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尊曉,夏秀明,于佳佳
(濱州醫(yī)學院煙臺附屬醫(yī)院,山東 煙臺 264100)
快速康復外科是根據麻醉學、外科學以及護理學等多方面的研究證據且整合了圍術期措施而形成的創(chuàng)新理念,在治療過程中應用一系列的優(yōu)化護理來減小患者心理、生理的應激反應,減小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使患者加快康復[3]。近年來某院婦科在傳統(tǒng)腹腔鏡技術的基礎上開展的單孔腹腔鏡技術,增加了醫(yī)生操作難度,延長了麻醉時間和手術時間,增加了圍手術期患者的應激反應。因此,本文研究將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應用于婦科行單孔腹腔鏡手術圍術期患者,以期降低術后患者應激反應,減少術后不適,促進患者的康復。
本研究選取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某院婦科行單孔腹腔鏡手術的86患者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常規(guī)護理組和快速康復組各43例。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86例患者分為常規(guī)護理組和快速康復組,常規(guī)護理組實施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快速康復組在其基礎上實施快速康復護理。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均已了解研究的目的和內容,并同意參與此研究。排除精神障礙者及溝通障礙者。常規(guī)護理組43例,年齡21~52歲,平均年齡(29.52±3.15)歲。實驗組43例,年齡23~50歲,平均年齡(30.98±2.05)歲。常規(guī)護理組和快速康復組患者的性別及年齡等數據經比較無較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常規(guī)護理組
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4小時禁飲;術后24小時可進流質飲食;術后第一天床上隨意活動,完成靜脈輸液(1700毫升)后,拔除導尿管,下床活動?;颊咧髟V疼痛難忍時,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藥物;術后根據患者腸蠕動恢復情況,飲食由禁飲食逐漸過度到流質,半流質,普食。
1.2.2 快速康復組
①術前在全面評估基礎上,完善健康教育。入院時責任護士主動接待患者,詳細介紹科室環(huán)境及主管醫(yī)師、責任護士姓名,消除患者陌生感;了解患者病情、既往病史、家庭背景等,創(chuàng)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取得信任;溝通過程中,責任護士要有耐心,有針對性的向患者講解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術前一天帶領患者觀看幻燈片,直觀地了解如何預防跌倒、下肢靜脈血栓,如何進行腹腔鏡手術康復操訓練;觀看后指導患者反復練習。術前訓練患者正確深呼吸、床上大小便的方法及便器的使用方法,向患者講解圍術期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和保證睡眠的方法及意義;告知患者有效的鎮(zhèn)痛方法。
②禁食、禁水。術前一天可進食清淡半流質飲食,術前6小時禁食,術前2小時禁飲;術前3小時遵醫(yī)囑給予37℃10%葡萄糖500 ml口服,以補充機體所需能量和水分。
③保暖。術中:采取保暖措施,室溫設置在24~26℃,濕度控制在50~60%,術中輸注的液體維持在37℃。術后:在病床上鋪設恒溫毯,將麻醉床改為備用床,溫度調節(jié)在37~39℃,提前預熱,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后寒戰(zhàn)的發(fā)生。
④有效鎮(zhèn)痛。術后給予鎮(zhèn)痛泵,持續(xù)鎮(zhèn)痛24~48小時,有效減輕手術傷口疼痛。術后2小時開始按摩肩背部及上腹部,臀部墊一20 cm高軟枕;術后6小時,鼓勵患者床上主動練習腹腔鏡手術康復操,以促進術中殘留CO2氣體的吸收,減輕非切口疼痛。
⑤術后盡早恢復飲食:術后無惡心嘔吐4小時,試進飲溫開水50 ml,30分鐘后無不適感,可逐漸增加飲水量。術后6小時無不適,可進食清淡流質食物100 ml/次,視患者感受,增加進食次數和量。術后兩日內限制進食豆?jié){、奶制品類,減少腹脹的發(fā)生。術后兩日內可根據患者腸蠕動恢復情況,恢復到正常飲食。
⑥術后早期活動。術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可協(xié)助患者翻身,每兩小時一次;協(xié)助患者被動活動足趾,自跟腱向上擠壓小腿大腿肌,雙下肢交替進行,20分鐘/小時;麻醉清醒后,鼓勵患者連續(xù)做深呼吸10次/小時,進行踝泵運動每側肢體10次/小時。術后12小時,協(xié)助患者坐起,適應后慢慢下床,站立兩分鐘,無不適,床邊活動5分鐘,可回床休息??筛鶕颊吣褪芮闆r,增加下床活動次數。術后第一天,鼓勵患者自行刷牙、擦臉,協(xié)助患者室內活動。
⑦術后及早拔除尿管。術后當日輸液結束后,無特殊病情,即可拔除尿管,減少尿管刺激,方便患者活動。
記錄常規(guī)護理組和快速康復組患者術后各項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術后不適癥狀發(fā)生率。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對本研究所收集數據(開始飲水、進食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及術后不適癥狀發(fā)生率)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以(x±s)、百分率(%)表示,各行t、x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快速康復組患者術后開始飲水時間、進食時間、術后首次排便時間均早于常規(guī)護理組,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開始飲水、進食、首次排便時間對比
表1 兩組患者術后開始飲水、進食、首次排便時間對比
組別 n 開始飲水時間(h) 開始進食時間(h) 首次排便時間(h)快速康復組 43 5.25±0.71 6.90±0.87 14.81±2.15常規(guī)護理組 43 14.40±4.30 14.6±4.09 21.06±2.78 t 9.677 8.631 8.712 P<0.05 <0.05 <0.05
快速康復組術后不適癥狀發(fā)生頻率為51.16%,常規(guī)護理組為81.40%,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不適癥狀發(fā)生率對比[n(%)]
隨著微創(chuàng)理念的不斷發(fā)展,最大程度的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和最佳的美容效果成為外科醫(yī)師的追求,因此單孔腹腔鏡技術近些年得到了廣泛的臨床應用[4]。但鑒于單孔腹腔鏡手術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困難[5],手術操作尚存在不確定風險,我們對婦科單孔腹腔鏡患者實施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減輕患者手術應激反應,促進患者康復,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結果表明,快速康復組術后開始飲水、進食時間、排便時間明顯早于常規(guī)護理組,快速康復組術后不適癥狀發(fā)生率為51.16%,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行單孔腹腔鏡手術患者應用圍術期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可以明顯使患者的應激反應降低,并減少術后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