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傳統(tǒng)勸善教育智慧與當代德育實踐

        2019-02-10 18:28:15李文靜
        關(guān)鍵詞:善書教化道德

        李文靜

        (南京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210023)

        興起于宋代,盛行于明末清初的勸善運動,通過勸善文、勸善詩歌、圖說善書和善書注釋等一系列圖文并茂的書面形式和宣講方式進行勸善,對于提升民眾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有重要的意義,起到了重要的教化作用。正因為如此,宋代之后歷代帝王對善書特別重視。在社會上,文人注釋刊刻善書,地方鄉(xiāng)紳宣講善書。善書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存善念、行善事、做善人,其宗旨與儒家教化一致,而其“化民之效”比儒家的禮樂教化更為快捷有效。研究善書發(fā)展脈絡(luò),總結(jié)善書的教化模式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可以為今天的道德教育和和諧社會建設(shè)提供方法論上的借鑒。

        一、善的追溯:善書的歷史淵源與倫理根基

        善惡、正邪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吉岡義豐說:“‘善'是生存于復雜歷史社會的中國人所可以永遠依靠的;如果失去了它,人生的憑藉將完全崩潰;這是任何東西也難以取代的生活必需品。對于中國人來說,善并不只是平面的倫理道德之勸誡語詞,它是中國人謀求社會生活時,視為與生命同價,或比生命更可貴,而謹慎守護的中國之‘魂'?!盵1]1“善”是貫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命題,滲透古代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善的追求集中體現(xiàn)在善書之中。善書萌芽于漢代,形成于宋代,興盛于明代。善書的理論基礎(chǔ)是儒家的人性觀,而宋代之后的“儒釋道”融合為勸善運動興起的重要思想背景。

        (一)善書的淵源和流變

        善書的核心是勸善懲惡,勸善懲惡觀念最早出現(xiàn)在殷商時期?!渡袝分谐霈F(xiàn)了“天道”和“報”的觀念?!渡袝分姓f:“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盵2]206《周易》中強調(diào)善惡之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3]33先秦時期,善成為倫理的一個重要特質(zhì)?!洞呵铩房梢浴奥柹贫謵?,以革勸其心”[4]583,孔子認為《詩》的目的是“勸善懲惡”[5]3371?!蹲髠鳌は骞辍分杏小暗湼o門,唯人所招”的說法[6]1976??鬃訌娬{(diào)改過遷善,孟子更強調(diào)行善的積極意義。墨家認為人間禍福取決于上天意志,重視勸善的社會功能及其意義。

        西漢的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首次論述了天人感應關(guān)系,為后世的善書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漢代出現(xiàn)的道教善書《赤松子中誡經(jīng)》,提出了司命觀點。東漢道教經(jīng)典《太平經(jīng)》論述了與佛教“三報論”相一致的“承負說”[7]35,將約束力擴展至整個家族,從而在“家國天下”的古代社會產(chǎn)生了更具威懾力的勸善效果?!八久f”在道教勸善理論影響之下不斷完善,東晉的葛洪在《抱樸子》中說:“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算。”[8]125他在《微旨》篇中強調(diào)天道鬼神“宜賞善而罰惡”[8]125。

        魏晉隋唐時善惡報應、因果輪回、天堂地獄等觀念流行,這是勸善運動的一個重要思想源頭。宋元時期興起的新道教宣揚成仙須在人間“作善事”“立功行”,作為這一宗教倫理的“通俗化的表現(xiàn)”,出現(xiàn)了大量以《太上感應篇》為代表的善書[9]119。作為“道家儆世書”,《太上感應篇》內(nèi)容“指陳善惡之報”,意義是“扶助正道,啟發(fā)良心”,雖非儒家之書,卻可作“勸善”之用[10]11。除了《太上感應篇》,兩宋時陸續(xù)出現(xiàn)了一些以勸善懲惡為宗旨的書籍,如陳錄的《善誘文》、黃光大的《積善錄》、李昌齡的《樂善錄》、李元綱的《厚德錄》、淡癡的《玉歷至寶鈔》、倪思的《勸積陰德文》等。金元時期有馮夢周的《續(xù)積善錄》、無名氏的《太微仙君功過格》《文昌帝君陰騭文》等。

