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虹
揚州大學醫(yī)學院 江蘇揚州 225009
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一直以來就存在的現象,例如上課走神、看課外書、與同學聊天等。但近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高校課堂注意力的分散和轉移現象愈加嚴重。手機的娛樂、社交及網購等功能越來越豐富,由于高校不能像中小學一樣嚴格控制學生攜帶和使用智能手機,使得大學生對智能手機越來越依賴,甚至課堂上也不忍放下,成為一個個“低頭族”。在移動通信設備的干擾下,學生課堂注意力和精力被極度分散,導致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都下降。
大學生課堂注意力被手機吸引,除了手機本身的誘惑太大、大學生自控力較差等原因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多,而大學里一些公共課、專業(yè)基礎課等往往是大班授課,教師很難對大課堂進行紀律、秩序等的管理,有時只好對學生聽之任之。此外,對于理工、醫(yī)科等專業(yè)來說,由于教學內容較為枯燥,教師難以將其講授得有趣生動,因此學生的注意力也較難持久。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學方式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時的限制以及學生人數眾多等因素影響,難以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無法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和轉移。
因此,為促進課堂互動,“喚回”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高校迫切需要改進教學模式。近幾年開展的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eam-Based Learning,TBL)、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探索,對于促進學生提高注意力、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確實有較好的效果,但這些教學模式比較費時費力,在有限的學時內,往往無法全程堅持。此外,這些教學模式較適合小班教學,對于動輒上百人的課堂難以開展。筆者認為:在暫時無法實現小班授課的前提下,高??梢胝n堂應答系統(tǒng),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課堂應答系統(tǒng)(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CRS)是一種課堂實時反饋系統(tǒng),是將社會網絡理論和信息技術相互結合,應用到課程設計和課堂教學的一種新的交互式教學模式[1]。CRS包含一系列硬件和軟件系統(tǒng),如發(fā)送系統(tǒng)、接收系統(tǒng)、計算機及軟件系統(tǒng)等??傮w運行模式是: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投影儀向學生展示問題(選擇題),在給定的時間內,學生通過手持式答題器(Clicker)提交答案,將答案發(fā)送至計算機接收器,計算機上的軟件會實時生成圖表,顯示學生答案的分布情況,并通過投影儀展示給學生,答題結束后還可幫助教師自動收集并分析學生的課堂表現。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研究表明:對于被動的聆聽,大多數人的注意力只能持續(xù)10~18分鐘。傳統(tǒng)課堂教學往往只是教師的一味輸出,在課堂剛開始時,學生還能注意聽,一段時間后,自然而然就開始走神或看手機了。因此,在約50分鐘的課堂上,抓住學生注意力分散前的時機,插入2~3次的提問,可增強課堂的互動性,使學生的注意力回到課堂。但是,對于一般的課堂提問,學生(特別是大班上課的學生)可能會覺得跟自己沒多大關系,而繼續(xù)“神游”在自己的世界里。由于課堂應答系統(tǒng)具有自動記錄成績的功能,在使用本系統(tǒng)提問時,教師可將每次答題的結果作為平時成績,這樣每個學生都不得不參與思考并答題。因此相比于普通的課堂提問,使用CRS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認識到課堂答題成績關系到最終成績后,為了保證答題的正確性,就不得不全程跟隨教師的節(jié)奏,從而將注意力比較穩(wěn)定地集中在課堂上。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難以考核學生的平時成績,使得學生的日常學習缺乏積極性,認為上課聽不聽講都沒太大關系,期末考試前“突擊”復習就行了。由于短時間內很難將課程內容學透,所以學生大多難以取得好成績;即使有人靠死記硬背考到高分,知識掌握也不牢固,會使后續(xù)課程學習受到影響。使用CRS,可將平時上課的考核作為總成績的一部分,迫使學生的注意力回歸到課堂。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可對課程內容有較為系統(tǒng)、穩(wěn)固的理解和掌握,從而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及考試成績。
此處所指分組討論式教學不同于PBL教學等的分組式討論,不用課前準備,只是課堂上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即時討論。教師可在課程一開始就將學生分組,每組3~4人,小組成員固定,每次上課各小組成員坐在一起,便于交流。課堂上給出問題后,老師給予2~3分鐘的時間,讓小組成員先進行討論,再提交答案。為了保證答案的正確性,學生一般都會主動參與討論。小組成員互教互學,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防止走神或分心。因此課堂應答系統(tǒng)與分組討論式教學結合使用,可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此外,在網絡時代的影響下,注意力分散的現象已不同于以往,學生不再竊竊私語,而是各玩各的手機,“互不干擾”。因此分組討論式教學還可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改善學生間的人際關系,增進感情。
教學本身是一項長期而重復性的工作,難免陷入枯燥。如果課堂上學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將對教師的教學熱情造成打擊。很多教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自己在講臺上講得聲嘶力竭,臺下學生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即使提問,也只有少數人回應,無法了解學生整體對當前內容的掌握程度,結果使得自己的教學熱情漸漸消退。若使用CRS,迫使學生的注意力回到課堂,不僅教師拋出的問題會得到積極回應,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師的教學熱情自然也就高漲。此外,學生利用答題器對教師的問題即時回答,系統(tǒng)會自動分析學生的答題結果,教師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全面地了解全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根據反饋的結果調整教學進度及講授的側重點,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注意力集中,可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教師講課時精神飽滿,學生又會受到感染,聽課注意力更加集中,如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教學相長,大大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CRS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已發(fā)展了十余年并已普及,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本系統(tǒng)可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及學習成效[2,3]。國內也有少數高校開展了試點,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生認為本系統(tǒng)能激勵他們參與課堂活動,對學習有促進作用[4,5]。本系統(tǒng)并不復雜,成本也不高,國內也有開發(fā)[6],因此筆者認為:中國高校課堂引入并普及CRS是可行的,與分組討論式教學結合,可激勵學生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積極參與、主動交流,使學生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不僅可提升教學效果,還可使課堂成為師生互動、知識交流、情感傳遞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