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晶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不可缺少的主心骨和靈魂。一些文化中所蘊含的德禮義信等哲理,不能不說是博大精深。我們在傳承傳統(tǒng)文化中,更應該是“吸其精華”,融入更多的社會發(fā)展,在傳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繼承。語文課堂作為學生積淀豐富知識和文化底蘊的樂園,其是濃縮的一個“小社會”,一點也不假。小課堂,大社會,里面的傳統(tǒng)文化值得我們學習領會,并時刻規(guī)范著自己的言行。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尊師的習慣,不僅是教師樹立威信的有效方法,更是形成“親其師、信其道”的有效途徑。尊師重教,能讓學生在親身感受教師艱辛和懂得感恩中獲得更多的深刻理解。
尊師是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引申出一種自覺行為。如,在《陳情表》的教學中,結(jié)合作者李密對祖母的肺腑之言,不妨鼓勵學生思考:古人的“百善孝為先”是什么含義?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里面蘊含的感恩更是不可缺少的。很多同學從“有娘就有家”和“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表達自己的理解感知,認為身為父母不容易,我們晚輩應該懂得感恩。還有一位同學提出了昨晚見到老師的辦公室里亮著燈,老師在給我們批改作業(yè)。這樣的話題提出后,很多同學有了更多的感思,紛紛表示尊重老師是學生應該具有的素養(yǎng)。有的同學認為,老師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讓自己的文化學業(yè)有所進步。有的同學認為,尊師重教是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方法,更是自己懂得感恩的重要方式,值得每一位學生銘記。
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懂得尊師,不僅是他們今后人生道路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寶貴財富,更是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必然需要。課堂上的尊師,能給學生更多的現(xiàn)身說法的機會,利于他們在真正融入課堂中獲得深度理解。
課堂是學生相互協(xié)作交流的平臺,更是他們相互學習和切磋的平臺。在合作探知中多給學生相應的思考,鼓勵他們在相互幫助和深入探知的基礎上形成團隊合作精神,更能使得課堂教學富有生機活力。
突出和諧友愛文化,利于學生在親身感受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真切認知。如,在《記念劉和珍君》的深度解讀中,針對劉和珍等同學遇難,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如果你就在當時的游行隊伍中,如果你的同學受傷了你會怎樣幫助?很多同學認為自己會像張靜淑君那樣主動幫助同學,并且認為作為同窗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在討論中,我建議學生以文章“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為探知延伸點,鼓勵他們結(jié)合劉和珍的行動,討論魯迅先生倡導的“中國脊梁”的含義。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深入探知,歡迎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主動提出相應的意見,歡迎他們在相互協(xié)作中體味其中的道理。通過這樣的討論,很多同學結(jié)成了幫扶小組,能在相互幫助的基礎上養(yǎng)成團結(jié)一致的習慣。這種相互幫助與和諧相處,本身就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傳承和發(fā)展。很多同學在課后總結(jié)中認為,自己也明白了“贈人玫瑰手里余香”的道理,也使得自己主動融入課堂中獲得更多深度理解。
建構(gòu)和諧的課堂文化,多給學生自我交流和主動溝通的機會,讓他們在深入嘗試和主動探知的基礎上能夠找到更多的運用切入點。同學們在相互幫助的過程中能夠根據(jù)自身的理解感知主動形成多樣化運用思維。多點合作探知,能夠讓學生在相互配合與主動協(xié)作中形成豐富感觸,切實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古人講究和為貴,遵循著寬容的傳統(tǒng)。同樣,在當今社會,需要我們學生不斷反思,在學習古人的寬容大度中多點謙虛,多點謙讓,便會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一些紛爭和矛盾,無不源于缺少寬容大度,無不源于狹小的心眼。這種寬容大度,不僅體現(xiàn)個人的涵養(yǎng)素質(zhì),更是為人處世的重要法寶,值得學習,也將會是受用終生。
“寬容”一詞早在我國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現(xiàn)?!肚f子·天下》中說,人應秉持“常寬容于物,不削于人”的人生態(tài)度,也就是常以寬容之心容納事物,不要苛求于他人。如,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負荊請罪”典故,告訴我們藺相如不計前嫌能與廉頗主動和好,不能不說藺相如是如此高風亮節(jié)、聲明大義,這其中也不難透出藺相如的寬宏大度。從個人修養(yǎng)角度研究解讀“寬容”,需要學生帶著全面的觀點去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自我認知、自我需求的角度來深入體味其中的深層次內(nèi)涵,也就能使得寬容更有分量和重量。再如,在學習柳永的《雨霖鈴》時,針對“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有的同學認為,這是一種奢靡之音,暗含“風花雪月”。但倘若從作者柳永的寫作背景出發(fā),從“柳永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其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中寬容,定會有更多的釋懷和理解。
語文課堂上寬容的例子很多,需要教師寬容學生的問題和不足,需要同學之間相互寬容。多請學生換位思考,多從別人的角度反思問題,定會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越是寬容大度的人,越能夠讓自己生活得更加順暢、和諧,越能夠使得社會充滿和諧。
總而言之,語文課堂就是一個小社會,更是學生不斷鍛煉自我、發(fā)展自我和提高自我的重要平臺。用傳統(tǒng)文化中精華給學生點盞明亮的燈,不僅能為他們的照亮前行的路,更是塑造“四有”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思想內(nèi)核。在語文課堂上呼喚傳統(tǒng)文化,更能給學生更多的驚喜,讓他們在獲得靈感中豐富認知情感,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