        勸善運動在明代興起,與明代的文化政策和社會思潮有關(guān)。在明代,御敕善書成為道德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明代御敕善書有五十余種,影響最大的是明成祖頒行的《為善陰騭》。萬歷時要求宗室弟子入學誦習《為善陰騭》等書[11]1689。一些地方鄉(xiāng)約、社學等誦習《為善陰騭》,官吏等在講學中也頗為重視《為善陰騭》[12]562。明末社會矛盾空前尖銳,禮制被破壞,正常的社會道德體系無法維系。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一大批儒家學者意識到“勸善之書”對于道德秩序重建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將前代流傳下來的勸善書作為思想資源加以利用,并組織編訂新的善書,以“扶世教,救頹俗”[13]22。短短的半個世紀里就出版了十幾種,如袁黃的《了凡四訓》、顏茂猷的《迪吉錄》、蓮池大師的《自知錄》、陳智錫的《勸戒全書》、胡振安的《匯編功過格》等。清代仍然重視善書教育,順治九年頒布《六諭臥碑文》等,從皇帝到官紳,善書的編纂遍布整個社會。直到清末民初,盡管社會已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善書仍有相當廣泛的社會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明清時期勸善小說的編寫?!读朔菜挠枴芬n愈語“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勸導人們以書勸人為善[14]34。與文章詩詞相比,小說故事通俗生動,勸善效果更好。明末清初的擬話本小說多以善書中的善惡標準及功過計算方法評價人物,安排情節(jié)。這些小說集以喻世、醒世、警世、覺世、型世等命名,強調(diào)了小說的勸善功能。這些勸善小說都有著善惡報應的框架,主旨與善書一致。清初的丁耀亢作《續(xù)金瓶梅》,公開宣稱是借小說作《感應篇》注。馮夢龍將《石點頭》視為高僧說法:“小說家推因及果,勸人作善,開清凈方便法門,能使頑夫悵子,積迷頓悟,此與高僧悟石何異?”[15]

        (二)善的理念之辨

        善書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奉為圭臬,有效利用民眾的信仰與追求,將傳統(tǒng)的倫理思想與民俗文化有機結(jié)合,“是一種不論貴賤貧富, 儒、佛、道三教共通又混合了民間信仰的規(guī)勸人們實踐道德的書”[16]437。理解勸善書的倫理性特點是探索其教化因子,深入挖掘其理論與實踐意義的前提與基礎(chǔ)。

        勸善書將重點放在“善”的論述上,其對善惡的界定,對善的宣揚引導,在封建社會后期對社會教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善書所宣揚的善,與儒家的道德倫理相通,如《太上感應篇》概括善的標準:“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17]4-5儒家的人性觀是善書的理論基礎(chǔ)。孔子認為人的先天素質(zhì)沒有什么差別,關(guān)鍵在于后天的習??鬃拥暮髮W從不同的維度和視角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認為人性本善,并認為各種“善”皆有“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盵18]80荀子則宣揚“性惡論”,提出“化性起偽”的命題。后來董仲舒有“性三品說”,朱熹有“性即理”說,王陽明有“無善無惡”說。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家都以人性論為理論基礎(chǔ),將人倫道德的自覺能動性視為人的本質(zhì)。正因為善書思想與儒家思想相通,明末清初不少儒家士大夫認識到善書對改善社會人心的作用,以儒學改造善書,出現(xiàn)了制作“功過格”的潮流,可稱為“儒門功過格運動”[19]122-123。清初張履祥說:“袁黃功過格竟為近世士人之圣書?!盵20]10-11儒家士人中出現(xiàn)了注重“改過”“省身”道德實踐的“修身運動”[21],兩者都以道德勸善重建社會秩序為旨歸。

        善之所以可勸,是因為人性中的良知。王陽明四句教云:“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22]1去惡存善就需要實踐,“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理念,也是善書的重要原則。王陽明批判朱熹知行分離的觀念,對知行脫節(jié)的社會現(xiàn)狀進行了反思,在晚年提出“知之真切篤行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23]127。王陽明還認為惡的觀念要“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際”[24]66。他要求人們踏踏實實地將善心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的道德實踐。

        善書雜糅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其善惡標準涉及家庭、社會、國家政治等各個層面,與儒家基本倫理相契合。雖然早期儒家認為佛道“棄人倫”“遺事物”,但在對勸善的認識上,三教并非矛盾。早在東晉時代,道安《二教論》中就指出:“三教雖殊,勸善義一?!盵25]145到了北宋時候,“三教一致”“三教合一”已成為大勢所趨?!短细袘纷鳛槔锍瘫降纳茣?,得到了“儒釋道”三教的追捧,并受到后世歷代帝王的重視。善書所構(gòu)建的善惡報應體系在中國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善書成為維系中國社會結(jié)構(gòu)及道德秩序的一種重要方式。

        二、善的內(nèi)核:善書的教化內(nèi)容與理論基點

        善書以勸善為目的,所勸之善的內(nèi)容,主要是日常倫理道德,與儒家倡導的道德修養(yǎng)相通,如《太上感應篇》所舉善惡標準涉及政治、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倫理規(guī)范?!短⑾删^格》的過格包括不仁門、不善門、不義門、不軌門等。早期的善書雖然偏重于宗教性的心性涵養(yǎng)和道法修持,但涵養(yǎng)修持的方法實際上是日常生活倫理。在后來的善書中,世俗倫理道德成為善惡評價的主要標準,比如孝親、勤儉、盡職、仁愛等。

