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東玲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原州區(qū)人民醫(yī)院,寧夏 固原 756000)
在顯微神經外科術中,多需特殊體位滿足手術要求,在顯微神經外科術中,側斜位是一種較為復雜的體位,多適用于橋小腦角、顱后窩、枕部等部位手術[1],因此體位對患者頭顱的角度、位置要求較高,且在顯微鏡下操作時,術野較為狹窄、部位較深、手術較為精細,可使患者長期處于被動體位,導致患者呼吸、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皮膚壓瘡、神經損傷等并發(fā)癥[2],本研究對我院42例采用該體位實施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因體位引起的并發(fā)癥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2例在側斜位下行顯微神經外科手術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齡范圍為15~81歲,平均年齡為48.9±5.1歲,手術時間范圍為9~19.7h。手術類型:其中行橋小腦角手術者21例,顱后窩手術者15例,小腦半球手術者6例?;颊呔袣夤軆嚷樽?,手術時留行外周靜脈留置針,并行有創(chuàng)動脈壓監(jiān)測,行深靜脈穿刺,并留置導尿管。
術前手術床準備:患者推進手術間前,準備手術床,并將麥菲爾三釘頭架固定好,將F型托手板置于手術床上緣空隙,中間留5cm空隙,綠洲立體輪廓墊2塊,將其雙層垂直下至F型板近床端邊緣約8cm處,之后以綠洲立體輪廓墊2塊鋪至骶尾部,并將中單鋪上,以免立體輪廓墊直接接觸患者,同時可增加床墊的厚度、柔軟度,減少切力、壓力及摩擦力,中單需保持干燥、清潔、平整,以減少和皮膚摩擦力,行深靜脈穿刺,與術者共同行體位安置。
1.2.1 各部位擺放方法:
1.2.1.1 頭面頸部
使用金霉素眼膏對患者的眼角進行涂抹,并用3M貼膜進行貼好,在外耳道塞小棉球,以防止消毒液造成患者聽力損傷,術者用消毒液對患者顱骨固定釘處的皮膚進行消毒,無菌下按入3粒無菌顱骨固定釘,由術者固定好麥菲爾頭架,緊握頭架,完成頭面部放置后,核對患者手術的部位,將各種管道進行妥善放置,由4人抬起肩、頭架、上下肢及臀,使患者的頭、頸、肩及脊柱在一個直線上,將患者放置為側臥位,健側肢置于下方,患側肢置于上方,注意患者下頜部距離床緣超過3cm;
1.2.1.2 肩部上肢
將患者肩部置于床上緣外及F型托手板處,使其健側與床緣角度低于90°,同時使F型板與2塊雙重立體固定墊形成一定落差,保證側臥體位舒適及平整,同時保證下側腋部懸空,避免臂叢神經受到壓迫。將上方的手臂置于胸前有綠洲立體輪廓墊的大枕上,并用治療巾隔開,使其不與皮膚直接接觸,用繃帶固定患者手腕于床緣兩側;90°側臥位即健側上肢與床緣夾角為90°,且在腋下置一方枕,在患側手臂放于軀干腋中線位置;
1.2.1.3 軀干部
軀干兩側使用手術床專用的長軀干固定支架分別固定牢靠,置于抱枕上、下部、腰骶部及肩背部,在固定架與患者接觸的地方,放置一個用治療巾包裹的方枕,以降低壓強,減少其直接接觸皮膚,導致皮膚受到損害;
1.2.1.4 臀部及下肢
上方腿前微跨放置于立體墊的腿枕上,下方肢體放于腿枕旁,以免腿枕壓過下方肢體,減少其壓力,在踝關節(jié)及膝關節(jié)處放置跟部支撐凝膠墊及閉合型頭圈墊,打開中單后,覆蓋下肢,并用固定帶進行固定;
1.2.1.5 調整、調節(jié)手術體位
根據患者的手術需要,手術床頭抬高30°,在患者身上蓋被子以保暖,并將各種管道有序放置;
1.2.1.6 術畢
醫(yī)師松開三釘固定頭架,由4人抬頭架、肩、臀部及雙下肢,置患者于車床
上平臥,巡回護士檢查受壓的皮膚,并行評估,告知醫(yī)師進行處理,做好登記。
1.2.2 體位擺放的注意事項:
1.2.2.1 準備手術床
用顯微神經外科的專用床,鋪床時放4張綠洲立體輪廓墊,從F型托手板前緣鋪至手術床的中段,再上好三釘固定頭架;
1.2.2.2 選擇輸液靜脈
需采用16、18號針,再備一瓶補液,在鎖骨下行靜脈留置,以便快速輸血輸液、麻醉師進行給藥及觀察靜脈通道,以保證靜脈通道通暢;
1.2.2.3 保證安全
擺放完畢后,將肢體、軀干進行合理固定,以保證手術床附件固定架進行固定牢固,防止患者摔傷,采用方枕及中單隔離手術床的金屬配件,以免其接觸患者皮膚,并選擇靠近手術部位且肌肉豐富處放置電刀負極板,以減少電流損害肌體;
1.2.2.4 壓瘡預防
擺放體位前給予患者閉合型頭墊、立體輪廓墊、跟部支撐凝膠墊保護患者皮膚,同時術中按摩肢體,每小時按摩一次四肢,每次5~10min,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
術中所有患者手術暴露較好,滿足醫(yī)師要求,其中僅有2例患者出現健側的髂前皮膚壓紅,無患者肢體神經血管壓傷、摔傷、功能障礙及肌腱拉傷等并發(fā)癥。
正確擺放體位,有利于手術的順利完成,且利于對患者的觀察、護理,側臥位可避免對患者的腹部受壓,減少對其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影響,同時便于患者操作,術野清晰,使得術者不易產生視覺疲勞;不易發(fā)生面部壓瘡及氣管插管脫落[3]。本文分析了42例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患者側斜位并發(fā)癥的預防與護理,使得患者未出現肢體神經血管壓傷、局部皮膚壓迫、功能障礙及肌腱拉傷等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顯微神經外科術中應用側臥位擺放,可減少患者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