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颋
臨床上常常會碰到一些初發(fā)糖尿病的患者,平時沒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如口干、多飲、多尿、體重下降,僅僅是在常規(guī)體檢中發(fā)現(xiàn)血糖升高,進一步檢查確診患有糖尿病,有些人可能還伴有血壓升高、血脂異常等。這些患者會非常緊張,進而非常關心治療的問題。
那么,初診的糖尿病患者該如何治療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和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呢?其實很簡單,只要控制好自己的“ABC”。
A——糖化血紅蛋白(HBA1c)糖化血紅蛋白是血液中葡萄糖與血紅蛋白相結合而成的一種物質,反映最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目前發(fā)現(xiàn)它與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一直被醫(yī)生譽為長期血糖控制監(jiān)測的“金指標”。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個百分點,可以使糖尿病相關死亡風險下降21%,可以使心肌梗死風險下降14%,腎臟、眼底等部位的微血管并發(fā)癥風險降低37%,外周血管并發(fā)癥導致的截肢或死亡降低43%。
B——血壓(blood pressure)臨床上我們常常看到,雖然有些人因糖尿病來就診,但是卻被檢查伴有血壓增高。高血壓和高血糖是“三高”中的“孿生兄弟”,兩者常形影不離,都會對血管造成一定的損傷。血壓增高對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也起到助推作用,特別是會引發(fā)大血管病變,如心臟病變、腦卒中等,所以說血壓一定要控制好。
C——膽固醇(cholesterol)膽固醇是血脂的一種組分,它主要是在肝臟代謝產(chǎn)生,也有大概10%~20%來源于食物。高膽固醇是另一個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危險因素。
為什么我們要強調這3項指標呢?因為糖尿病雖然是以血糖升高為表現(xiàn),但它實際上應該算作一種綜合征。它對人體最大的危害就是引發(fā)血管病變,包括微血管病變和大血管病變,而這3項指標都是血管病變的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所以,這3項指標的控制對預防慢性并發(fā)癥非常重要。
ABC應設定的目標水平,取決于您的糖尿病嚴重程度、年齡,以及存在的其他健康問題。以下僅供參考,具體還請詢問您的主治醫(yī)生。
糖化血紅蛋白 根據(jù)目前的指南,一般來說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但是對于一些早期的、年齡比較輕的糖尿病患者,要求更嚴格,控制在6.5%以下,以不出現(xiàn)低血糖為原則。病程比較長或者有慢性并發(fā)癥,年齡比較大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控制標準可能要放寬。
血壓 血壓每下降10mmHg,冠心病、腦中風、糖尿視網(wǎng)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等血管病變及死亡風險下降35%。所以,一般的糖尿病患者至少要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年輕人或者是有腎臟疾病者,要求血壓控制更嚴格,應在130/80mmHg以下。如果患者年齡比較大,本身就存在一些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動脈硬化明顯,標準可能就需要放寬一點。
膽固醇 目前認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可作為預測冠心病風險的指標,因為糖尿病被認為是心臟疾病的等危癥,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通常要求控制在100mg/dl以下;如果已有冠心病心絞痛、心梗,控制還要更嚴格。
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這3種病會相互影響,都是慢性病,也是生活方式病。所以說改變生活方式,是防治這3種疾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別是對于一些初發(fā)的患者,以前沒有治療過,應首選改變生活方式。據(jù)統(tǒng)計,糖尿病患者中約15%~30%的人在剛剛發(fā)病時,通過單純的飲食跟運動療法可以達到滿意的血糖控制標準。
1.改變飲食習慣:選擇健康的食物,并注意控制總熱量的攝入,特別是減少脂肪,尤其是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簡單說就是多吃蔬菜、適量水果和全谷類的食物,限制肉類和油炸高脂的食物。另外,食鹽是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要想降壓,必須減少食鹽量,而我國居民人均食鹽量11.6克,約是推薦量的2倍。
2.增加運動:每周至少運動5次,每次30~40分鐘。運動量因人而異,可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決定。注意過量運動不可取,可能會加重肌肉、關節(jié)的負荷,造成損傷。
3.戒煙:煙草中含有一些有毒物質,這些物質會對血管壁造成損傷,甚至會誘發(fā)心梗、腦卒中。另外,吸煙是肺癌的高危因素,加上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發(fā)生腫瘤,再吸煙,風險會更高。
4.合理飲酒:關于酒的問題,爭論還是比較多的,有些人認為是絕對不能喝酒,有些人覺得可以喝一點。我個人支持無需絕對禁酒,但一定要限制量。白酒盡量選擇純糧食酒,葡萄酒每天不能超過150毫升。另外,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進入體內后,一是它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二是含有一定熱量,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飲酒,要減少一定的主食量,保證一天的總熱量不超標。
5.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比如放松心情,不要過于緊張,不要熬夜。特別是經(jīng)常熬夜,會導致睡眠障礙,引起身體的壓力反應。壓力升高會導致一些升糖激素的分泌,引起血糖波動。
經(jīng)過上述調整,如果糖化血紅蛋白、血壓、血脂依然不達標,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采用藥物等治療方法。 當然,糖尿病的治療還要注意血糖的監(jiān)測,定期到醫(yī)院進行眼底檢查,化驗其他生化指標,如尿常規(guī),尿微量蛋白測定等;同時要多學習糖尿病診治方面的相關知識。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壓所獲得的益處,遠較非糖尿病患者大,只要對相關因素進行干預,就可能將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減少50%左右。目前已形成一個概念:要有效阻止和延緩并發(fā)癥,需采取“雙ABC達標”策略。除了正文介紹的糖化血紅蛋白、血壓、膽固醇這一個“ABC”,另一個“ABC”如下——
A(阿司匹林):對無禁忌證且認為是高危的糖尿病患者,每天要用75~100毫克的阿司匹林。
B(糾正抵抗):胰島素抵抗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子,70%的2型糖尿病伴有胰島素抵抗,必須糾正。
C(控制體重):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多危險因素的重要誘因,使體重下降5%~7%是伴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控制手段。最好是腰圍(立位)男性<85cm,女性<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