        (一)孝親愛子

        孝指子女善待父母長輩的倫理行為。在儒家看來,孝是最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鬃釉凇墩撜Z》中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盵26]13孝是其他道德規(guī)范的基礎(chǔ),后世的儒家著述、齊家格言等都反復強調(diào)孝。宋代的葉夢得在《石林家訓》中說:“汝等讀書,獨不觀圣人之言渾是教人一個孝悌忠信,且只是一個‘孝'字,無處不到?!盵27]103

        受儒家思想影響,后來的佛道都將孝親當作修行的重要內(nèi)容。融合“儒釋道”的善書特別強調(diào)孝行。《太上感應篇》將“忠孝友悌”稱為大善。宋遼時的《玉歷寶鈔》將世俗倫理道德當作善惡評價標準,不忠不孝會在地獄里受各種酷刑。明朝萬歷時要求宗室弟子入學必須誦習《孝順事實》。明代劉龍?zhí)锉尽度沼浌适隆分谐硕男⑼?,還收錄了很多名人孝行故事。清代的閔一得在《金蓋心燈》中說:“天上神仙,皆是人間孝子忠臣?!盵28]193

        許多善書都強調(diào)孝是一種相互關(guān)系。袁采反對父母對子女的求全責備,認為父慈和子孝和緊密關(guān)聯(lián):“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孝子喻己子,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賢父喻己父,則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亦慈,無偏勝之患矣?!盵29]45有的善書強調(diào)長輩對子女的教導責任,愛子就應當教子。善書教育還將傳統(tǒng)的孝文化推及萬物,構(gòu)造慈愛濟物的教化模式。

        (二)克勤克儉

        儒家將勤儉節(jié)約視為美德,《周易》中說:“君子以儉德避難,不可榮以祿。”[30]60北宋司馬光曾作訓儉文表達對侈靡風氣的不滿,表示眾人皆以奢靡為榮,而他以儉素為美。早期善書有專門論述勤儉的篇章。明清之際,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達,出現(xiàn)了很多浪費現(xiàn)象,善書提倡節(jié)儉,反對奢靡,呼吁珍惜糧食以獲得福壽,告誡人們勤儉節(jié)約的重要意義,以化民成俗為己任。

        在強調(diào)節(jié)儉這一點上,善書與儒家的齊家觀念一致,很多家訓反復告誡子孫要節(jié)儉。特別是在社會風氣趨向奢靡的時代,善書、家訓、人生智慧書中都會特別強調(diào)儉樸美德。明代劉龍?zhí)锉尽度沼浌适隆肪蛯A小皟€約類”。另一方面,勤儉節(jié)約需要控制在一定的度上,《小窗幽記》認為,簡樸是一種美德,但是太過分了反傷雅道:“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盵31]11

        (三)各盡其職

        善書勸善的對象包括各個階層各個職業(yè),除了一般道德倫理外,還針對不同的階層和職業(yè),強調(diào)各守本分,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事,堅守職業(yè)倫理。

        很多善書中有針對官員的官德教育?!短细袘分懈嬲]官員切勿“輕蔑天民,擾亂國政”,禁止“苛虐其下,恐嚇于他,怨天尤人,訶風罵雨,斗合爭訟,妄逐朋黨”[17]12。善書《文昌帝君陰騭文》要求官員“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忠主孝親,敬兄敬友”[17]78,勸官員廣善積德,“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17]5。在勸善小說中,官員行賄取位、苛待百姓、執(zhí)拗獨斷等行為都受到嚴厲的惡報懲罰。

        善書中還有針對普通民眾的職業(yè)教育?!短细袘芬笕藗冊诶婷媲氨3值赖虏偈兀荒堋岸坛擢M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采取奸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17]67。《文昌帝君陰騭文》要求商人在商業(yè)活動中要公平:“斗秤須要公平,不可輕出重入。”[17]89民間善書《功過格》中指出,對不義之財會根據(jù)情節(jié)決定懲罰輕重:“不義而取人財物,百錢為一過,貫錢為十過?!盵17]25

        明清善書中對士農(nóng)工商、官紳大眾都有所勸誡,羅列的規(guī)范貼近生活,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清代李日景在其《醉筆堂三十六善》中勸告紳宦和民眾要懂得各盡其職,同時要相信勤勞進取的重要性。

        (四)仁愛萬物

        仁愛惻隱的道德關(guān)懷是善書的重要內(nèi)容。善書倡導以慈悲之心仁民愛物?!短细袘诽岢胺e德累功,慈心于物”。《太微仙君功過格》的功格包括救濟門等,提倡仁善,過格中有不仁等門。明代的袁黃在《了凡四訓》中說:“患難顛沛,人所時有,偶一遇之,當如恫瘝之在身,速為解救?;蛞砸谎陨炱淝?,或以多方濟其顛連?!盵14]34

