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利
(甘肅省靜寧縣林業(yè)局,743400)
秋季,隨著果實的成熟采收,果樹年生長周期中營養(yǎng)消耗的主要階段已經(jīng)結束,開始進入營養(yǎng)積累時期。這一時期及時施肥,可很好地補充樹體生長結果所消耗的營養(yǎng),增加樹體積累營養(yǎng),對于樹體安全越冬,促進花芽分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好基肥是果樹秋季管理的重要工作。
施肥方法不同,效果是不一樣的。隴東地區(qū)多年施基肥經(jīng)驗表明,要取得理想的施肥效果,必須堅持以下五項基本原則。
果樹生長結果不僅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有機質,還吸收水分及氮、磷、鉀、鈣、鎂、鐵、錳、鋅、銅、鉬、硼等礦質元素。目前最理想的施肥模式為有機肥作基肥,化學肥料作追肥,生物肥料作為補充,全面補充土壤養(yǎng)分,提高肥料利用率,為果樹的高產(chǎn)優(yōu)質創(chuàng)造條件。
化學及生物肥料的施用
樹體生長結果對不同養(yǎng)分的需求量是不一樣的,樹體對肥料的吸收也不是越多越好。施入肥料超過一定量后,多余肥料不僅不能被樹體吸收,造成肥料的浪費,而且會增加土壤的污染。當然,果樹生產(chǎn)中普遍存在的是施肥量過少,不能滿足果樹生長結果的需要。目前,果樹生產(chǎn)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有機肥嚴重短缺,已成為果樹產(chǎn)量、質量提高的制約因素。
確定基肥的施用量最基本的方法是以產(chǎn)定肥,即按照樹體的結果能力確定施肥量。隴東地區(qū)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是,每生產(chǎn)1000千克紅富士蘋果,施農(nóng)家肥1000~1500千克或商品有機肥100~150千克,追施化肥應達到純N 11.7千克、P2O56.7千克、K2O 7千克、復合菌肥5千克。以此為標準,根據(jù)目標產(chǎn)量確定施肥量。例如,盛果期紅富士蘋果畝產(chǎn)量3500千克,秋施基肥時,應施優(yōu)質農(nóng)家肥3500~5300千克或商品有機肥量350~530千克、尿素88千克、過磷酸鈣148千克、硫酸鉀60千克、復合菌肥18千克。
一般說來,果樹基肥的施肥時期在9—11月,時間越提前,肥料的吸收利用率越高。就施肥效果而言,在靜寧果區(qū)有“9月金、10月銀、11月之后像爛銅”的說法,因此,應在9月早熟蘋果采收完后及時施用基肥,以增加樹體入冬前貯藏營養(yǎng),促進花芽進一步分化。9—11月果園中用工量大,應合理安排田間作業(yè),見縫插針施用基肥,保證入冬前施用完畢。
根系是果樹的主要吸收器官,根系由主根、側根和毛細根組成,其中主要起吸收作用的為毛細根,毛細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很有規(guī)律,一般絕大部分的毛細根水平分布在樹梢的外緣,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表下20厘米范圍之內(nèi)。肥料與根系的接觸程度,直接決定養(yǎng)分的吸收利用率,因而總體上要求應將肥料施在毛細根分布區(qū),特別是易被土壤顆粒固定的磷鉀肥,如施的部位不當,在毛細根達不到的情況下,由于其移動性差,會嚴重影響其吸收利用,所以基肥施用水平部位應以樹冠外緣開溝為宜,施肥深度,化學肥料最好在地表下20厘米范圍內(nèi),不宜過深。
蘋果樹的有效施肥部位
果樹的根系具有向肥性,根系會向有肥料的地方延展,因而在施用有機肥時,應注意適當深施,以促進根系下扎,形成強大的根群,提高土壤深層水分、養(yǎng)分的利用,促進樹體健壯生長,特別是山地果園,深施有機肥是防止樹勢衰弱,提高樹體結實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有機肥施肥深度應在地表下30厘米左右。
有機肥如果腐熟不充分,施入土壤后,在腐熟過程中會發(fā)熱,導致燒根;化肥如果施用部位集中,會導致土壤溶液濃度變大,根系皮層被腐蝕,根系中溶液反流,發(fā)生根腐現(xiàn)象。因此,有機肥施用前應充分腐熟,施化肥時,肥料要與土壤混勻,以保護根系,減輕根腐病的發(fā)生。
生物菌肥是新興肥料,它本身不含營養(yǎng)成分,主要功能是分解土壤有機質、解磷、解鉀、固氮等,因而生物菌肥應在施用充足有機肥的基礎上施用,以充分發(fā)揮生物菌肥的效果。同時生物菌肥對環(huán)境敏感,低溫、高溫、干燥、強光的條件均不利于生物菌的繁殖和活動,因而最好在22~28℃范圍內(nèi)、土壤相對濕潤情況下施用。施用時最好避開中午強光,以早晚施用效果理想。另外,強堿、強酸性化肥對生物菌有殺傷作用,應避免生物菌肥與強酸、強堿性化學肥料混施,以防降低生物菌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