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大港棲鳳中學 李維喜
初中是學生由單純幼稚逐步走向穩(wěn)重成熟的階段,是由懵懂羞澀的少年成長為有一定主見和思想的青年的轉折點。這個時期,也是初中生逐漸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起步階段。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既要注重知識內容的傳授,也要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那么,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欲望,做到教育教學與情感教育的有機結合呢?我主要進行了以下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服務于社會極其重要的人格品質特征。責任感是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擔負責任的認知、情感和信念,是遵守社會規(guī)范、承擔社會責任和履行公民義務的自覺態(tài)度而產(chǎn)生的情緒體驗,是學生立志成才的基礎。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積極的進取精神,創(chuàng)新的實踐能力,都是優(yōu)秀人才最為寶貴的品質特征,但脫離了責任感,這些都將成為無米之炊、無本之木。為此,我設計了一些課堂實踐活動,如課前五分鐘“新聞分析”,內容涉及國際國內重要新聞和本地的一些社會問題,每個學生在積極搜集的同時,還要把這些問題與所學的知識結合起來,設計相應的問題進行必要的分析,甚至展開討論。這樣做既增強了學生關心祖國的未來發(fā)展、關心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心身邊實際問題的責任感,又在實踐活動中激發(fā)、培育、喚醒學生的情感,進而培育學生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的主人翁意識和服務于社會的奉獻精神。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愛的教師一走進課堂,課堂的教學氛圍就明顯活躍,學生的思維異常敏捷,學習欲望就會自然流露,學習的積極性就很容易調動,教學目標的達成自然水到渠成。因此,教師要真正“俯下身來”,及時進行角色轉換,加強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初中生的自尊心和主觀能動性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渴望獲得尊重與信任,只有得到他人的尊重與信任,其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充分發(fā)揮。尊重學生意味著應當把學生當作平等的人,不歧視、不諷刺挖苦,更不訓斥體罰,做到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教師應該真心地與學生交朋友,真誠地溝通交流。當遇到課堂上出現(xiàn)各種問題的學生時,我不是嚴厲批評,而是以眼神制止或走到其身邊,輕敲其課桌表示無言警告,這比當眾訓斥批評有效得多。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互動、心靈溝通,有利于師生間以情營情。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放大自己的教育格局,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也應包容學生犯下的小錯誤。以不同的“尺子”丈量學生的進步,以贊賞的眼光品鑒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和喜悅。教師的鼓勵與肯定、理解與寬容,會使學生的成就感大大增強。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寬容有利于以情營情,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愛撫產(chǎn)生的感覺體驗可以舒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緊張狀態(tài),從而改善緊張情緒,增強自信。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初中生還處在成長階段,不可能不犯錯。犯錯的同時,學生在心里可能已經(jīng)構筑起了“抵御的防線”,教師若采取一些激進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失當,就會引發(fā)學生更強的抵觸。學生看起來最不可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這種情況下,一般我會找一個私密的地方與學生談心,先傾聽學生對錯誤的描述,甚至是辯解。傾聽會幫助教師了解分析學生犯錯的原因;傾聽會使教師理解學生的行為,包容學生的錯誤;傾聽會幫助教師思索出最佳的教育方案;傾聽會使學生宣泄出壓力和情緒;傾聽會消除教師暴怒下的不智舉動;傾聽會拉近師生之間的感情距離。即便在批評教育學生的時候,也忌板起面孔的簡單訓斥。教師可以面帶微笑摸摸學生的頭、拍拍學生的肩、整整學生的衣領等,這些細微的愛撫會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也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批評教育?!熬\所至,金石為開”,教師的傾聽與愛撫必然會在學生的腦海里激起愛的波瀾,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烙下深刻的印象,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愛護。因為,愛是一切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教師對學生的愛撫傾聽,有利于以情營情,有助于學生改正錯誤。
學生的學習熱情往往會受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因素的影響,而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初中生形成自尊、自信等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助于他們消除焦慮、害怕、厭惡、沮喪、懷疑等消極情感,有助于他們充分發(fā)揮學習潛能,積極參加道德體驗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
大多數(shù)人認為道德與法治課的理論性強,內容單調枯燥,教師教學實踐中注重簡單說教和強行灌輸,不能促進學生學習的情感欲望;學生難以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學習靠死記硬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愉悅寬松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在愉快、活潑的氣氛中主動學習、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將教學內容和社會現(xiàn)實有機結合,就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學生存在的問題,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生辯論會、演講會、故事會、歌曲欣賞、漫畫展評以及社會調查等活動,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增強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道德與法治課的樂趣與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和才干,有力地促進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
隨著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學校教育設施也正成為教學資源的重要內容。國家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學校的教育教學設施日臻完善,這為素質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物質基礎。圖書館、閱覽室、多媒體和校園網(wǎng)絡等設施正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重要的教學資源。教育教學實踐要充分發(fā)揮這些資源的作用,以實現(xiàn)教育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特點之一是時代性強、實踐性強。而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基本方法,是學生學好知識的基本前提。社會是一個大課堂,社會中存在豐富的教學資源,開發(fā)和利用好社會資源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1.關注社會熱點,形成恰當?shù)慕虒W結合點。國內外社會熱點問題一直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活動中師生所共同關注的焦點。開發(fā)和利用好時事熱點,往往能給課堂增添許多新鮮感,也是課堂活力的一個源泉。實踐中,我們利用多種有利條件,如電視、報紙、網(wǎng)絡等發(fā)動學生搜集富有意義的社會熱點。這種活動增強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啟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了他們的個性思維,促進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2.借助社會實踐活動,延伸課堂。認真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社區(qū)服務、公益勞動、參觀訪問、志愿者活動、勤工儉學等多種形式延伸課堂教學,讓學生體驗了生活,感悟了人生,理解了社會,有利于他們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科學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3.充分挖掘和利用網(wǎng)絡資源?,F(xiàn)代信息技術,尤其是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與成熟,正在打開各種教育資源的時空限制,使得教學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成為可能。網(wǎng)絡的價值越來越被現(xiàn)代教育所看重,其中蘊含著價值無限的教學資源,內容包括理論學習、國內外大事及評論、媒體課件交流和網(wǎng)上資源查詢等。網(wǎng)絡資源是一個巨大的寶藏,對其合理挖掘與整合,將使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煥發(fā)生機與活力。
當下,知識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方興未艾。作為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的發(fā)展,在教會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把情感教育充分地應用到課堂教育教學實踐中。在繼承傳統(tǒng)教育的知識本位基礎上,與現(xiàn)代化情感教育有機融合,讓學生在道德體驗和道德實踐中升華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