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英 古麗班努 李玉琴
【摘要】目的 探討炎癥細胞因子、血脂水平在老年衰弱發(fā)病機制中的相關性。方法 對129例老年衰弱患者和127例對照組應用采用Fried衰弱表型進行衰弱評估,進行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的測定。結果 (1)在血脂測定中,衰弱組的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2)在Hs-CRP測定中,衰弱組的血清Hs-CRP的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老年衰弱炎癥反應及脂質(zhì)代謝紊亂可能有一定相關性,血清TC和LDL-C的升高與老年衰弱的發(fā)病有一定相關性,給予降脂治療對老年衰弱的防治可能有一定作用。
【關鍵詞】老年衰弱;血脂;Hs-CRP;采用Fried衰弱表型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3..02
我國目前已進入老齡社會,估計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17.17[1]。老年衰減癥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為少肌癥,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功能異常炎癥及能量調(diào)節(jié)能力下降[2]。老年人罹患衰弱癥后出現(xiàn)較差預后如跌倒、致殘、住院率及病死率的風險均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升高[3]。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無特異性、持續(xù)性、無臨床癥狀、全身性的輕微炎癥狀態(tài),表現(xiàn)為體內(nèi)非特異性的炎癥標志物(CRP、TNF-α、IL-6等)濃度輕微升高。近年來,炎性反應與衰弱的關系逐漸被研究者重視,但確切機制尚不明確。此文就血脂、CRP與衰弱的關系、炎性反應影響衰弱的可能機制。期望為老年病提供更準確預測和及早干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①病例組共計129人,其中男性66例,女性63例,年齡60~91歲,平均年齡(66.73±6.05)歲;②對照組: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老年人,其中男性64例,女性63例;年齡62~86歲,平均年齡(平均年齡67.99±6.14)歲,兩組在性別、年齡均有均衡性;納入標準:(1)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衰弱的患者診斷均參照采用Fried衰弱表型和Mitnitski的衰弱指數(shù)(FI)進行評估。排除標準:(1)嚴重交流障礙(2)嚴重肝腎功異常(3)處于疾病急性期或終末期(4)在輔助工具情況下仍行走困難(5)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6)嚴重失能(7)患者與家屬拒絕參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血清血脂分析測定
清晨空腹抽靜脈血2 mL,送檢驗科分離血清,用CL-72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TC、TG、HDL、LDL測定。
1.2.2 肝腎功、血糖等生化檢查
均由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常規(guī)測定,生化儀質(zhì)量符合標準。
1.2.3 hs-CRP測定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試驗(ELISA法),通過熒光生化的方法測定血清中的hs-CRP的含量,以hs-CRP≥3mg/L為高炎癥因子組。
1.2.4 一般情況比較
衰弱組和對照組在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血壓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 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5? 衰弱組和對照組血清血脂、Hs-CRP水平的比較
衰弱組血清Hs-CRP、TC和LDL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討 論
慢性低度炎癥是衰老的特征之一,它是一種長期的、低度的慢性炎癥反應狀態(tài)。它表現(xiàn)為非特異炎癥反應的標志物如IL-6、TNF-α、CRP等明顯升高,可增加2~4倍[5]。炎癥因子能夠通過促進分解代謝,從而影響合成代謝反應,導致蛋白質(zhì)合成障礙。炎癥因子通過活性氧、葡萄糖和脂質(zhì)代謝的代謝中間體等炎癥介質(zhì)刺激機體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進一步引起肌肉肌肉衰減。代謝綜合征包括血脂紊亂、血壓升高、肥胖、糖代謝異常等情況;有研究表明,老年衰減癥與代謝綜合征相關。MS促使老年人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明顯增加,使機體長期處于持續(xù)的慢性低度炎癥中,以至于機體長期處于分解代謝狀態(tài),導致系統(tǒng)性損害,最終造成衰弱癥。有研究提出,LDL的升高可作為判斷老年衰減癥患者預后良好的臨床標志,這與LDL對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腦血管病具有保護作用,機制基本相同。C-反應蛋白主要是有肝細胞合成及分泌的一種急相蛋白,健康成人血漿中含量極微,平均濃度約1Mg/L,與臨床眾多相關疾病均有一定相關性;高敏-CRP可使肌肉強度、質(zhì)量丟失風險增高,這是與炎性細胞因增高引起肌肉組織合成代謝失衡,蛋白分解代謝增加有關。因此老年人炎性反應細胞因子長期增高是肌肉減少癥的重要危險因素。
由于本研究屬于橫斷面研究,不能得出衰弱癥與代謝異常的因果關系,需要進一步探討相關機制。此外,沒有對體檢者吸煙、飲酒及活動量等生活方式相關因素進行評估,可能存在混雜因素。自然老齡化過程無法避免。本研究提示,老年衰減癥患者的血清hs-CRP增高,有相關研究表明,對于老年衰弱患者合并慢性炎性疾病時,在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同時,相應的減弱炎癥反應,可促使肌肉的質(zhì)量及力量有所增加。綜上所述,臨床上檢測血脂及hs-CRP簡單易行,且容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通過早期生活方式干預,盡量減輕臨床上出現(xiàn)的低度炎癥反應。
參考文獻
[1] 張? ?建,華? ?琦.中國老齡化的特征發(fā)展趨勢與對策[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0,15(1):79-80.
[2] 夏世金.前言-重視炎性衰老的研究[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4,28(2):91-92,
[3] Xue Q.The frailty syndrome:definition and natural history[J].Clin Geri-atric Med,2011;27(1):1-15.
[4] Clegg A,Young J,Iliffe S,et a1.Frailty in elderly people[J].The Lancet,2013,381:752-762.
[5] FRANCESCHIC,BONAFEM,VALENSINS,etal.In flamm-anging.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 immunosenes-cence[J].AnNYAcad Sci,2000,908(1):244-254.
[6] 夏世金.炎性衰老研究的現(xiàn)狀和新策略[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0.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