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部編教材《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第四課第一課時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細微處感受父母的付出。
2.了解、體諒父母的辛勞,激發(fā)學生感恩父母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對象】
小學四年級學生(異地借班上課)。
【教學準備】
課件、音樂、視頻、照片等。
【教學過程】
活動一:從身邊事感受父母生活的操勞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是誰嗎?
生:楊老師。
師:對!在學校我是楊老師,在家里我還是一位媽媽。
(課件展示與女兒旅游的合照。)
這是我女兒,不上班時我會陪她散步、聊天,還會帶她出去旅游。這張照片就是我倆在毛澤東主席的家鄉(xiāng)—韶山—一起拍的。你們的爸爸媽媽有沒有帶你們出去玩過呀?
生:我爸爸媽媽帶我去江西明月山玩過。
生:我爸爸媽媽周末會帶我去郊游,比如爬山、放風箏。
師:爸爸媽媽帶你們出去玩,他們需要做些什么?
生:爸爸要開車,媽媽會為我們準備食物、飲料。
生:有時候還需要訂賓館、找飯店。
生:他們還要照顧我,會經(jīng)常問我的感受。
師:雖說是出去玩,他們卻也要做這么多事。在家里,你們的爸爸媽媽每天會為你們做哪些事呢?咱們一起來聊一聊!
(板書:在家里。)
生:拖地、洗碗。
生:洗衣服、做飯。
師:哪些同學家里是爸爸媽媽做飯的?
(有三分之二的學生舉手。)
你最喜歡媽媽做的什么菜?
生:紅燒魚。
師:你知道紅燒魚是怎么做的嗎?
生:先把魚放在油里煎一段時間,等兩邊都煎黃了,再把調(diào)好的汁倒進去,慢慢地煮,最后撒點蔥,就可以了。
師:魚下鍋前,媽媽需要做什么?
生:她需要去菜市場買魚,一般是買鳊魚?;貋砗?,她會把魚洗干凈、剖開,把里面的內(nèi)臟扔掉。
師:你知道倒進鍋里的汁是哪些東西調(diào)成的嗎?
(沒有學生舉手。)
看來大家都不清楚!我來告訴大家吧,我在做紅燒鳊魚時,會用適量的老抽、醋、白糖、食鹽調(diào)汁。也許你們的爸爸媽媽還會加別的料,但這幾樣是肯定少不了的!聊到這里,你們覺得做這道紅燒魚容易嗎?
生:不容易!
師:如果你們家那頓飯吃的是紅燒魚,還會不會有其他的菜?
生:至少還會有2道菜。
師:那也就是說,你們家一般每頓飯會做3~4道菜。
爸爸媽媽每天都要花時間為大家做飯,你們覺得爸爸媽媽容易嗎?
生:不容易。
師:爸爸媽媽在家里還為我們做過什么事?
生:媽媽每天會為我梳頭發(fā)。
師:咱們班有許多女生都扎了頭發(fā),你們的頭發(fā)是誰梳的?
生:我是自己梳的。
生:奶奶以前給我梳過。
生:我的是媽媽梳的。
師:現(xiàn)在仍是媽媽梳頭發(fā)的請舉手。
(有二分之一的女生舉手。)
媽媽每天要為你梳幾次頭發(fā)?
(走到一位舉手學生面前提問。)
生:2次。
師:一年365天,媽媽要給你梳多少次頭發(fā)?
(生計算。)
生:730次。
師:你現(xiàn)在幾歲?
生:9歲。
師:你還記得媽媽大概是在你幾歲的時候給你梳頭發(fā)的嗎?
生:4歲左右。
師:從4歲開始到現(xiàn)在9歲,媽媽大概為你梳了5年的頭發(fā)。請所有的同學與她一起算一算,在這5年時間里,她媽媽大概為她梳了多少次頭發(fā)?
(生計算。)
生:3,650次。
師:3,650次,以前這樣算過嗎?
生:沒有。
師:當你聽到這個數(shù)字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生:覺得媽媽為我做了很多。
師:我們還有一些女生現(xiàn)在是自己扎頭發(fā),但在你小的時候,是誰幫你扎的?
