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芳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湖北武漢 430205
“兒童友好型”城市理念的提出,在城市生活中兒童權益逐漸受到廣泛關注,為此在對城市空間進行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重視兒童的參與性,結合兒童現(xiàn)實需求合理設計街道空間,為兒童打造一種充滿趣味性和活力的城市。
“兒童友好型”從城市這一理念最開始是從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來的,建議為兒童提供政治優(yōu)先權,把兒童需求融入決策機制當中,核心內(nèi)容便是為兒童提供一個安全完整的城市空間,惠及城市中所有兒童,使其可以自由進行文化表達、社會交往和學習休閑?!皟和押眯汀背鞘兄饕卣魇菫閮和瘶嫿ò踩臻g環(huán)境,保障兒童權利,使其可以單獨行走在安全的街道上,控制和剝離一切交通危害[1]。
“兒童友好型”城市背景下進行街道空間設計的基礎要求是安全性,街道空間中的兒童活動具體包括主體與客體安全,而主體安全即兒童自身活動安全、心理安全,而客體安全是外部環(huán)境所產(chǎn)生的影響,包括通行環(huán)境中的危險因子、罪犯侵害以及成人看護等。
結合相關調查發(fā)現(xiàn),造成兒童心理不安全問題的因素包括場地破舊、高樓林立、光線昏暗、車輛多、人少等因素,為此可以聯(lián)系上述因素進行合理設計。沿街建筑尺度上:在街道高寬比等于1 時,能夠獲得最佳的空間體驗感和商量好的光照環(huán)境,為此街道周圍建筑不能過高,在實際規(guī)劃設計中,需要充分結合道路寬度,調整建筑高度,以高層建筑標準來看,最好限制于24 米以下,為兒童出行提供尺度適合、光線充足的街道空間,提高安全性。兒童集中的路段還應該堅持以文化產(chǎn)業(yè)以及教育產(chǎn)業(yè)為主;為兒童專門設計易讀、清晰的鮮明標志,強化兒童心理安全意識。
出于活動安全考慮,城市中的街道主要是以人車混行道路為主,因此需要在非機動車道以及機動車道之間設置隔離帶,如設計綠化分隔,則需要提高植物的密實度,把植物高度控制在一米左右,避免阻礙視線。此外還需充分結合兒童應用需求,在自行車道以及人行道之間設計隔離帶,預防兒童嘻嘻玩耍的過程中誤入車道被傷害。選擇安全的鋪裝材料,兒童的行走過程中會出現(xiàn)滑到摔跤等問題,為此需要進行防滑設計,建議選擇混凝土砌塊以及透水瀝青等擁有較高摩擦系數(shù)的材料進行鋪裝。增加城市中活潑明亮的色彩能夠有效降低犯罪幾率,塑造出一種宜人、溫馨的環(huán)境,提高街道安全性。
在一些兒童上下學必經(jīng)之路中,可以對街道空間沿線中的公園、空地、建筑退線、綠化帶以及人行道等空間進行全面整合,將道路作為主線,將其串聯(lián)成一種線性活動空間,隨后結合相應的空間尺度,使其具備各種活動功能,配置相應的設施:比如種類豐富的節(jié)點空間、能夠玩耍的座椅、獨具特色的標志等,精心設計出來的車擋石也能夠成為孩子們的吸引對象,使其停留駐足。
在設計中,街道潛在空間通過改造優(yōu)化能夠提升其利用效果,比如街道轉角空地、建筑退界所誕生的小廣場,都可以結合主題和色彩優(yōu)化設計,突顯地域特征,添加兒童吸引元素,提高街道空間認同感。
第一是建筑功能多樣化設計,提高街道建筑的功能性,塑造一種活躍空間,提高吸引力。兒童對于變化中的、新奇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為此可以在沿街設計辦公、居住、休閑、文化以及商業(yè)等不同功能,同時還可以把各個功能設置于建筑各個樓層,形成一種富有活力的氛圍,使兒童行走過程中可以獲得樂趣。
第二是多樣的景觀小品。在城市街道空間中,藝術鋪地、垃圾桶、座椅、樹木、花草等占據(jù)重要地位,能夠豐富街道功能,突顯人文氣息,提高街道活力。尤其是在“兒童友好型”城市背景下,以兒童為目標進行街道空間設計,在設計景觀小品時,更加需要具備一種變化性,融入情趣性,提高兒童在街道空間中的行走興趣,避免出現(xiàn)筆直、寬闊、單一的空間意向。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樹木、草地和花壇來美化步行環(huán)境,通過特色廣告牌、藝術畫和雕塑等豐富視覺體驗。在部分商業(yè)結合街道空間當中還可以增加部分戶外座椅,構建報刊亭、小型展示空間等,吸引兒童注意力,使其駐足觀看,加強兒童和街道空間的互動性[2]。
人們在富有生機活力的空間當中會自主放慢步伐,將自己融入街道空間當中,作為空間主角。為此在“兒童友好型”城市理念下,設計街道空間時,可以從兒童角度出發(fā)進行優(yōu)化設計,通過設計趣味凹街道空間、人性化基礎設施以及充滿生機的綠化等內(nèi)容,強化街道空間停留性。
街道綠化是影響空間可停留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設計街道空間的過程中,通過綠化設計可以發(fā)揮出遮陰、防塵、降噪等功能,同時還需考慮到節(jié)奏感、韻律感以及實用性等特點。選擇行道樹時,應該注重高低錯落和色彩方面的搭配變化,為兒童留下良好觀賞體驗。
休息設施是人們交流的重要場所,能夠影響街道空間應用方式、意象感知以及空間形態(tài)?!皟和押眯汀苯值揽臻g設計中,應該多樣化設計休息設施的布置方式,提高街道空間的層次感和生動性,加強小伙伴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豐富兒童感受。在休息設施設計中,還需要做好遮陽處理。設計一些吸引兒童的活動設施,包括沙、石頭和水體等內(nèi)容,以及各種可以攀爬的樹木,寬闊的游戲場地能夠為兒童提供體育鍛煉的環(huán)境。結合兒童對自然的興趣,需要提高綠化景觀的親和性與美觀性,打破兒童和自然之間的疏離感。
綜上所述,兒童空間弱勢是傳統(tǒng)城市規(guī)劃中的主要問題,進而也引發(fā)了人們對于兒童應用空間的思考,當下我國城市建設對于人文關懷和環(huán)境品質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這也成為“兒童友好型”城市的重要發(fā)展契機,而街道空間作為城市空間的一部分,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兒童發(fā)展需求,進行科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