        善書中強調(diào)的仁愛是儒家“仁愛”思想和佛道的慈悲情懷的結(jié)合。善書還要求將仁愛推而廣之,慈愛萬物?!短细袘穭袢瞬灰坝盟帤洹?。袁黃在《了凡四訓》中說:“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為此惻隱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積德者積此?!吨芏Y》:‘孟春三月,犧牲毋用牝。'孟子謂君子遠庖廚,所以全吾惻隱之心也”[14]45?!度f壽同歸集》中說:“楊生養(yǎng)雀,寧有意于玉環(huán),孔氏放龜,本無情于金印。”[32]75善書中提倡的放生既可培養(yǎng)惻隱仁心,“以慈心故,行放生業(yè)”[32]34,又是珍愛生命、保護自然生態(tài)的有益行為,含有生態(tài)倫理因素。

        三、善的法則:善書的教化原則和教化方法

        在儒家思想中,道德實踐是發(fā)自本性的自覺自證??墒钦纭墩撜Z·里仁》所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君子總是少數(shù),所以善書將道德行為外化為處世原則,并以獎善懲惡的神明權(quán)威來勸導人們向善。這種勸善方式雖有功利性,但作為一種世俗倫理規(guī)范,成為大眾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一)善書教化的原則

        善書的教化原則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大部分善書強調(diào)身心雙重教化,利用大眾追求善報的心理進行勸善引導,強調(diào)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善行,是一種重視實踐的道德教化體系。

        1.醫(yī)治身心的雙重教化

        善書強調(diào)對生命的救助,重視醫(yī)療慈善的重要作用,勸說人們向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段牟劬庲s文》明確提出要人們舍藥救人:“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崴幉囊哉部?,施茶水以解渴煩?!盵17]15宋元以后,舍藥施醫(yī)成為善書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宋代的善書《太上感應篇》提到善行二十多條,表達了幫助他人、拯救他人生命的道德關(guān)懷:“矜孤恤寡,敬老懷幼……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盵17]45

        清朝初年,善書新生了一種勸善思維,即治病救人的“方子”比施藥善舉更為重要。康熙年間的唐彪在其《人生必讀書》中說:“施藥不如施方,極善之言也……加十倍矣?!盵33]209由“施藥不如施方”的理念推導下去,醫(yī)心勸善其功更大。善書主張垂訓教人,勸人為善?!段牟劬庲s文》將“垂訓以格人非”作為善行?!蹲灾洝贩Q“勸化人改惡從善,一人為十善”[17]189?!段牟劬^格》中說:“以德行文章相勸勉,一次一功。”[17]213

        2.善報心理的綜合運用

        善書的一大特征就是善于運用民眾渴求善報、畏懼惡報的心理,將這種渴求和畏懼與教化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一種敬畏心理,促使人們行善去惡。

        善書都以善惡有報作為勸善的基礎(chǔ),行善者得到福報,作惡者則會受到懲罰?!短⑾删^格》說,天地有司過之神等監(jiān)察人的行為,錄人善惡,為惡則減算,算盡則死,“死有余責,乃殃及子孫”;為善則“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甚至“神仙可冀”[17]4-5。《至言總》卷5《鋤過》中說,行善則子孫繁息,善行積累到一定程度,甚至可成為圣真、仙曹局[34]868?!队駳v寶鈔》以地獄場景來勸善誡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者都會在地獄受各種酷刑。勸善小說中有對善惡報應的形象化描寫。

        善書中的善惡報應思想主要表現(xiàn)為一種陰騭觀念。善書和勸善故事中經(jīng)常說“天理昭昭,報應不爽”。善書《文昌帝君陰騭文》勸人們修善修福,廣行陰騭,百福千祥皆從陰騭中來。善書又告訴人們,人的禍福取決于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天道”,人的行為是導致禍福的最終原因,這也就是《尚書》中“天道福善禍淫”及《左傳》中“禍福無門,惟人自招”的意思。清初小說《醒世姻緣傳》第十一回篇首詩說:“莫說人間無鬼神,鬼神自古人間有。鬼神不在半空中,鬼神只在渾身走。良心與鬼相盛衰,鬼若縱橫心自朽。若還信得自家心,那有鬼來開得口?膽先虛,心自丑,所以鬼來相掣肘。既知鬼是自家心,便識禍非天降咎?!盵35]277

        3.生活之善的意義追尋

        明中葉以后,有識之士試圖通過勸善懲惡的宣傳重整瀕于崩潰的倫理綱常,有的學者采用儒家經(jīng)義及典故闡釋善書,使善書成為士庶日常生活指導書。善書教化具有強烈的實踐精神,強調(diào)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善、實踐善、積累善。善書將道德倫理與日常生活結(jié)合在一起,根據(jù)具體實際,使用圖文書籍和勸善歌曲等形式,引導人們遵從道德倫理,知道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具有生活教育特色,如《不費錢功德例》勸告大眾不要暴殄天物,呂坤的《好人歌》告訴人們什么樣的才是好人。

