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澤輝 張明鎮(zhèn) 鄧耀森 曾彩蓮 吳黃懿
摘要:淤泥處理問題自提出以來,受到了很多學者和科研人員的關注和研究。本文嘗試將物理分離技術應用于淤泥處理領域,針對淤泥的物理分離,本文提出具有烘干功能的淤泥分離技術,分離采用二次分離滾筒設計,自動烘干和篩分,具有一定的工業(yè)價值和實際意義。
關鍵詞:烘干功能;淤泥處理;機械設計
中圖分類號:TP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9)11-0001-02
0 引言
文獻[1]根據(jù)現(xiàn)有淤泥處理技術進行了分類闡述,對物理和化學分離、處理、再資源化技術進行了綜述研究。淤泥處理問題自提出以后,受到了許多學者的關注,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文獻[2-7]將淤泥的化學分離技術進行了闡述和研究,而物理分離的技術文獻比較少,本文針對淤泥物理分離技術進行研究,為相關裝備的設計研究打下基礎。
1 淤泥處理機的總體結構設計
淤泥處理機結構圖1所示,該結構工作原理是當淤泥從進料1落到分離裝置2時就直接進行一次分離,在此期間加入化學分離添加劑,此后淤泥落到裝置3,即二次分離裝置上,進行再次分離形成二級分離,最后淤泥落入篩分系統(tǒng),即裝置4進行篩分分離。裝置4上安裝有烘干裝置,可進行塊狀烘干作業(yè)。干燥完成的淤泥就會被運送到提取機,最終是由振動篩選機來實現(xiàn)分類整理的工作。
2 淤泥處理機的零部件設計
毛刷和滾筒是淤泥分離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上由毛刷筒、軸結構、十字套筒機構、M6內六角螺釘裝配形成。十字套筒結構的伸出項和毛刷筒互相配合,而十字套筒通過內六角螺釘和軸連接使軸轉動時毛刷筒一起轉動,其裝配圖如圖2所示。
在振動機構的選取上,由于凸輪機構比較合適,本課題采用凸輪機構來實現(xiàn),凸輪結構的設計圖3所示。
3 淤泥處理機的控制部分設計
淤泥處理機采用二次分離技術,自動控制部分P1端口用于傳感信號的接入,該部分與伺服電機驅動控件采用雙工作通訊方式進行。主電路中的TXXD,RXXD端口與驅動控制電路中X1和X2端口震蕩連接,如圖4所示。
4 結論
本文完成了淤泥處理機的機械結構設計和控制系統(tǒng)設計,不僅實現(xiàn)了淤泥的機械分離,而且實現(xiàn)了淤泥烘干工作,為物理方式處理淤泥的實現(xiàn),打下了一定的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英豪,董嬋.淤泥處理技術原理及分類綜述[J].人民黃河,2014,36(7):91-94.
[2] Norpadzlihatun,Voulvoulis.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or dredging sediments The requirement of developing nation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5(147):338-348.
[3] Liao YC,Huang CY.Effects of Ca O addition on lightweight aggregates produced from water reservoir sediment[J].Constr Build Mater,2016,25(6):2997-3002.
[4] Yung-Lung Cheng,Hui-Ming Wee a,Ping-Shun Chen,Yu-Yu Kuo,Guang-Jin Chen.nnovative reservoir sediments reuse and 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 of the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4(36):212-219.
[5] 丁濤,田英杰,劉進寶,等.杭州市河道底泥重金屬污染評價與環(huán)保疏浚深度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5,35(3):911-917.
[6] Guo W H,Liu X Bet alPollution and potentialecological risk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s around Dongjiang Harbor,Tianjin[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2):729-736.
[7] 劉超.添加不同量EM菌液對城市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好氧堆肥產品用于礦山修復的影響[J].宿州學院學報,2017,32(3):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