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周上蕊
(1.河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2.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綜合征是臨床上的常見消化道疾病,患者有餐后腹脹、滯氣等感覺,上腹部有灼燒感,不易餓等[1]。疾病病程周期長,反復性強,病發(fā)率高,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2]。因此,早期及時治療尤為重要。臨床治療的關鍵是緩解患者消化癥狀,同時,注重輔助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提升患者預后水平[3]。因此,如何提升護理措施的有效性,加強患者的護理干預,是護士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4]。下面以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化不良綜合征患者共86例為例,對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綜合征臨床療效的積極影響進行探討??偨Y報告如下:
研究選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化不良綜合征患者共86例,隨機抽簽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23例,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35.68±2.45)歲;觀察組中男21例,女22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5.65±2.43)歲?;颊咭话阗Y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颊呔鶡o意識障礙,能自行完成量表調查內容,無哺乳期患者。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監(jiān)測患者病情,加強入院健康教育,疾病介紹等,給予出院指導及告知注意事項;觀察組實施積極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1)環(huán)境護理,患者入院之后,應該注重給予患者營造一個良好、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護士要與患者交心,交朋友,與患者建立良好關系,讓患者迅速對自己有一個好的印象,從心里接受病房環(huán)境和護士;(2)心理護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腹部不適、灼熱等,患者在癥狀影響下,存在焦慮、抑郁、煩躁等心理,不利于癥狀改善。護士應該注重加強患者這些心理情緒的評估,加強患者心理護理,護士積極參與到干預過程中,為患者建立一個良好的心理情緒宣泄情景。提供心理咨詢師和心理安撫室。在心理安撫室時,可以播放輕音樂,催眠療法等,讓患者表達心中的想法,讓內心深處的情緒得以釋放。然后鼓勵患者、引導患者,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護士還應該在了解患者心中的憂慮和擔心之后,給予詳細的解答和講解,讓患者能對疾病有更加全面的認識;(3)飲食護理,消化不良是一種消化系統(tǒng)季斌個,多因為飲食不當引起。此時,護士應該及時糾正患者的不良飲食習慣,用餐時,讓患者忌辛辣,忌暴飲暴食,少吃多餐等。盡量少食刺激性食物,進餐心情要保持愉悅,對消化腺功能恢復有著積極影響;(4)運動護理,消化不良患者由于心中的情緒,對自己的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很難自行進行糾正,患者的自控能力不高。因此,護士應該針對患者的特殊情況,引導患者積極參與訓練,并為患者制定運動計劃。
比較患者護理前后的消化道癥狀評分量表(GSRS),無癥狀0分,有輕微1分,中度2分,3分嚴重,總分0-30分,評分越低表示功能癥狀越輕。
對于本次研究所記錄的資料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處理分析,采用t檢驗,當P<0.05為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組間癥狀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患者癥狀改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護理前,患者的SAS和SDS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患者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占消化道疾病中的20-40%。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胃腸功能障礙,患者腹部不適感強烈,內臟異常敏感,患者的食欲不振,腸胃蠕動功能減退 。患者臨床上的主要癥狀包括:上腹按壓疼痛,腹痛、惡心等,疾病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必須加強患者心理疏導,加強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教育,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之后,患者的消化不良癥狀顯著較治療前改善,且效果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P<0.05);此外,患者在經過護理后,SAS和SDS評分顯著降低,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P<0.05)。在護理中,護士還應該注重給予患者出院指導,向患者強調注意事項,并電話隨訪患者飲食、運動等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隨時掌握現(xiàn)狀,及時給予指導和糾正,確保護理工作的連續(xù)性。
綜上,通過全方位的跟蹤護理計劃,最終功能性消化不良綜合征患者的癥狀改善,情緒得到排解,整體效果顯著,實踐表明,護理干預應用于消化不良綜合征患者中,具有積極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