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霞
有人問,我們?yōu)槭裁匆x書呢?我想起了網(wǎng)上的一個段子:當你看到天邊落日余暉,一排大雁南飛的美景時,你會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僅僅冒出一句:“哇,好多鳥!真好看!太好看了!”是的,一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體現(xiàn)在生活點滴之中,而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與一個人的閱讀息息相關(guān)。
人民日報評論“藍瘦香菇”這一網(wǎng)絡(luò)流行語時說,中國當代很多年輕人患上了語言貧乏癥。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貌比潘安”“玉樹臨風”“顧盼神飛”,我們只會說“高富帥”“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難看可以用“東施效顰”“獐頭鼠目”,我們只會說“顏值低”;古人表達悲傷用“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我們只會用“藍瘦香菇”。孔子說:不學(xué)詩,無以言。我們不一定學(xué)《詩經(jīng)》才能說話,但至少說出來的話不能丟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對于個人來說,閱讀能提升語言能力,體現(xiàn)一個人的文化內(nèi)涵和思想深度;對于民族來說,閱讀則是文明與文化的傳承。
說到語言表達能力,我想到,每次考完試,總有學(xué)生焦急地跑來問我,怎樣提高作文水平?面對如此大的問題,我常常不知從何說起,但有一個答案卻是永遠都不變的,那就是閱讀。
曹丕說“文以氣為主”,韓愈也強調(diào)“氣盛言宜”——就是說,寫文章的人,只要氣足了,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所謂“氣”者,譬如“腹有詩書氣自華”之氣,便是靠讀書養(yǎng)出來的才氣。讀書不足,養(yǎng)氣不夠,寫起文章來便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像游泳的人不會換氣,用不了半個時辰,便三魂蕩蕩、七魄悠悠了。書讀得多了,氣便足了,若又能消化吸收,融會貫通,作文時自然就會“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也。那手筆,也真叫個“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這也便是所謂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我想,閱讀的好處是怎么也說不完的,美國詩人狄金森說:“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笔堑模瑫屛覀兛吹礁鼜V闊而美好的世界,能讓我們識天地之大,曉人生之艱,有自知之明,有預(yù)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
既然如此,讓我們讀書吧!乘著“讀書節(jié)”的春風, 讓讀書成為一種習(xí)慣、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命需求?!皶矶嗲樗乒嗜耍炕钁n樂每相親?!迸跻槐緯?,煮一杯茶,茶香繚繞處,書香淺淺飄,美哉!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