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評論員 趙光輝
上周到北京老國展參觀2019中國國際現代農業(yè)博覽會,參觀的感受可以用“接天連地”來形容。
“接天”是說作為現代農業(yè)展的硬核,展現農業(yè)現代化成就的內容是斷斷少不了的。博覽會上,自忖見過世面的記者,還是被各家公司各式各樣的農用無人機嚇到了。河南標普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型飛防無人機,感覺像一個小型直升機,它的體量和飛防效率給記者留下很深的印象?,F在很多大型活動,都用無人機來造景造勢,可見現代科技在農業(yè)領域接天的功夫是日新月異了。“連地”是農業(yè)的本色。農業(yè)博覽會上除了那些高大上的科技之外,各類農產品、深加工產品引來眾多觀眾品嘗、購買。民以食為天,食從地上鉆。農業(yè)能夠不動聲色而又巧妙地把“天”與“地”聯系在一起。等我遇到油莎豆那一刻,更明白是什么把“天”與“地”聯系在一起了。
在展會上記者第一次看到油莎豆,以為是加工過的黃豆。品嘗之后才發(fā)現,比黃豆略大的油莎豆跟黃豆沒啥關系。它有著離奇的身世和讓人唏噓的發(fā)展歷程。油莎豆(又稱虎堅果),是莎草科莎草屬植物,也稱油莎草。原產地在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國家,如今在埃及白尼羅河流域還有廣泛分布。油莎豆古代即是一種深受歡迎的野生食用植物,甚至在人死后還作為一種供品陪葬,表明人對油莎豆的生死不離。在兩千多年前埃及十二王朝的古墓中,就有供奉用的油莎豆。
那它是怎么引入中國的?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嗎?目前在吉林大面積種植開發(fā)油莎豆的中邦集團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還要感謝周恩來總理。原來上世紀60年代,我們遭遇三年自然災害,周總理就從保加利亞把這種作物引進中國,希望它能在解決糧食困難中作出貢獻。為什么選擇油莎豆?原來它適應性極強,是一種優(yōu)質、高產、綜合利用價值很高的油、糧多用新型作物。它的葉子針形細而長,株高1米左右,生長旺盛,分蘗力強,“地下結塊莖”是它的特點。其播種、管理、收獲、貯藏與花生相似,喜光、好氣、耐旱、抗鹽堿,一般可畝產鮮豆1000千克。更誘人的是,油莎豆油脂含量高達35%左右,且品質極好,可與目前品質最好的橄欖油和杏仁油相媲美;淀粉含量高達30%左右,熱量超過小麥;含糖量25%左右,可再產飴糖;蛋白質含量10%左右,含17種氨基酸,營養(yǎng)極為豐富。然而,油莎豆這么逆天!怎么后來沒了蹤影?
原因不在油莎豆,而在當時中國的科技水平不濟。油莎豆是“地下結塊莖”,你想象一下吧:如果大豆不是結豆莢,而是需要土里刨豆,估計也早被土豆替代了。正由于油莎豆在收獲環(huán)節(jié)人工成本太高,上世紀六十年代“嫁入”中國后就被冷落了。一直到近些年,中邦公司通過技術攻關,實現了油莎豆從種植到收獲的全部機械化,油莎豆才煥發(fā)青春,開始在東北上萬畝種植。從油莎豆的營養(yǎng)價值和經濟開發(fā)潛力看,從中美大豆角力格局中油莎豆可以有效減少我國油料作物的對外依賴計,都值得我們好好重視、開發(fā)油莎豆。油莎豆命運的歷史性轉變中,是什么力量在起著決定性作用?是機械化,是機械化背后的科技實力!科技可以改變一個作物的命運,也可以改變農業(yè)的生產率、增產率、貢獻率。
據中邦公司介紹,中國大豆單位面積成本低于美國,也就是說我們在這一塊具有競爭優(yōu)勢;但我們的可變成本高于美國,隨著面積規(guī)模的加入,我們在總成本上就處于劣勢了??梢姡蠖箲虼a的勝算在成本、在科技。最終決定農業(yè)把“天”與“地”聯系起來的終極因素,也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