生:媽媽和奶奶。
師:那現(xiàn)在請女孩子拿起筆算一算,你的家人曾經(jīng)大概給你梳過多少次頭發(fā)。就用剛才的方法,請旁邊的男生幫她一起算。
(所有的女生拿筆計算,旁邊的男生幫忙。)
生:我8歲前是短發(fā),滿8歲后開始扎頭發(fā),媽媽一共給我扎了700多次頭發(fā)。
生:我3歲的時候就開始扎頭發(fā),現(xiàn)在10歲,媽媽大概給我梳了5,840次頭發(fā)。
師:你有沒有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堅持3天以上的?
生:洗碗。
師:那你有沒有將洗碗這件事堅持做一個月?
生:沒有。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堅持一個月以上的?
生:沒有。
師:孩子們,扎一次頭發(fā)、洗一次碗都是小事,可要堅持幾百、幾千次就只有愛你的人才會為你做呀!
(有的孩子開始眼眶濕潤了。)
爸爸媽媽還為你做過哪些事?
生:爸爸每天早上送我上學,下午接我放學。
生:媽媽每天給我檢查作業(yè)、輔導功課。
師:看看這幾位小朋友在說什么。
(播放視頻:孩子們談?wù)摳改笝z查功課時的各種煩心表現(xiàn)。)
你們的爸爸媽媽有沒有像這幾個小朋友說的這樣呢?
生:有時候作業(yè)出現(xiàn)錯別字,我媽媽會罵我。
生:遇到不會的題目,爸爸會對我吼。
師:他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反應(yīng)呢?
生:他們覺得我做錯題是因為上課不認真。
生:他們覺得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太失望。
師:我們來聽聽這個同學是怎么說的?
(播放視頻:一個男孩講述自己不煩父母對他嚴格,他心疼父母每天忙碌的故事。)
孩子們,你們的爸爸媽媽為你們做事的時候也讓你心疼嗎?
生:有!每天我在做作業(yè)時,媽媽都在做家務(wù),有時我做完了,她還在做。
生:不管我做作業(yè)做到什么時候,爸爸都會陪著我,等我睡了后,他才會去睡。
師:爸爸媽媽在家里的辛苦是我們能看到的,他們在工作中的辛苦你知道嗎?
(板書:工作中。)
讓我們進入親情小測試,測測你們是否真正了解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
活動二:從細微處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
師:第一題,請告訴我,你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在哪里上班?
生:我媽媽是酒店老板,在株洲上班。
生:我的爸爸在深圳一個軟件開發(fā)公司里上班。
師:他多久回來一次?
生:一般一個月回來一次。
師:他回來會待多久?
生:一般待兩天就走。
師:你去過那里嗎?
生:暑假去過。
師:你坐了多久的車?
生:應(yīng)該有四個多小時。
師:來回八九個小時的車,待兩天就要走,就為了能陪陪你。
下次爸爸回來,你可以對他說什么?
生:爸爸辛苦了!
師:我們還可以抱抱他。
(師抱了抱這位同學。)
第一道測試題覺得自己能拿100分的同學請舉手。
(幾乎所有學生都舉手了。)
我們進入第二題,爸爸媽媽工作時需要做些什么呢?
生:我爸爸開了家洗車店,他工作時就是幫助顧客洗汽車,給汽車做美容。
生:我爸爸媽媽開了一家家具店,媽媽每天待在店里,接待顧客,爸爸在外面送貨。
生:我媽媽是教師,她的工作就是上課、備課。
師:其實,你們在對爸爸媽媽工作情況進行了解的時候,我聯(lián)系了你們的班主任和家長,收集了家長們發(fā)過來的照片,有幾張我印象特別深刻。
(出示一張醫(yī)生家長的照片。)
這是誰的家長?
(一位女生站起來。)
你知道爸爸每天上班要做些什么事情嗎?
生:爸爸要給病人看病,寫病歷,還要把情況告訴病人的家屬。
師:看來你很清楚爸爸的工作。
這張照片,爸爸正在干什么?
生:動手術(shù)。
師:我知道能動手術(shù)的主刀醫(yī)生一般都是醫(yī)術(shù)非常精湛的。大家覺得可以用哪個詞語來形容此時的爸爸?
生:嚴肅。
生:沉穩(wěn)。
生:全神貫注。
師:你知道爸爸此時為什么要那么專注嗎?
