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晉 陳清潭 袁培民 苗小紅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材料
試驗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許昌市建安區(qū)河沿申村進行。供試土壤為砂姜黑土,土種為壤蓋石灰性砂姜黑土,耕層厚度25 cm,質地中壤,肥力上等。冬小麥試驗品種為許農7號。
(二)試驗設計
試驗設單因素7個處理。處理1:對照(每公頃噴施等量清水450 L,N≥46%);處理2:每公頃施用尿素9kg,對水450L;;處理3:每公頃施用磷酸二氫鉀1500 g,對水450 L,其中K2HPO4≥99%,K2O≥33%,P2O5≥51%;處理4:每公頃施用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450 mL,對水450 L,其中腐植酸含量≥40 g/L,大量元素質量分數≥200 g/L;處理5:每公頃施用水溶性肥料450 mL,對水450 L,其中氨基酸含量≥100 g/L,錳鋅≥20 g/L;處理6:每公頃施用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450 mL,對水450 L,其中Zn+B+Mn+Fe≥100 g/L;處理7:每公頃施用噴施寶(有機水溶性肥料)450mL,對水450 L,其中有機質質量分數≥80 g/L,大量元素質量分數≥170 g/L,微量元素質量分數≥30 g/L。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各處理區(qū)面積30 m2。
數據調查是在處理區(qū)內確定冬小麥生長均勻的1m長樣段,對生育進程、群體動態(tài)、個體性狀實施定點調查,于成熟后收獲并考種。
(三)田間管理
底施氮肥、磷肥、鉀肥分別為190 kg/hm2、198 kg/hm2、72 kg/hm2。2017年10月14日播種,播種量180 kg/hm2;10月16日澆蒙頭水;12月7日化學除草。2018年2月25日追施氮肥69 kg/hm2,3月1日(起身期)噴施葉面肥,3月26日防治蚜蟲,4月28日防治蚜蟲、銹病、赤霉病,6月2日收獲。
二、結果與分析
(一)群體動態(tài)變化
由表1可以看出,在播種期、播種量一致的情況下,冬小麥起身期噴施葉面肥的有效穗數均高于對照,噴施肥比噴施清水的處理平均多7.95萬穗/hm2。而在所噴施的6種葉面肥中,除噴施磷酸二氫鉀與噴清水無顯著差異外,其余噴施供試品種葉面肥的有效穗數均顯著高于噴清水。其中,噴施噴施寶(有機水溶性肥料,下同)的有效穗數最高,為729萬穗/hm2,顯著高于磷酸二氫鉀和清水;尿素、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和噴施寶較磷酸二氫鉀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與磷酸二氫鉀之間無顯著差異;尿素、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與噴施寶之間無顯著差異。因此,除了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外,噴施其他品種葉面肥都能顯著提高冬小麥的有效穗數,但以噴施寶效果最好,依次為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尿素、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
(二)個體動態(tài)變化
1.不同品種葉面肥對冬小麥穗粒數的影響分析。通過對不同處理的穗粒數進行方差分析得出,P=5.13×10-7<0.01。因此,噴施不同品種葉面肥的穗粒數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
由表2可以看出,噴施氨基酸水溶性肥料的穗粒數最多,為36.4粒,顯著高于噴施清水、尿素、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噴施寶、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但與磷酸二氫鉀差異不顯著。尿素、磷酸二氫鉀、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較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噴施寶差異顯著,但前三者之間差異不顯著,后兩者之間無顯著差異。因此,除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和噴施寶以外,噴施其他供試品種葉面肥均能顯著增加穗粒數,但以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增加穗粒數效果最好,依次為磷酸二氫鉀、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尿素。
2.不同品種葉面肥對冬小麥千粒質量的影響分析。通過對不同處理的冬小麥千粒質量進行方差分析得出,P=4.15×10-11<0.01,說明噴施不同品種葉面肥的千粒質量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
由表3可以看出,噴施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的千粒質量最高,為46.3g。噴肥處理除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的千粒質量高于噴施清水以外,其余5個品種均低于噴施等量清水的處理。
3.不同品種葉面肥對冬小麥產量的影響分析。通過對不同處理的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得出,P=0.314>0.05,說明噴施不同品種葉面肥的產量之間無顯著差異。通過對產量進行多重比較得出,噴施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的產量最高,為
10 185.0 kg/hm2。噴肥產量均高于噴施等量清水,但除噴施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較噴施等量清水顯著以外,其余供試品種葉面肥均不顯著。
三、結果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一是噴施葉面肥可適當增加冬小麥的有效穗數、穗粒數、產量。二是除磷酸二氫鉀外,噴施其他供試品種葉面肥對有效穗數均有顯著影響,其中以噴施寶效果最好,其次為含腐殖酸水溶性肥料。三是噴施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對增加冬小麥穗粒數效果最好,依次為磷酸二氫鉀、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尿素。四是噴施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對增加冬小麥千粒質量效果最好,其余供試品種葉面肥的千粒質量均低于對照。五是本試驗供試的不同品種葉面肥對小麥的增產幅度不大。
試驗結果僅為1年,且在冬小麥起身期施用。今后可進一步在冬小麥不同生育期進行試驗,以探索不同品種葉面肥在冬小麥不同生育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