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賀威 劉翠玲 張琦
為了更準確地掌握高溫熱害對夏玉米生產(chǎn)的影響,2017年周口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在商水縣益鑫農(nóng)民種植專業(yè)合作社開展了品比、播種期及不同播種模式試驗(均采用寬窄行種植,田間管理措施一致)。通過試驗進一步掌握了高溫熱害對夏玉米生產(chǎn)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管理技術措施。
一、高溫熱害的影響
(一)影響雄穗發(fā)育
在孕穗階段與散粉過程中,高溫干旱對玉米雄穗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傷害。當氣溫持續(xù)高于35 ℃時不利于花粉形成,開花散粉受阻,表現(xiàn)出雄穗分枝變小、數(shù)量減少、小花退化、花藥癟瘦、花粉活力降低,受害程度隨溫度的升高和持續(xù)時間的延長而加劇。當氣溫超過38 ℃時,雄穗不能開花,散粉受阻。這種因高溫干旱導致花粉喪失授粉能力的現(xiàn)象,稱為高溫殺雄。
(二)影響雌穗發(fā)育
玉米抽穗開花期遇嚴重干旱或持續(xù)高溫天氣,高溫不僅致使雌穗各部位分化異常,還會導致雌穗抽絲延遲、吐絲困難、發(fā)育不良,造成雌雄花期不協(xié)調、授粉受精率低,結實不良、籽粒瘦癟。
(三)生育期縮短
高溫天氣迫使玉米生育進程中各種生理生化反應加速,各個生育階段縮短。如雌穗分化時間縮短,雌穗小花分化數(shù)量減少、果穗變小。后期高溫使玉米植株過早衰亡,提前結束生育進程而進入成熟期,灌漿時間縮短。
二、高溫熱害下玉米結實率
(一)玉米不同品種間對高溫熱害的抗性分析
從玉米品比試驗結實率(表1)可以看出:高溫熱害條件下,不同玉米品種的結實性有一定差異,最大結實率與最小結實率相差18.4%,說明不同品種間對高溫熱害的抗性有一定差異。
(二)玉米不同播種期受高溫熱害的影響分析
從玉米播種期試驗結實率(表2)可以看出:玉米不同播種時間,其受高溫熱害的影響存在差異,其中2017年6月5日比6月15日播種的,結實率低17.8%。從田間調查看,2017年6月5—10日播種的在高溫熱害期間正值抽雄散粉期,受影響較重;而6月5日以前、6月15日以后播種的,抽雄散粉期避開了高溫階段,受影響較輕。
(三)玉米不同播種模式對高溫熱害的影響分析
從不同播種模式試驗結實率(表3)可以看出:1+1混種模式較單一品種平均結實率分別高8.9%、5.6%。從田間生長記錄看,混種模式能通過品種間花期互補延長3~5 d,提高了玉米結實率,增強了植株整體抗性,在一定程度上減弱高溫熱害的影響。以上說明玉米合理混種在應對高溫熱害時是一種優(yōu)于單一品種的栽培技術模式。
三、應對措施
(一)選穩(wěn)產(chǎn)、抗旱的優(yōu)良品種
選育和推廣耐熱品種。不同品種間對高溫熱害的抗性有一定差異,針對近年來周口市高溫熱害頻發(fā)的實際情況,應特別重視周口市適宜耐高溫品種的選擇與推廣,這是降低高溫熱害的有效措施。
(二)推廣種植新模式
一是改變以往等行距傳統(tǒng)的等行距種植模式為寬窄行種植模式或“玉米+大豆”間作種植模式,做到合理密植,可以減少群體內個體之間的水肥競爭,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性,使個體發(fā)育健壯,增強植株抵御高溫熱害的能力。
二是推廣玉米“1+1”種植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花期不遇的問題(生產(chǎn)發(fā)現(xiàn),“1+1種植模式”品種組合授粉期能夠延長3~5 d),增強植株整體抗性。
(三)調整播種期
通過近年來的調查發(fā)現(xiàn),在高溫熱害易發(fā)和常發(fā)地區(qū),采取提前播種或推遲播種等措施,可使吐絲散粉期避開7月下旬至8月初這段最容易發(fā)生高溫熱害的時間,有效減弱高溫熱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