生:如果出錯,這個人就沒命了。
師:是的,他的每一個動作都關(guān)乎病人的生死,容不得半點馬虎,所以爸爸這樣的工作其實壓力是非常大的。
爸爸忙嗎?
生:忙!經(jīng)常很晚才回來,有時半夜要去上班。
師:他陪你的時間多嗎?
生:不多。
師:你埋怨過他嗎?
生:埋怨過。
師: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你還會埋怨嗎?
生:不會了。
師:為什么?
生:因為爸爸很辛苦。
師:你能告訴大家這張照片是什么情況嗎?
(出示醫(yī)生家長柱拐杖上班的照片。)
生:爸爸在外面活動時弄傷了腳,但他還是堅持拄著拐杖去上班。
師:因為還有病人在等著他。當你看到這張照片時,你心疼他嗎?
生:心疼。
(出示一位水電工家長在裝修房子的照片。)
師:這位是誰的爸爸?
(一位男孩起立。)
爸爸的工作需要做什么?
生:需要在墻上打洞,把水管、電線連接好。
師:是的!當我看到這張照片后,電話聯(lián)系了這位家長,他告訴我他是一位水電裝修工人,做的就是這樣一些事。
關(guān)于他的工作,你還知道其他的嗎?
生:爸爸經(jīng)常一個人在工地上上班。
師:為什么?
生:他說一個人負責裝修的一個流程,這樣賺得多一些。
師:爸爸一般幾點鐘起床?什么時候回家?
生:爸爸六點半起床,七點鐘吃完早餐就會去上班,晚上要六點鐘左右才能到家。
(學生開始流淚,教師抱住孩子安慰。)
師:你覺得爸爸的工作重要嗎?
生:重要。
師:是的!如果沒有爸爸這樣的水電工,我們就無法正常用水、用電。所以,爸爸的工作,很重要!
(出示一位媽媽坐在電腦前做報表的照片。)
這是誰的媽媽?
(一位女生起立。)
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
(師剛問,女生就開始抽泣,說不出話,教師抱了抱她。)
因為之前了解過,所以我知道,她的媽媽是一位商場的銷售員,她主要銷售化妝品、護膚品。每天要負責進貨、接待顧客、結(jié)賬、做報表。
(轉(zhuǎn)向這位學生問。)
你是不是看到這張照片時,想到了媽媽的辛苦,所以就忍不住哭了?
(生點頭表示肯定。)
你們覺得這樣的工作是不是不像醫(yī)生爸爸那樣有壓力,不像水電工爸爸那樣辛苦呢?
生:這樣的工作有壓力,也辛苦,只是我們之前不知道。
師:是呀!你必須了解,才能知道他們有多辛苦。第二道測試題覺得自己能打100分的同學請舉手。
(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舉手。)
第三題,你覺得爸爸媽媽工作時是快樂的嗎?他工作中有沒有煩惱的事?
生:爸爸說他工作的時候很快樂。
師:一定是你在采訪他的時候,他告訴你的吧?
生:是的。
師:那他有沒有說煩惱的事呢?
生:逢年過節(jié)不能回來陪我們,他就有點煩惱。
師:爸爸是干什么工作的?
生:爸爸是一名軍人,在新疆。
師:原來爸爸是一名人民子弟兵。正是因為有許多像爸爸這樣的軍人把陪家人的時間交給了祖國,交給了邊防,才有祖國的安寧,人民的幸福。我們謝謝爸爸和所有的軍人,也謝謝所有像你這樣的軍人家屬。
生:我覺得媽媽工作時是快樂的,因為她對每個進店的顧客都笑盈盈的??赡苌獠缓玫倪@天,就會有些煩惱!
生:媽媽的教師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我覺得她很開心。只是學生們有時不聽話會讓她心煩。
師:第三道測試題覺得自己能打100分的同學請舉手。
(只有幾個同學舉手。)
師:第四題,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要這么辛苦地工作嗎?
生:因為爸爸媽媽要賺錢養(yǎng)家。
生:他們想給我一個幸福的家。
師: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們來聽聽××同學的爸爸媽媽是怎么說的?
(視頻播放一對本班的家長說給孩子的話,訴說自己為什么要辛苦的工作。)
××同學,聽了爸爸媽媽的話,你想說什么?
生: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
師:其他同學是否也從××同學爸爸媽媽的話語中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想到了他們曾為你們做的許許多多呢?