        善書將道德外化為處世的原則,作為一種世俗倫理規(guī)范,流行于廣大的基層社會,成為庶民教育與民間信仰的寶典。善書的倫理規(guī)范涉及到政治、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早期的善書如《太微仙君功過格》為宗教性的心性涵養(yǎng)和道法修持而作,但內(nèi)容上偏重世俗日常倫理。到了后來,善書的宗教化特征逐漸淡化,呈現(xiàn)出全面世俗化的特征,涉及人際關(guān)系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善書中的政治倫理主要針對中下層官員,善書強調(diào)得最多的是社會倫理。《太上感應篇》列舉一百七十余條“惡行”,涉及社會倫理的近七十條,如“受恩不感”“殺人取財”“強取強求”“耗人貨財”“散棄五谷”等。當時的勸善小說中,給違背社會倫理的人安排命運的嚴懲,如小說《桂員外窮途懺悔》中,桂遷夫婦忘恩負義,桂妻和兩子皆受惡報,桂遷本人改過從善才得幸免。

        (二)善書教化的方法體系

        善書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探索勸善的方法,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勸善方法體系。用得最多的是神引法、榜樣法、功過格、圖文法、故事法等。

        1.神引法

        善書將神靈視為人間善惡的監(jiān)督者和福禍報應的實施者。道教的司命信仰為《太上感應篇》全盤繼承。司命信仰可概括為“天理昭昭,報應不爽”,人的行為時時受到監(jiān)督。勸善故事中多有“舉心動念天知道,果報昭彰豈有私”“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舉意早先知。勸君莫作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等說法。

        實際上,神是先驗道德的代稱。古代善書中強調(diào)神的監(jiān)督,但最終決定因素還是自己。命運由神祇決定,但神祇決定的依據(jù)卻是本人的善惡行為?!芭岫冗€帶”之類故事體現(xiàn)的正是善書的這種命運觀?!队魇烂餮浴づ釙x公義還原配》中說:“面相不如心相。假如上等貴相之人,也有做下虧心事,損了陰德,反不得好結(jié)果。又有犯著惡相的,卻心地端正,肯積陰功,反禍為福。此是人定勝天,非相法之不靈也?!盵36]347

        善書勸人行善,是以“德福一致”為理論支持的。這種觀念在道德實踐中能喚起個體內(nèi)在的道德需要,為道德行為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換句話說,善書教育實際上激起的是道德動機,道德動機是道德行為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善書教育有效地將強制性“懲罰”教育與現(xiàn)實的道德行為動機激發(fā)有效地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了“訓引”結(jié)合的教化模式。

        2.榜樣法

        善書極為看重榜樣的重要作用。為了使善惡觀念深入人心,引導人們棄惡從善,善書常通過樹立榜樣的方法進行教育宣傳,引導人們仿效。善書中的古代圣賢名人事跡,證明了德福一致,善惡有報,為人們樹立了道德榜樣。榜樣有無窮的力量,可以激發(fā)人們的道德動機,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化效果。

        善書中引用的名人行善故事大都來自史傳、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明代的明太祖下令收集歷代善惡典型事例,制成勸善書頒行。明成祖下令編寫的《為善陰騭》講述了165 個行善獲福、作惡遭譴的感應故事,如“弘敬延壽”“必大免吏”“楊寶救雀”“裴度仁恤”“禹鈞行善”等都是歷史上的名人故事?!逗蟮落洝贰蛾幍聜鳌贰秳裆其洝返燃o事性善書,《普陀寶卷》《輪回寶傳》《幽冥寶傳》等經(jīng)卷類善書,多采用古代名人故事宣講善惡報應的道理。在《文昌帝君陰騭文》中,主管人間祿籍、司文人之命的文化神文昌帝君將自己的善行呈現(xiàn)給世人,又講述了若干歷史名人的善行故事,以此教育士人。

        3.功過格

        功過格是善書的一種重要類型,將人們的思想、言行等按善惡功過予以分類,進行評估打分,按照分數(shù)判定和衡量善惡與福禍的關(guān)系。這種對自己的言行逐日記載反思的方式,和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有相通之處。

        《太微仙君功過格》是現(xiàn)存最早的功過格,全書設(shè)功格三十六條,過律三十九條?!毒葷T》中說,凡救人性命,減免各種刑者,大至一百功,小至三功不等,賑濟鰥寡孤獨亦有功。功過格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直接規(guī)范人們的道德行為,在履行功過格的時候,需要逐日登記做過的善事并打分,按月、年進行折算,余額為本年所得功數(shù)。為了方便登記,許多地方還專門印有功過表格,這種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到民國時期。功過格通過對德目的細化,使道德教育內(nèi)容既全面又具體;通過量化的形式進行宣傳教化,價值觀方向明確,便于實踐操作;通過對善惡報應觀念的綜合應用,緊密結(jié)合實際利益追求,可以激發(fā)人們?yōu)樯迫旱淖杂X性。

