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強(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太原030031)
張鵬飛(山西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
冬棗是目前棗樹促成栽培面積最大的品種,山西省運城市是冬棗設施栽培的主要區(qū)域之一,設施類型有日光溫室、春暖大棚、雙膜大棚、塑料大棚、避雨棚等。冬棗日光溫室促成栽培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的現代高效農業(yè)生產方式。引導農民進行規(guī)范化、標準化生產,是冬棗產業(yè)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2009—2017年,在山西省運城市探索了日光溫室冬棗促成栽培方式,建立了山西省冬棗日光溫室生產技術體系,并形成了山西省地方標準《冬棗日光溫室生產技術規(guī)程》(DB14/T 1675—2018)。該技術通過溫濕度控制、肥水控制、密植樹形、產量控制等技術集成,實現了冬棗提前成熟90天,經濟效益顯著?,F將該技術體系介紹如下。
苗木應達到GB/T 18740—2008中一級苗的標準:苗高≥120厘米,莖粗≥1.0厘米,側根數量≥5條,根平均長≥15厘米,根頸至苗高2/3處為灰白或褐紅色。
行向與后墻垂直,行距1.5米,株距0.6~0.8米,距離溫室南側、北側各1米,每畝栽植555~741株。還可以選擇寬窄行進行栽植,寬行2米,窄行1米。
在已建好的日光溫室內挖定植溝,溝深60~80厘米,寬80厘米,施基肥后起壟栽植,壟高20厘米,寬50厘米,可春栽或秋栽,具體操作方法參照GB/Z 26579—2011進行。
冬棗日光溫室促成栽培各物侯期溫度和濕度參照表1進行調控。
表1 冬棗日光溫室促成栽培各物候期適宜溫度和濕度
在日出1小時后揭簾,太陽落山前0.5小時蓋簾,蓋簾后可人工補光1小時。長時間陰雨天時可進行人工補光。
在30%棗吊萌出前后,適當推遲放棉被時間,早上起簾(被)升溫時溫度應低于12℃,以8~10℃為宜,否則棗吊花芽分化受影響,花量極少。
在棗吊前部第3~7片葉間花芽分化到每節(jié)5~7朵及以上時,中午可將溫室內溫度調控到39~40℃,每次持續(xù)1~2小時,連續(xù)處理3~4次,即可促使棗吊后部的花芽停止分化。
樹形采用圓柱形,樹高控制在1.7米以下,溫室南側的樹應稍矮,至少距離棚膜0.8米。
苗木定植成活后,加強管理,促進生長。大部分苗高80厘米以上時,棗頭于75厘米處摘心。第2年,對新棗頭,選留頂端垂直向上的作為中心干延長枝,其余的一律留4個棗吊重摘心。經過2年即可完成圓柱形整枝,5~8年后平茬更新。
休眠期修剪重點剪去木質化棗吊和擾亂樹形的棗頭枝。萌芽后,棗頭長2~3厘米時留4個棗吊摘心,中心干延長枝棗頭留2~3個二次枝延后摘心。在初花期至盛花期,每個棗股留2~3個棗吊,其余的疏除。普通棗吊留25~30厘米摘心,木質化棗吊留30~40厘米摘心。
冬季扣棚的同時進行全園地面覆蓋,果實采收后撤去覆蓋物。覆蓋材料選用耐踩壓的園藝地布。
9月施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每畝溝施腐熟有機肥3~5米3,配合施用氮磷鉀平衡肥(15-15-15)50~75千克,施肥深度20~40厘米。果實膨大期用施肥槍追施磷鉀肥,在距樹20~30厘米處點施,每株樹4個施肥點,深20~40厘米,施肥量為100克/株。每隔10~15天葉面追肥1次,花前以氮肥為主,花期至幼果膨大中期以氮磷鉀平衡肥為主,以后停止施用氮肥,以純鉀肥為宜。
幼果膨大期灌1次水,9月施肥前后各灌1次水,11月中旬扣棚前灌1次水。從升溫開始到果實采收前,前期土壤水分充足,在幼果膨大期補充1次水,可采用隔行淺澆補水,以后控水,直到成熟期。土壤持水量低于40%時,采用施肥槍進行局部補水??厮欣诠麑嵦崆俺墒臁?/p>
長勢良好的棗樹在盛花期對第1個與第2個二次枝之間中心干進行環(huán)剝,環(huán)剝寬度不超過環(huán)剝部位直徑的1/10。環(huán)剝口一般在40天左右愈合,環(huán)剝口愈合不良的植株應清理傷口并包裹薄膜,促進愈合??梢栽跇潴w中部同步進行環(huán)剝,有利于坐果均勻。
每棗吊保留2~3個大果,木質化棗吊留果5~8個。疏果在生理落果停止后、錐形果變?yōu)闄E圓形果、果徑在0.8厘米左右時進行,分2~3次完成,疏除弱小、病蟲、畸形、密生幼果。每畝有效樹體在500株左右的,每株留180~200個果。
放蜂時間在花前1~2天開始,每個溫室內放置1~2箱蜜蜂,蜜蜂為未出巢的幼蜂,以防大量死蜂,盛花末期結束。
盛花初期于天氣晴好的時間噴施15毫克/千克赤霉素,同時噴施硼肥和少量氮磷鉀肥。
果實開始采收時,每天傍晚噴水1次,每畝每次噴水量為40~50千克。
病蟲害防治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主要防治棗瘡痂病、棗葉斑點病、棗銹病、棗日灼病等病害,對于綠盲蝽、棗癭蚊、紅蜘蛛、桃小食心蟲、棗黏蟲、棗芽象甲等蟲害,宜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辦法,少采用化學農藥防治,參考GB/Z 26579—2011進行。
適宜的采收時期為脆熟期,果面著色面積達到0.3~1厘米2時采收,分批采收,采收方法參考GB/Z 26579—2011。依照單果重、果形、機械傷、病蟲害、口感等指標進行分級,分級標準參考GB/T 1884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