(播放家長為孩子做事、帶孩子干活、旅游等親子照片。)
下面請同學們朗誦這首詩來感謝我們的爸爸媽媽。
(出示朗誦內(nèi)容并配樂:
是誰把我們送到這個世界?
是誰抱著我們欣慰地微笑?
是誰拉著我們的小手走上街頭?
是爸爸和媽媽,世界上最親愛的爸爸媽媽!
……
親愛的爸爸媽媽,謝謝您!您辛苦了!)
孩子們,此時,你有何感受?
生:以前我并沒有感覺爸爸媽媽有多辛苦,今天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yōu)槲易隽嗽S多許多,只是以前我沒用心感受。真的很感謝他們!
生:爸爸媽媽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要感謝的人!
生:爸爸媽媽愛我們,我們也要愛爸爸媽媽!愛我們的家!
師:第四道測試題覺得自己能打100分的同學請舉手。
(沒有同學舉手。)
孩子們,讀讀這句話。你們猜猜,將每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組合在一起,會是哪個單詞?
(出示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
生:Family,家!
師:原來,家就是Father and mother,you love me,I love you。爸爸媽媽工作、生活那么努力、辛苦,我們應(yīng)該怎樣做才能少讓他們操心呢?下節(jié)課,咱們再繼續(xù)探討!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作了如下反思:
(一)巧用工具了解學情,借班上課不用愁
良好品德的培養(yǎng)必須在生活中進行,感恩之情的產(chǎn)生定是來自生活中的感動。怎樣才能有效引導他們?nèi)チ私狻Ⅲw諒父母的辛勞,激發(fā)感恩父母的意識和情感呢?我想必須要了解學情,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與我共情。那么,用什么方法了解異地班級的學情?用工具。設(shè)計之初,我利用問卷星分別對衡陽上課班級的家長和我所在湘潭學校一個班級的家長進行了一系列的調(diào)查,通過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兩地家庭在育兒方面的異同以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xiàn),確定了本次授課教學的重難點。設(shè)計中,我又通過微信、QQ與家長進行了深層次的交流,所以,即便我沒有與孩子們見面交流,我也早已對他們有所了解。
(二)家校合作開發(fā)資源,課堂呈現(xiàn)更豐滿
這一課以兒童的家庭生活為主要內(nèi)容,如果只教書上的內(nèi)容肯定不夠,我不能讓孩子們聊別人的父母,說自己的感受,我決定分教師、學生、家長三條線走,開發(fā)學生的家庭生活資源。我收集了家長們工作、生活的照片,對大部分父母的職業(yè)、工作環(huán)境、內(nèi)容等情況有了大概的了解,并通過電話等方式對部分家長進行了采訪。另外,我請班主任幫我布置前置性學生作業(yè):跟父母上一天班,或者直接采訪爸爸媽媽,了解他們一天中要做哪些事,并記錄下來。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父母在家里和工作中的辛勞,提高他們的道德敏感性,也為課堂引進了源頭活水。
(三)敏銳捕捉育人細節(jié),直擊心靈更有效
真實的東西最能打動人,即便是最平常的舉動也蘊含著驚人的力量。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重點講扎頭發(fā)、做飯、檢查作業(yè),為什么選這三個呢?因為這是孩子們最習以為常的事,他們從小享受,感受不到父母的辛苦。我讓女孩子計算媽媽為自己扎了多少次頭發(fā),當他們算出這些數(shù)字的時候,我看到臺下有人開始哽咽了。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設(shè)置四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為了幫助他們從細微處關(guān)注父母工作的辛苦。比如第二題,我選用了醫(yī)生、水電工、開店三個家長的工作鏡頭重點關(guān)注。因為前期調(diào)查,我發(fā)現(xiàn)班上家長的職業(yè)主要分為固定單位工作者、農(nóng)民工、自由創(chuàng)業(yè)者三類,這三類職業(yè)是很有代表性的。當學生能從這一個個平凡的鏡頭里讀出父母的辛勞,并因此而心疼時,情感激發(fā)水到渠成。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育人細節(jié),引導學生從一點一滴中感受深情,在一舉一動中踐行良好的品行。
【楊桂英,湖南省湘潭縣天易金霞小學副校長,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qū)O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