        明清時期的小說中講述了功過格的使用方法,如《醒世恒言》第二十八篇寫張秀才為了求子,聽從潁如和尚的教導,以功過格行善事:“立了一個行善簿,上邊逐日寫去:今日饒某人租幾斗,今日讓某人利幾錢,修某處橋,助銀幾錢,砌某處路,助銀幾錢,塑佛,造經(jīng),助修寺,助造塔,放魚蝦,贖龜鱉,不上半年,用去百金,一千善立完,腹中已發(fā)芽了,便請他完愿?!盵37]1214-1215

        4.圖文法

        善書的主要目的是勸誡民眾行善,其受眾的特殊性決定了善書通常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化形式,闡述的內(nèi)容大都深入淺出。它們經(jīng)常應用因果事例,配以插圖話本,寫成后由捐助出版,多以小冊子的形式在社會上流傳。同時,善書的傳播并不僅限于書面文字,還采用宣講說唱的形式,激起大眾的興趣。

        勸善文多以書面文字為主,如《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戒賭文》《戒溺文》等。明清之際開始流行的圖說善書,經(jīng)常配以圖畫進行解說,較著名的有《陰騭文圖證》《感應篇圖說》等。圖畫比文字更直觀,更有感染力,勸化效果更好。乾隆二十年處州總兵黃正元采用古今事跡及儒家經(jīng)義解說《太上感應篇》,配以圖例,佐以詩詞和靈驗故事。清末《繪圖宣講集要》把圣諭按內(nèi)容分拆成條目進行解說,每個條目后面附錄一些故事,書中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繪有圖畫。

        善書有各種形式,有的用歌曲韻文勸善,如明呂坤的《好人歌》、清石成金的《自在歌》、明王陽明的《訓兒篇》等都是韻文,因為有韻律,朗朗上口,便于記憶,便于流行,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善書采用圖文結(jié)合、講唱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勸善宣傳,形成了善書教育的基本模式,達到了更好的勸善效果。

        5.故事法

        善書作者為使善書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產(chǎn)生更大的勸善效果,借助通俗小說的藝術(shù)形式和寫作手法編寫善書。為了激發(fā)聽眾和讀者的興趣,加深他們對善書中抽象說教的理解,善書制作者常以故事來注解善書。有的善書講述行善獲福、作惡遭譴的感應故事,可作小說觀,被稱為“善書小說”。

        善書常借用小說技法,通過不同人物的言行態(tài)度和命運的對比來宣揚積德行善的理念?!镀胀訉毦怼吠ㄟ^兩兄弟對待齋僧布施的不同態(tài)度而導致不同命運的描寫,宣揚布施行善的重要性[38]?!遁喕貙殏鳌穭t通過夫妻間的對比,強調(diào)敬佛布施的重要性[38]。不少善書小說情節(jié)曲折,如《繪圖宣講集要》中的《雙善橋》寫四川蜀州朱琦為善有好報的故事,情節(jié)出人意料,懸念設(shè)計頗具匠心。有的善書在形式上也模仿小說體制,如《繪圖宣講集要》中的《嫁妻養(yǎng)母》敘事體制與唐傳奇基本相同;清朝嘉慶年間的善書《指淫斷色篇》采用章回形式,全書共十三回,回目對仗。

        受勸善之風影響而出現(xiàn)的勸善小說,有的從善書中取材,更多的是體現(xiàn)善書中的思想觀念。如清初長篇小說《續(xù)金瓶梅》明顯受到《太上感應篇》的影響?!独m(xù)金瓶梅》作者聲稱:“這一部《續(xù)金瓶梅》替世人說法,做《太上感應篇》的注腳?!毙≌f每回均以《太上感應篇》中的語句開篇,然后以故事情節(jié)進行演繹。

        四、善的歸宿:勸善教育的當代實踐

        研究古代是為了服務(wù)當代,古代的善書教育體系是當代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借鑒古代善書的勸善方法,進行價值觀上的引導,對當代社會道德建設(shè)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有重要的意義。

        (一)正確的立場指引

        古代善書對當代道德建設(shè)有借鑒價值,但古代善書中良莠混雜、瑕瑜互見,我們在借鑒吸收的過程中,要以正確的立場作為指導,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1.因時利導

        縱觀中國古代道德教化史,不能否認善書教育的重要意義。同時,因為時代的變遷,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古代勸善教化中的問題,完善道德教化思想體系,探索符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道德教育方式,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hè)服務(wù)。

