀性。要求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文字精練、層次清楚。必要時應作統(tǒng)計學處理。論著、綜述、講座、實驗研究一般不超過5000字,其他類文稿一般不超過3000字。
3.2 文題 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除公知公用者外,盡量不用外文縮略語。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3.3 作者署名 作者及署名應符合論文署名作者和單位的要求。作者姓名在題名下按序排列,如系多單位作者,姓名右上角分別用阿拉伯數字注明。第一作者應附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學位、專業(yè)、主要研究方向、工作單位及詳細通訊地址、郵編、電話、手機號碼、E-mail等。通信作者與第一作者不同時,應注明。通信作者系論文主要指導者或課題主持人,一般只列一位,也請附簡介。
3.4 摘要 論著、實驗研究需附400字以內中、英文內容對應,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結論(Conclusion)"小標題的結構式摘要。英文摘要應包括題名、作者姓名(作者應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采用姓前名后,姓每個字母大寫,名首字母大寫。外國作者的姓名寫法則遵從國際慣例)、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及國名。
3.5 關鍵詞 所投論文均需標引3~5個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間用分號";"分隔。請盡量使用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中《Index Medicus》醫(yī)學主題詞表(MeSH)和《漢語主題詞表》內所列的詞。英文關鍵詞應寫全稱,不使用縮寫詞。
3.6 正文 包括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正文標題層次如:1材料與方法,1.1標本來源,1.2儀器與試劑,1.3 檢測方法,1.4 統(tǒng)計學方法;2結果;3討論;一般不超過三級標題。
3.7 醫(yī)學名詞 以1989年公布的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yī)學名詞》為準,暫未審定公布者仍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編《英漢醫(yī)學詞匯》為準。簡化字按1984年公布的《簡化字總表》規(guī)范。中、英文縮略語以通用為準,并于文稿首次出現處先敘述其全稱,然后在括號內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藥名以最新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為準,不宜使用商品名。
3.8 計量使用要求 計量單位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凡有單位符號者應使用符號,如:"天"為"d","小時"為"h","分"為"min","秒"為"s"等,長度單位分別用"m"、"mm"、"cm"等等;量的單位嚴格按標準執(zhí)行,如物質濃度統(tǒng)一用"L"而不用"ml",百分比濃度為非法定計量單位,如"10%HCl",若是質量比,應表示為"HCl質量分數為0.1"或"HCl的質量分數為10%"。若為體積比,則寫成"HCl的體積分數為0.1"或"HCl的體積分數為10%"等。數字:請執(zhí)行GB/T15835-1995《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guī)定》,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
3.9 統(tǒng)計學要求 統(tǒng)計符號按照國家標準GB3358-82《統(tǒng)計學名詞及符號的規(guī)定》書寫,符號一般用小寫斜體,須用平均數±標準差();相關系數為"r";t檢驗為"t";卡方檢驗用希臘字母小寫斜體"χ2"表示。而P值、F檢驗、Q值、M(中位數)等均為大寫斜體。
3.10 圖表 圖表應具有"自明性",一目了然。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按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xù)編碼,說明性的資料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本刊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尾線)。
3.11 參考文獻 應以作者親自閱讀過近5年的重要論文為主,參考文獻按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文中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在右上角標出。正文中的中文作者應寫全名。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中文刊名寫全稱,西文按《醫(yī)學索引》(Index Medicus)格式縮寫。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引用文獻(包括文字和所表達的原意)務請與原文核對無誤。文后參考文獻表編排格式舉例:
參考文獻類型 專著 論文集 報紙文章 期刊文章 學位論文報告 標準 專利 法律法規(guī) 電子文獻
文獻類型標識 M C N J D R S P Z EB/OL
[1]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738-740.
[2]楊振華.閱讀《Westgard方法決定圖在檢測系統(tǒng)分析性能評價中的應用》一文的喜和憂[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0,28(5):473-474.
[3]李明,孫芾,紀開宇,等.自身抗體檢查對乳糜瀉診斷的價值和意義[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0,28(1):29-30.
[4]Dalvi MP,Umrani MR,Joglekar MV,et al.Human pancreatic islet progenitor cells demonstrate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vitro[J].J Biosci,2009,34(4):523-528.
[5]Dittmar T,Zanker KS.Stem cell biology in health and disease[M].New York,USA: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09:218-219.
4 注意事項
4.1 來稿方式 本刊從2014年3月起采用網絡投稿,請作者進入江西省醫(yī)學會網站(www.jxma.org)點擊《實驗與檢驗醫(yī)學》在線投稿,按提示進行投稿。使用過程中具體注意事項如下:(1)第一次使用本系統(tǒng)投稿的作者,須先注冊新賬號。注冊信息請按要求逐項填寫,內容須真實完整,郵箱及電話請保證有效、無誤。(2)一次注冊,長期有效,請不要重復注冊。(3)作者可隨時登陸投稿系統(tǒng)查詢稿件的編審過程,稿件處理的相關結果編輯部不再另行通知。投稿同時請將100元審稿費通過網上銀行轉賬到編輯部,戶名:江西醫(yī)藥編輯部,開戶行:中國銀行南昌市東湖支行省北支行,賬號:202 200 556 445?;虿捎谩爸秀y二維碼”掃碼支付方式。勿一稿兩投。
4.2 論文推薦及授權 投稿成功后,本刊將通過電子郵件發(fā)送收稿通知論文推薦及授權書電子版;作者也可在登陸投稿系統(tǒng)下載版權協(xié)議書,填寫并蓋章后通過郵局寄給編輯部。
4.3 臨床試驗研究 應說明是否經倫理學相關機構的批準,研究對象或親屬是否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4.4 稿件處理 所有來稿經本刊確認已正式辦理投稿手續(xù),本刊即刻啟動審稿程序。本刊所有稿件均需三審:編輯初審、專家二審、主編終審。只有三審均通過的稿件才可刊用。本刊審稿周期約為三個月,對于可以刊用的稿件,本刊于3個月內通知文章第一作者辦理用稿手續(xù);對各類基金資助課題論文,碩士、博士研究生論文,實行綠色審稿通道,最快可于投稿后30天內正式刊發(fā)。通知作者修改的稿件,修改后請將原稿和修改稿一并寄回,同時將修改后電子文本發(fā)至本刊電子信箱(應注明稿號),依據《著作權法》有關規(guī)定,本刊可對來稿作文字修改、刪減,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根據本刊與作者簽署的版權協(xié)議,本刊對稿件擁有協(xié)議中的權利和義務。對不用稿件,我刊不予退稿。 稿件確認刊載后需按通知數額交付版面費,彩圖印刷工本費另付,必須按規(guī)定時間寄到,逾期不候。稿件刊登后贈當期雜志2冊。
聯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豫章路72號 江西省醫(yī)學會《實驗與檢驗醫(yī)學》編輯部
郵政編碼:330006
電話:0791-86226580
E-mail:JXJL19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