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鵬,張志勇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yī)院/河南省骨科醫(yī)院骨腫瘤科,河南 洛陽 471000
骨腫瘤的發(fā)病率非常高,也是致死率非常高的一種惡性腫瘤[1]。臨床上將這種腫瘤主要分為兩種,即轉移性骨腫瘤和原發(fā)性骨腫瘤[2]。患者臨床上多伴有劇烈的疼痛,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降低其生活質量。臨床結果醫(yī)學對該疾病的治療首要方法是維持骨穩(wěn)定性,避免骨轉移,緩解患者的疼痛,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而如何選擇有效的治療藥物,則是臨床關注的焦點問題。常見的有唑來膦酸和伊班膦酸鈉等,這兩種藥物都屬于化學分子結構相似的雙膦酸鹽類藥物,但是,患者服用后,臨床用藥安全性監(jiān)測結果顯示,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升高,導致臨床應用的局限性。而有文獻研究指出[3],伊班膦酸鈉治療療效顯著,且安全可靠。下面本文針對兩種臨床常見的藥物治療效果進行探討,以80例骨腫瘤者為研究對象,對比唑來膦酸與伊班膦酸鈉治療的效果,整理具體的臨床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抽取的對象均就診于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從時間段中隨機抽取其中的80例患者,患者按照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最小患者43歲,最大患者78歲,平均年齡(70.45±2.50)歲;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最小患者44歲,最大患者79歲,平均年齡(70.50±2.50)歲。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備對比研究條件。所有患者均無藥物過敏史,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唑來膦酸[國藥準字H20113138,生產單位:江蘇正大天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藥品特性:化學藥品,100mL :5mg(以唑來膦酸無水物計)]5.0mL與0.9%氯化鈉溶液100mL混合,靜脈滴注;觀察組患者給予伊班膦酸鈉治療,0.9%伊班膦酸鈉[國藥準字H20010432,生產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中心,藥品特性:化學藥品,1mL :1mg(以伊班膦酸計)]500mL靜脈滴注,兩組均持續(xù)治療8周比較臨床效果。
1.3 觀察指標比較患者臨床療效,評估標準:顯效:骨痛癥狀基本消失,未發(fā)生轉移;有效:患者癥狀改善≥25%;無效:患者癥狀未見改善,甚至發(fā)生了骨腫瘤轉移??傆行?顯效率+有效率。觀察患者不良反應,主要監(jiān)測腎毒性、乏力、發(fā)熱、嘔吐、惡心等發(fā)生率。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對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及社會功能進行評估,0~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均納入到SPSS20.0軟件系統(tǒng)中,進行對比和檢驗值計算,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進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當P<0.05為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臨床療效結果比較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例(%)]
2.2 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比較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比較[例(%)]
2.3 患者生活質量SF-36量表評分結果比較觀察組患者各項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SF-36量表評分結果比較[()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SF-36量表評分結果比較[()分]
骨腫瘤沙發(fā)生于骨骼或者周圍組織的腫瘤,是常見腫瘤中的一種,分為良性和惡性。在當前醫(yī)療技術水平下,對于良性腫瘤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進行根除術治療,患者臨床預后質量理想,且疾病的復發(fā)率比較低。而惡性腫瘤疾病患者病情嚴重、進展快、危害大,致死率和復發(fā)率非常高,臨床預后效果并不理想,致死率非常高。惡性骨腫瘤常分為轉移性的骨腫瘤和原發(fā)性骨腫瘤。按照患者不同的器官或者其他組織的惡性腫瘤經過淋巴系統(tǒng)及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腫瘤逐漸轉移到骨骼中,即為臨床上所說的轉移性惡性腫瘤。該疾病集中于中老年患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這種疾病臨床多以藥物進行靶向治療,以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唑來膦酸屬于雙膦酸鹽類藥物,用藥時,物質會主動進入到患者的骨組織中,有效阻止羥磷灰石溶解,并且隨著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產生很明顯的破骨細胞抑制作用,從而能明顯抑制腫瘤細胞的轉移,保護患者的骨質,降低骨損傷[4]。伊班膦酸屬于一種雙膦酸鹽,主要是實現(xiàn)骨質內部羥磷灰石的有效融合,抑制其溶解,產生明顯的骨質損傷抑制效果。在這種抑制作用下,患者自身的骨吸收作用明顯降低,能直接作用于破骨細胞,改變其形態(tài),改變患者體內骨細胞的介導細胞因子水平。
本次研究中,分別對患者采用了唑來膦酸與伊班膦酸鈉治療,最終觀察組患者的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最終觀察組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取得理想的臨床效果。相較于伊班膦酸鈉,唑來膦酸治療時,患者的不良反應明顯增加,而伊班膦酸鈉治療的不良反應明顯降低。有研究指出,伊班膦酸鈉治療時,其骨吸收過程中產生的抑制作用更加強烈,從而能顯著抑制腫瘤細胞的轉移,取得理想的療效。根據(jù)相關學者研究[5],其選取了100例患者,將其中50例給予伊班膦酸鈉治療,最終臨床總有效率達到92.0%,顯著高于唑來膦酸治療的總有效率74.00%,與本文研究結果存在明顯一致性。但是,本次研究中,對于患者不同病程,使用藥物的用法用量方面研究還需要進一步深入,進一步對臨床治療方案進行完善。
綜上所述,對于骨腫瘤患者給予伊班膦酸鈉治療,能明顯提升患者的療效,用藥安全無明顯不良反應,提升了患者整體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