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平
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發(fā)展的重要場所,是他們自己的課堂。教師在教學中把表演帶進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點燃孩子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充分鍛煉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一片廣闊的天空。
關(guān)鍵詞 語文課堂 表演法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
1自編動作,展示自我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弊寣W生去感受文本,通過他們自己對文本的感受和教師的啟發(fā),在不加任何限制、任何約束的條件下自由地“動”起來。根據(jù)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創(chuàng)編自己的動作,例如:在一年級學習《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讓學生自己先理解課文后,學生會通過感受,情不自禁地學著小蝌蚪的樣子游起來和學著青蛙蹦跳起來。雖然他們的動作各異、干差萬別,但畢竟是孩子們自己所想,自己所做。讓孩子們在“動”中有自己充分的想象空間和創(chuàng)作機會,是非常必要的。教師不要把動作規(guī)定好了教給孩子們,這樣就會限制、束縛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丟掉原來舊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在知識王國里,盡情享受自己創(chuàng)造的樂趣。
2適時指導,規(guī)范動作
由于孩子們受年齡特征、認知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自己編造的動作各不相同,也不得協(xié)調(diào)。教師應(yīng)及時抓住實機,與孩子們進行討論,用討論音量的語氣:“我們在這個地方加上這個動作好不好?(看教師示范)”聽到老師親切的話語、看到老師加上的動作,學生自然會接受加入新的動作。通過教師再三地加入動作進行編排,就可以達到動作的完整與統(tǒng)一。比如在教學《小兔輕輕跳》時,教師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翩翩起舞,簡潔柔美的動作會引起孩子們的共鳴,在爆發(fā)一陣熱烈的掌聲之后,也會隨著一起伸展著肢體模仿小兔的動作,感受著小動物特有的風情。
3激發(fā)興趣,演中感悟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語文教學應(yīng)創(chuàng)設(shè)讓學生活動的機會,以活動增強學生“躬行此事”、自主學習的熱情,在活動中使學生學知識、長見識、練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讀多寫,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讀寫過程中加進了說和演,提供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開辟領(lǐng)悟和運用語言的天地,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時,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動也是促進自主學習的動力。可以說有了活動,課堂就會充滿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學習的動力就更強,下面就介紹幾種活動的方式。
(1)演一演。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他們總希望老師給予表演的機會,使他們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華。教師可選擇教材中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jié)有趣的課文讓學生“當當小員,親自演一演”,可收到預(yù)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執(zhí)教《在家里 》一課時,我采用了表演的學習方法。以三位同學為一個小組,小組合作,展開比賽。先讓學生挑選課文中自己喜愛的角色,再讓學生仔細地研讀課文,并確定具體演哪一個角色,然后開始表演,在學生表演結(jié)束后評出最佳演員、最佳形象、最具創(chuàng)意等等。教學效果較好,因為要演,學生得研究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諸多因素,從更深的層次上把握角色;因為要寫,學生得仔細認真而且自覺自主的讀課文;因為要評,表演時學生得認真欣賞,整個過程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并且熱情高。
(2)唱一唱。在教學《小小的船》一課時,為了渲染課堂氣氛,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意境中去,讓學生一起唱那熟悉而又動聽的歌曲--《小小的船》。學生隨著歌聲的飄蕩,他們的思緒飛到了藍天上。可以想象,在這樣的一種教學氛圍下,學生的學習情感怎么會不投入;學生想象的翅膀怎么會不打開;學生學習的潛能怎么會不被激發(fā)。用音樂、歌曲這樣一種學生熟知的藝術(shù)方式來開啟他們智慧的大門,對激蕩學生的情感,展開學生的想象,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3)訪一訪。讓學生當一回記者,采訪充當課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學。這種形式的活動放在課文教完后進行有助于鞏固學習所得,學生也喜歡。比如《草船借箭》學習完后,選一位同學扮演記者角色,向扮演“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的同學問幾個問題。當記者的同學只有對課文有較深的理解,所提的問題才深刻;被問的同學也只有熟悉課文中的人物,說話才機靈、流暢,頗具哲理性。
4鼓勵創(chuàng)造,體現(xiàn)成功
素質(zhì)教育旨在使學生生動活潑,自主和諧地發(fā)展,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我們的語文教學應(yīng)該不囿于課堂,要實現(xiàn)超越文本,超越學科,實現(xiàn)課堂的開放,把學生帶入活生生的廣闊的語文學習天地,創(chuàng)設(shè)學生自主探究更廣闊的領(lǐng)域。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語文教材中,有故事性很強的記敘文,不這有童話、寓言等體裁的文章,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shè)計,讓學生登臺表演文中的故事。只要注意引導,學生把講臺當舞臺,學生自己表演,是他們極感興趣的了事。小學生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望,教師要會很快地進入角色,在極大的興趣中施展才華。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 文中有生動有趣的對話。當學生戴上頭飾演小白兔、小灰兔、老山羊時,同學們樂極了,演到小白兔對老山羊說:"我不要白菜,你就給我一些菜籽吧!"時,同學們議論紛紛,在熱烈討論中理解了本課的主題。這樣,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有趣的活動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人人登臺演出,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堂語文課,如果能把表演帶入課堂,就能做到愉快教學,避免那種呆板拘謹?shù)恼n堂氣氛,極大地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創(chuàng)造美、表現(xiàn)美,這樣學生就會在知識的王國里開始自由地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