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24日證實,澳大利亞籍華人楊軍(西方媒體報道中稱其為楊恒均)因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近期被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依法采取強制措施,進行審查。期間楊的各項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此前一兩天,西方媒體紛紛報道楊在中國“失蹤”。澳大利亞政府星期三表示接到了中國方面拘留楊的通報。
一些西方媒體在第一時間將楊被拘留與中美貿(mào)易戰(zhàn)、特別是孟晚舟被加拿大方面拘押以來的復雜局面聯(lián)系起來,在沒有任何證據(jù)的情況下猜測此事的特殊含義。
西方一些人近來宣揚中國“隨意”抓外籍人士,作為對所受外部壓力的回應。這樣宣傳至少有一部分用意是要利用西方的輿論機器向中方施壓,同時抹黑中國的對外開放環(huán)境,制造中國對外籍人士越來越不安全的印象。
我們相信,中國不可能無緣無故抓外籍人士,此時“隨意”抓澳大利亞籍人士的“政治動機”更是匪夷所思。目前楊涉嫌犯罪的方向已經(jīng)大體清楚,更清楚的是,這是一個法律事件,而非一個政治行動,更與一些西方人腦子里的地緣政治線索無關。
楊軍現(xiàn)年53歲,外媒傳他曾就職于中國官方機構(gòu),后加入澳大利亞籍,近日西方媒體稱其為“時政評論人”。他在中國有一定的活躍度,但在“自由派”中不甚突出。2011年他曾在中國“失蹤”一次,但后來他自己澄清是住院了,因為手機沒電而與外界失聯(lián)。
由于楊已是外籍,他僅僅因為言論問題而吃官司不太可能,特別是他在中國輿論場的影響從來就很有限。不過楊與國內(nèi)一些人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參與中西之間的一些社交活動,2015年他曾被傳恢復中國國籍,一些自由派的擁躉指責他“投共”。總之他在中國輿論場上的知名度和曝光率都不高,但圍繞他出過一些外界在第一時間不太容易迅速搞懂的事情。
在中國出事的外籍人士中,有相當比例屬于加入外國籍、但在中國大陸有很長生活經(jīng)歷以及大量人脈的華裔。他們大多在加入外籍后繼續(xù)生活在中國元素中,有的繼續(xù)在中國大陸居住、工作,有的人在國外,但與國內(nèi)保持密切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繼續(xù)支持他們今天的活動乃至生計。
加入外籍的華人大部分發(fā)揮了促進中外交流的建設性作用,共同構(gòu)成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個元素。但也有少數(shù)人的身份認同出現(xiàn)了紊亂,且把外國國籍有意無意地當成了自己的保護傘,在遵守中國法律方面缺少了應有的敬畏感,從而踩了中國法律的紅線。
楊的一位朋友對西方媒體說,在楊這次回國之前,他勸告他不要回去。為什么他對楊有這樣的擔心和勸告呢?應該不會是僅僅因為他發(fā)文批評過中國政府吧?搞過更尖銳輿論對抗的自由派人士多的是,他們一般在中國大陸受到的比較嚴重處理就是社交媒體上的賬號被封,他們的抱怨也首先集中在這一點上。極少有人表示為自己的人身安全擔心。
楊軍具體從事了什么犯罪活動,目前尚不清楚。現(xiàn)實情況是,中國這方面的通報不是很快,涉及國家安全時,通報會更謹慎。但這不是專門針對某一個或某一類人的。在出現(xiàn)過一些爭議之后,中國司法機構(gòu)依法追究有政治標簽的犯罪嫌疑人時越來越注重嚴謹,涉外的法律訴訟更會是這樣。我們建議西方輿論稍安勿躁,避免對楊軍事件的報道搞違反專業(yè)主義的立場先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