        善書所構(gòu)筑的古代道德教育體系涉及面很廣,是一種以人格完善為導向的生活教育。善書強調(diào)安己立人,為了讓廣大民眾能夠接受教化內(nèi)容,善書采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宣傳教育。古代善書將助人為樂、樂于奉獻、忘我犧牲等作為道德追求,但這些道德要求在生活實踐中實行起來有一定難度。不能違背道德發(fā)展完善的正常規(guī)律,不能將超出人們自身限度的道德標準強加在他們身上。只有通過道德教育,才能將外在的道德規(guī)范內(nèi)化為道德自律,人們才會主動遵循道德規(guī)范,追求完美的道德人生。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發(fā)展的根基,是我們的精神家園,要返回精神家園,必須堅守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此同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文化交互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應該利用中國傳統(tǒng)話語體系的優(yōu)勢,借鑒其他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構(gòu)建具有民族特色的道德教化體系。

        2.去粗取精

        中國傳統(tǒng)道德有著鮮明的矛盾性和兩重性,既有民主性的精華,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積極、進步的一面,又有消極、落后的一面。在有些情況下,精華與糟粕良莠混雜。在長期的發(fā)展歷史中,善書積累了豐富的教化資源,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勸善方法。但是由于善書興起盛行于封建時代,不可避免地存在封建主義的糟粕,在借鑒吸收學習善書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

        善書中的糟粕主要是迷信觀念和功利主義。很多善書宣揚因果報應,以地獄惡報恐嚇,以功名富貴福報誘惑,忽視了終極價值意義的追求。在善書小說中,貧賤者因為拾金不昧而得官,享受榮華富貴;本來命中無子且短命的人,因積陰德而得子長壽;本來命中注定是狀元的人,因做了欺心之事,被削去前程。所有這些都強調(diào)了冥冥中的善惡果報。

        善書中有的內(nèi)容是值得肯定和借鑒的,比如對傳統(tǒng)美德的肯定。以孝為例,孝是傳統(tǒng)倫理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組成部分。善書中反復強調(diào)的尊敬父母、贍養(yǎng)老人,在當代社會仍有重要的意義。如今中國出現(xiàn)了老齡化趨勢,老齡人口占據(jù)很大比例,養(yǎng)老問題凸顯。以孝為善書,倡尊親敬老,對解決社會養(yǎng)老問題,促進社會和諧,健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多法并用的教化實踐

        除了神引法、圖文法、故事法、功過格等勸善方法外,古代善書還主張“治未病”,從源頭出發(fā),防患于未然。古代善書的勸善還充分考慮對象的個體差異,利用各種條件、方法,內(nèi)外并治,進行“道德治療”。所有這些,都對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不治已病治未病

        中醫(yī)講求“不治已病治未病”,在疾病尚未出現(xiàn)之前進行預防,《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說:“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39]7善書也將“治未病”視為治療的第一原則,認為不良品德出現(xiàn)后固然要進行治療,但是上乘之法并非等到品德“污染”到病態(tài)才去醫(yī)治,而應當從源頭出發(fā),防患于未然。

        善書將人心看作良善品德的起點,認為只要在發(fā)端之初保留善念便可有效防止惡念的產(chǎn)生,防微杜漸。許多善書堅持這個理念:“夫人修持善惡,自起于心。心是五賊之苗,萬惡之根。夫人之心,擬行善,善雖未成而善神已應矣;心起惡,惡雖未萌,兇神已知?!盵34]447將自身的善念喚醒,在惡念發(fā)端之際就及時將其抑制,這是善書治療的內(nèi)在準則。

        功過格將心念也作為善惡標準,與理學的格物致知、修身養(yǎng)性相通,與心學由內(nèi)而外的道德自我完善相符?!短⑾删^格》列舉功過的具體計算方法,即使只是舉意,沒有做出惡行,其過也在三至十過之間?!陡?zhèn)宅靈應灶王寶卷》中,本有四十年帝王之分的羅隱,因其母心生不良之念,要待羅隱登極后“有仇報仇,有恩報恩”,結(jié)果被抽去了貴骨,命運徹底改變[40]。

        2.因人施教

        為了使得道德教化的效果符合預定的教育目標,必須充分考慮對象的個體差異,利用各種條件、方法進行教化。善書教育在勸善的過程中,將這一理念貫徹于現(xiàn)實的道德實踐中,如道家善書根據(jù)群體的信仰對象差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創(chuàng)作出呂祖系、文帝系等各種系列的善書,融合感應說、因果說等理論,根據(jù)群體的認知水平、結(jié)構(gòu)差異,采用不同方法進行道德引導治療,或是理論宣講,或是小說創(chuàng)作,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為了對最廣大的民眾進行勸善教育,產(chǎn)生更大的勸善效果,善書常常寫得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有的善書又針對特殊的群體,如托名文昌帝君的善書,強調(diào)“德”在科舉中的重要性,是專門針對讀書人的勸善,如《文昌心懺》《文昌戒淫文》《文昌帝君陰騭文》等。很多勸善小說中寫到士人因為犯有淫行而被神明剝奪了中舉仕進的機會。明代小說類書《國色天香》中的“規(guī)范執(zhí)中”“名儒道范”等都是為士人、士大夫而作。善書中的敬惜字紙信仰也主要針對讀書人。清末出現(xiàn)了《桂宮梯》《青云梯》等敬惜字紙的善書。還有一些善書是針對鄉(xiāng)紳的勸戒,如《不費錢功德例》里專有“鄉(xiāng)紳不費錢功德”,《醉筆堂三十六善》里有“紳宦三十六善”等。

