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仲美芳
小二班迎來了插班生圓圓,她瘦瘦小小的,模樣很可愛。可是接觸幾天卻讓老師們頭疼不已。
早上小朋友們排隊拿牛奶,她不排隊也不拿,老師拿了一袋牛奶走過來:“圓圓,喝牛奶了?!眻A圓頭一扭,不說話不開口。老師把牛奶放到她手里,她雙手直躲,老師把牛奶放到她嘴邊,她頭一甩,眼睛一閉,看都不看。
午飯是小朋友們最愛吃的紅燒肉,泛著油光,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小朋友們吃得可香了。老師見圓圓不吃飯很擔心,便端來午飯,將她抱在懷里準備喂她吃。圓圓目光飄忽,就是不看飯碗,也不看老師。老師遞出一勺飯菜到圓圓嘴邊,柔聲說:“圓圓聞一聞,是不是很香,張嘴巴來吃吃看!”圓圓的頭晃得像撥浪鼓。“圓圓,你吃飯的話,老師獎勵糖果哦!”可是,糖衣炮彈也沒用,老師的計策宣告失敗。
圓圓屬于典型的入園焦慮,對上幼兒園有抵觸情緒,心理上的不接受導致行為上的異常。
放學時,老師將圓圓的情況告訴了爸爸,并詢問了孩子在家的飲食情況,得知孩子每天在家早飯、晚飯總是吃很多?!昂⒆佑锌赡懿火I?!眻A圓爸爸說。
不餓的圓圓每天閉緊嘴巴,就是不吃幼兒園的飯菜。日子流水般過去,每天老師變換花樣引誘圓圓:“雞蛋羹真香啊,嘗嘗看”“雞腿多美味,試試看”……任是老師百般誘惑,圓圓的嘴巴“金”口難開。沒幾天,不吃午飯的圓圓病倒了。
吃飯是人正常的狀態(tài),長期不吃飯,肯定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家長不重視,只憑教師單方面努力,孩子不吃飯的問題得不到改善。
三天后,圓圓終于來幼兒園了,這一次,老師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好孩子和家長的工作,想辦法讓圓圓吃飯。
游戲間隙,老師看圓圓心情很好的樣子,便與之談心:“圓圓,你為什么不吃飯呀?”“我只吃奶奶做的飯?!眻A圓回答。老師靈機一動,放學時請圓圓爸爸帶來家里的碗和調(diào)羹。第二天午餐時,老師悄悄拿出圓圓家的碗,盛滿了飯菜遞給她:“圓圓,爸爸剛才送來了奶奶做的飯菜。?。≡趺锤變簣@的飯菜一樣呢!”老師故作驚訝。圓圓看了看自己的碗和調(diào)羹,又看看其他小朋友碗里的飯菜,還是不動彈。
小孩子有自己的觀察力,有自己的認知與思考,圓圓仍然不吃飯,說明老師的“表演”砸了,讓孩子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了不妥。
沒辦法,老師將圓圓的事情向年級組的老師們請教,大家各抒己見。有的說,不吃沒什么,餓了,總有吃的時候。周老師還列舉了原來班上的例子,有個孩子到了小班下學期才開始吃幼兒園的飯菜。有的老師說,不吃飯不行,實在不行讓孩子家人來幼兒園陪陪孩子。
老師依計而行,請圓圓爸爸午飯時來陪孩子,果然,孩子見到爸爸喂她,大口大口地吃飯。后來爸爸讓她自己吃,她也能爽快地拿起調(diào)羹自己吃飯。
每個孩子出現(xiàn)入園焦慮的表現(xiàn)形式不一樣,有的哭,有的鬧,有的撒潑打滾,也有的是默默對抗。圓圓不吃飯,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拒絕上幼兒園,拒絕接受老師的關愛。對于這樣的孩子,教師應允許家長適當?shù)呐阕o,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
孩子獨立吃飯可是小班孩子的生活要求,老師設計了以下三步曲:
第一步,減少陪護時間。
吃飯時,老師暗地里與家長聯(lián)系,于是出現(xiàn)了下面一幕,圓圓爸爸打來電話,“圓圓,你先吃,爸爸一會兒到!”圓圓聽了爸爸的話,自己先吃起來。如此三番幾次后,圓圓習慣了爸爸晚來。
第二步,減少陪護次數(shù)。
隨著圓圓漸漸習慣幼兒園生活,爸爸逐漸減少了陪護次數(shù),老師對圓圓解釋說:“爸爸剛打電話說廠里開會,可能來不了了,他說你是乖寶寶,相信你一定能自己吃飯!”老師揚揚手中的小粘貼說:“你自己吃飯,小粘貼就獎給你哦!”圓圓聽了,大口地吃起飯來。
第三步,做好情緒撫慰。
自從圓圓爸爸以各種借口減少來園陪護次數(shù),加上圓圓逐漸適應幼兒園生活,圓圓已經(jīng)能和其他孩子一起吃飯,一起游戲了。偶爾鬧情緒,老師的小粘貼、小紅花、小糖果等禮物幫上了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