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巍
(新疆巴州人民醫(yī)院,新疆 巴州 841000)
血液標本采集在臨床疾病診斷、治療中有著異常重要的作用,其檢驗結果會直接影響到疾病診斷效果,并對治療方案的制定產(chǎn)生影響[1]?;诖?,就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提升血液標本的合格率。本次研究將在我院的2017年04月份-2018年04月份的1000份血液樣本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了護理因素對于血液標本質(zhì)量影響,總結如下:
本次所選的1000份血液樣本采集時間是在我院的2017年04月份-2018年04月份,對血液標本影響護理因素進行分析。通過抗凝血管對血液樣本進行采集,然后對所采集血液標本的質(zhì)量進行評估。
由專業(yè)血液檢驗人員結合實際檢驗項目,對血液標本進行檢驗,并認真核對相關信息,觀察血液標本是否有凝血、溶血等現(xiàn)象,并對凝血劑選擇合理性進行觀察。
在1000份血液標本中,共有不合格血液標本10份,其中,凝固3份(33.33%)、送檢不及時4份(40.00%)、抗凝劑使用不合理2份(20.00%)、藥物因素1份(10.00%)。
血液檢驗可以為臨床疾病的診斷、治療提供可靠依據(jù),讓醫(yī)生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相關的治療干預措施,以促使患者病情的康復。然而,在血液標本采集中,常會由于諸多因素而影響到血液合格率[1]?;诖?,就需要對其產(chǎn)生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以提升血液標本合格率。從血液標本不合格的原因看,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nèi)容:凝固。在發(fā)生該種現(xiàn)象后,血液內(nèi)的纖維蛋白狀態(tài)會從可溶性轉(zhuǎn)變?yōu)椴豢扇苄?,進而直接影響到血常規(guī)檢查。通常,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護理人員對于抗凝血劑的不合理應用,及在血液注入到抗凝試管時,未得到及時、充分的晃動,或是抗凝血劑劑量較小等。護理人員送檢不及時:若是血壓標本未得到及時送檢,會致使其成分受到改變,包括葡萄糖濃度等,從而影響到檢驗結果??鼓獎┑牟缓侠磉\用。通常,在血壓標本采集中,抗凝血劑的運用是為了防止血壓出現(xiàn)凝固現(xiàn)象。然而,若是護理人員使用劑量過大或過小,就會使得血壓檢驗結果受到影響。藥物因素。若患者在進行血液標本采集前,護理人員對其使用了某類特殊藥物,也會對血液標本相關指標產(chǎn)生較大影響。本次研究中顯示,在1000份血液標本中,共有不合格血液標本10份,其中,凝固3份(33.33%)、送檢不及時4份(40.00%)、抗凝劑使用不合理2份(20.00%)、藥物因素1份(10.00%)。
而為了有效提升血壓標本的合格率,就需要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強化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對于血液采集、檢驗人員,要對其進行相關技能的培訓,讓其扎實掌握血液標本采集的基礎知識,有效提升其操作水平,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在控制血液凝固、溶血問題中,更是需要讓其對采血量進行嚴格的把握,以免采血量不到位使得抗凝劑與血液不成比例,從而出現(xiàn)凝血、溶血現(xiàn)象。強化流程控制。在血液采集、檢驗中,相關護理人員要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在確保注射器、采血管的密封、干凈的同時,要對已采集的血液進行及時的送檢,并嚴格遵守相關檢驗標準進行。通常來說,血液標本要在采集后的4h內(nèi)進行檢驗,若是無法及時檢驗,需要對標本予以血清分離,并置于適當溫度的冰鮮內(nèi)予以保存[2]。強化溝通交流。在進行血液采集之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讓其避免在采血前進行相關藥物的服用,并讓患者放松心情。特殊注意事項。在血液培養(yǎng)中,嬰幼兒的血液標本量要控制在1-5mL之間,而成人血液標本量則要控制在10mL左右。同時,在患者發(fā)熱初期、寒戰(zhàn)期間,對其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可以有效提升培養(yǎng)結果陽性率。在實施血氣分析時,其標本量要控制在2-3mL作用,并在采集完成后,在橡皮塞內(nèi)及時對針頭予以封閉。
綜上,血液標本采集是臨床疾病診治的重要手段,為了提升血液標本合格率,就需要對其不合格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提升血液標本檢驗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