        因人施教在今天的道德教育中更為重要?,F(xiàn)代社會是個開放、動態(tài)的系統(tǒng),不同群體、不同個體之間既相互獨立又有著復雜的互動關(guān)系。在進行道德教育時,要堅持多元并存的理念,處理好個性發(fā)展與道德教育的關(guān)系,采用有效的宣傳教育方式方法,探討道德準則內(nèi)化的有效機制。道德教化既然是外在規(guī)范與內(nèi)在良知的互動,就應該遵照中醫(yī)個性化治療原則,因人因時因地進行道德宣傳教育。

        3.內(nèi)外并治

        內(nèi)外并治是古代勸善教育的重要原則和方法。內(nèi)外并治首先指內(nèi)在良知的發(fā)現(xiàn)、道德自我完善與外在道德規(guī)范約束之間的關(guān)系。儒家的修身是根據(jù)道德規(guī)范要求自己,但最終的目的是將道德規(guī)范內(nèi)化為自覺的行為,也就是孔子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所以儒家將“慎獨”當作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從理學到心學的轉(zhuǎn)變,也就是從外到內(nèi)的轉(zhuǎn)變,道德自我完善越來越被強調(diào)。善書也強調(diào)道德的內(nèi)在自覺,如《太上感應篇》說:“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17]4宋元之后,特別是明清之際,以善書為中心,以圣諭為指導,輔之以民間力量,善書、家訓、蒙學等形式結(jié)合,社會各階層通力合作,掀起了一場勸善運動,將內(nèi)外并治應用于道教教化實踐,對社會風氣的轉(zhuǎn)變起到了重要作用。

        內(nèi)外并治也指道德教化與法律約束相結(jié)合。早在戰(zhàn)國時期,法家的韓非子就強調(diào)“賞罰隨是非”“禍福隨善惡”,把勸善置于法律觀念之下[41]147。到了漢代,經(jīng)學家從政治實踐層面論勸善,如《大戴禮記》云:“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先王執(zhí)此以正,堅如金石,行此之信……”[42]22-23強調(diào)“勸善”與“懲惡”、“慶賞”與“刑罰”雙管齊下,認為“德教”與“法令”一樣重要。后世帝王認識到道德勸善和法律約束兩者缺一不可,在頒布法律的同時頒布善書,讓官員士人閱讀法律和善書,甚至其納入科舉考試的范圍。在今天,建設(sh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和諧社會,必須將法治建設(shè)和道德教育相結(jié)合。

        總之,植根于古代文化的勸善教育體系是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善書通過各種形式進行道德教化,進行價值觀的引領(lǐng),對當時社會道德的維護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有重要作用。我們研究善書,總結(jié)善書的教化模式和方法,可以為現(xiàn)實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hè)提供借鑒。時代變化了,但有不變的東西在,那就是基本的道德倫理。在今天,社會傳播媒介眾多,特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上信息量大,良莠混雜,如何進行善的引導,更為復雜,也更為緊迫。應該古今結(jié)合,積極引導人們選擇符合生命本有價值的道德生活方式。

        猜你喜歡
        善書教化道德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十幾歲(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革命檄文還是勸善書:論洪秀全早期著述的性質(zhì)
        江漢論壇(2018年1期)2018-02-05 17:25:43
        《孔雀東南飛》女德教化主題探析
        古希臘悲劇的教化旨歸探析
        姜立綱善書入宮廷
        用道德驅(qū)散“新聞霧霾”
        新聞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善書:中國古代的公益出版
        劉暢:狂狷抒情 恣肆寫意
        99re6久精品国产首页 | 国产av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精品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av天堂中文亚洲官网|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免费站| 亚洲精品少妇30p|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av|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看|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大全| 色综合久久中文娱乐网| 中国熟妇人妻xxxxx| 中文不卡视频| 熟女乱乱熟女乱乱亚洲| 色婷婷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精品自在线拍| 欧美性xxxx狂欢老少配|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少妇高潮呻吟求饶视频网站|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精品乱码|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 国产高潮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一级老熟女免费黄色片| 日本在线 | 中文| 把插八插露脸对白内射| 美女黄频视频免费国产大全|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人妖|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无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无码一区东京热|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最新露脸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337p西西人体大胆瓣开下部|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播放|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自拍av在线观看视频|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少妇又色又爽又刺激的视频| 99国产精品久久99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