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岑通
“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jīng)成為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活躍學生思維,使其成為新時代合格人才的必經(jīng)之路。在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要根據(jù)青少年的思維規(guī)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啟動思維,在不斷拓展學生思維空間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下面我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一談。
要想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首要任務(wù)就是要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生只有被教師吸引,全副心神都集中在教師的引導中,才能開動腦筋去思考,也才能抓住教師話語中的要點信息,及時給出必要的反應(yīng)。以《口技》教學為例,當學生讀過兩遍文章后,我問他們:“口技人的表演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作者用了哪個字來贊美他的表演?”同學們紛紛回答:“口技人的表演特別厲害、特別精彩,作者只用了一個字贊美:善?!币粋€“善”字包含了作者的所有情感,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具體表現(xiàn)“善”呢?同學們的思維一下子從“善”字過渡到分析作品上。首先是口技人的道具非常簡單,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四個 “一”有力地襯托出了不借助外物的表演是多么的“善”;其次是對口技人的表演進行正面描寫,曲折起伏、變化萬千,各種聲音齊上場,說明了口技人的表演如此的精彩、如此的“善”;再次則是側(cè)面描寫了在場賓客一邊聽一邊做出的變化,如神態(tài)、動作、心情等都隨著口技人的表演而相應(yīng)變化,真如自己就在現(xiàn)場一般,由此來反襯出口技人以假亂真的表演是多么的 “善”。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基礎(chǔ)上對其進行思維引導,使其能夠緊跟教師的思路去分析作品、理解作品,進而體會到了文本的真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實完成了對學生思維導向性的培養(yǎng)。
廣闊性是學生思維提升的重要特點,也是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重要組成。要想讓學生的思維具有廣闊性,就要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不同的思考,使自己的思維越來越靈活、越來越全面,在相互探討中不斷延伸自己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以《聽潮》為例,為什么作者要安排“妻子”這個角色呢?如果沒有這個角色,對文章會有影響嗎?在小組討論之后,同學們先是肯定了這個角色的重要性,認為必須要有這個角色,但對作者的意圖有不同的解讀。同學小路說:“作者安排這一角色,主要是為了順暢表達的需要,我和妻子一邊聽潮一邊問答,既展開了情節(jié)也自然地表達了情感?!蓖瑢W小許說:“我覺得這一角色的存在是為了襯托作者的情感。兩個人對大海的感情是不一樣的,以妻子的感受來反襯作者對大海的深厚感情,并由此表達了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蓖瑢W小章與他倆的認識又有不同:“妻子這一角色表達了作者的暗示,作者是激情的、妻子是柔情的,一個像漲潮的大海、一個像退潮的大海,雖不同卻又和諧,暗示了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睂W生對一個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了廣泛的思考、討論,在堅持自我、據(jù)理力爭的過程中深化了自身思維,在與同學的討論分析中分享了他人的經(jīng)驗,不僅養(yǎng)成了深度思考、多元化思考的好習慣,也使他們的思維厚度不斷增加、思維廣度不斷延伸。
每個學生都是不可復制的獨特個體,有著獨特的反應(yīng)和多元化的理解,他們雖然解讀的是同一個文本,但由于思維的不同而產(chǎn)生不一樣的閱讀期待視野。因此,教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就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設(shè)計問題要有層次性。即教師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思維心理、學習基礎(chǔ)等設(shè)計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回答出符合自身層次的問題,或者努努力回答更高層次的問題,讓學生有愉悅的思考體驗,進而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思考。二是設(shè)計問題要體現(xiàn)個性化。即問題要有針對性,基于對學生閱歷了解和尊重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展示自己對文本的獨特感悟,將自身情感經(jīng)驗與同學們交流,以此來推動學生的思維深度發(fā)展。還是以《口技》為例,基于學生不同的語文基礎(chǔ),我提出了三個問題:①作者對口技人的表演無疑是贊美的,他用哪一個字來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②圍繞這個“善”字,作者從哪些方面、哪些手法來具體表現(xiàn)的?③口技人的表演分成了幾個階段?為什么?這三個問題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學生解讀文本,也讓不同基礎(chǔ)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對應(yīng)區(qū),并在思考后解答。同時,我還了解到班里有個同學學過相聲,這與口技表演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因此我讓他談一談自己獨特的情感體會,從專業(yè)的角度與大家分享自身的理解感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個性化設(shè)計中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學生形成獨立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必由之路。對于很多初中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了按部就班地回答教師的問題,一旦讓自己提問題,就不知道從何下手,只能茫然無措地瞎提問,恰好反映了學生思維的依賴性和膚淺性。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自己提問題,具體步驟是:①反復閱讀文本。問題的產(chǎn)生來源于對文本的質(zhì)疑,只有在反復閱讀、了解文本的基礎(chǔ)上,才有可能對某些地方產(chǎn)生疑惑,進而提出問題。因此,教師要帶領(lǐng)學生多讀、多琢磨,結(jié)合自身的閱歷感受去理解文本。如果讀了一遍沒有疑惑,那就再讀一遍,直到自己琢磨透為止。②自己提問、自己回答。在反復閱讀的基礎(chǔ)上,試著自己提一些問題并回答,看一看自己的問題是否有意義,自己的解答是否合適。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難免會發(fā)生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師要理解學生并幫助學生找到錯誤的原因,及時改正。時間長了,學生的錯誤會越來越少,提問題的能力會越來越強。③小組合作、相互探討。學生將自己的問題拿到小組中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說一說自己為什么提出這樣的問題,想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在和其他同學的交流中,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思維的不足,也能吸取他人思維中的營養(yǎng),取長補短,既培養(yǎng)了自身思維的獨立性,也在交流和溝通中填補了自身思維的空白,使其得到科學性的發(fā)展。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和提升,語文教師要從導向性、廣闊性、積極性和獨立性等多個方面來引導學生,尊重學生的多元化體驗,為學生打造一個展示自我、發(fā)展思維的平臺,幫助其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并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