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源
( 1.黔南民族師范學(xué)院,貴州 都勻 558000;2.貴州師范大學(xué),貴州 貴陽 550001 )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面對不幸,弱者只會哭泣,而強者卻能掐住命運的咽喉從而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y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侯乃銘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近年來創(chuàng)獲頗豐。繼長篇小說《櫻花飄零》、中篇小說《可憐的我》《鏡中之影》之后,他的第一部魔幻現(xiàn)實主義題材作品《最后的夢園》于2016年由貴州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向筆群教授在序言《未來社會:人性與獸性搏擊——序侯乃銘的長篇小說〈最后的夢園〉》中,認為該小說反映了“未來社會的人性與獸性搏擊……觸目驚心的故事背后,凸顯出作者對人類未來的生存思考”[1]1,這個評價和把握是非常準確到位的。在我看來,《最后的夢園》的成功之處,除了思想主題的深刻,它的藝 術(shù)手法也是可圈可點。下面就小說的藝術(shù)手法談?wù)勛约旱目捶?,以便進一步挖掘這部小說中所蘊藏的豐富內(nèi)容。
敘述視角與敘述焦點是敘事學(xué)當中的兩個不同的概念,通俗地來說,前者是從觀察的角度看,講的是誰在看;而后者是指看什么、看誰。敘述焦點相當于天平的支點,它用來衡量兩邊是否平衡;或者相當于圓周的中心點,無論圓周中的射線或者扇形怎樣移動卻始終圍繞圓心在運行。《最后的夢園》的敘述焦點正是故事主人公江屾,開頭寫江屾來到故事發(fā)生地江城接受謀殺任務(wù),中間寫江屾摧毀了 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夢園”并脫出險地,結(jié)尾寫刑滿釋放的江屾走出監(jiān)獄。小說以江屾為圓心,以他雄壯的出場與悲壯式退場為弧線畫出了一個規(guī)整的圓,毫無疑問,整部小說的“看點”都集中在江屾身上,這就是焦點敘述。
研究敘述焦點,首先一點就是要明確敘述視角,即通過怎樣的敘述視角來達成焦點敘述的目的。因為“敘事角度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方面,關(guān)乎講述整個故事的方法技巧,不僅僅考察觀察者是誰,同時也要考察觀察者的態(tài)度立場”[2]134?!蹲詈蟮膲魣@》第1章主要采用的是第三人稱的限制性視角,而其他的11章則主要采用的是非限制性視角,下面分別論述之。
小說中運用第三人稱(江屾)的視角敘事,通過他觀察的眼光最終將整個故事引發(fā)出來:
江屾走進電梯,控制面板上除了開關(guān)門鍵,就只有一個按鍵,按鍵上寫著兩個紅字“地宮”。江屾果斷地按下了“地宮”鍵,接著電梯便朝下駛?cè)??!岸# 贝蠹s二十秒之后電梯停了下來,江屾走出電梯,走進一條通道,通道大約三十米長,墻體潔白,上面每隔四五米有一盞大燈,地上是深紅色地毯,通道的盡頭是一扇門,門上依然有指紋識別器,江屾走到門前輸入了右手的指紋,門卻并沒有打開,而是提示他繼續(xù)輸入左手的指紋。[1]2
門打開了,江屾走了進去,里面很寬敞,是一間大型豪華辦公室的布局,門對面是一張寬大的辦公桌,后面的靠椅上坐著一個女人,她身邊還立著一個秘書模樣的女子。這兩個人江屾都不陌生,坐著的那位是他的老板的夫人名叫唐慧婷,而站著的那位是她的私人女助理蔣夏。[1]2
第一段引文中,江屾“控制面板上除了開關(guān)門鍵,就只有一個按鍵,按鍵上寫著兩個紅字‘地宮’”,聽到“?!钡囊宦?,感覺電梯停下來的時間為“大約二十秒”;第二段引文中,江屾看到“門對面是一張寬大的辦公桌,后面的靠椅上坐著一個女人,女人的身邊還站了一個秘書模樣的女人”。這種感官體驗只有當事人江屾才能體驗,而且他也只能體驗到自己的體驗,對于別人的體驗他無從感知,這就是敘事學(xué)上所謂的第三人稱限制性視角。
其實,這種把視角限定的方式早先在《水滸傳》中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金圣嘆將其定義為“影燈漏月”[3]163,這一敘述技巧的誕生沖擊著之前存在的敘事方式。關(guān)于這一點,陳平原認為將視角限定在第三人稱之上的藝術(shù)技巧在現(xiàn)代的小說中已經(jīng)成為常用的一種方式,并逐步地將原先常用的非限制性視角取而代之[4]191。楊義對此也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他認為敘述視角的變化發(fā)展,主要是取決于人們逐步豐富的情感以及審美水平的不斷提升[2]150。
毋庸置疑,這部小說第一章采用江屾這個第三人稱限制性視角是成功的。江屾接受梵天集團總裁夫人唐慧婷的雇傭,參與謀殺親夫溫世杰及其情婦們的計劃。至于唐慧婷策劃這起謀殺案的原因,因為小說第一章采用的是江屾這個第三人稱限制性視角,江屾剛開始一無所知,自然,讀者剛開始也是一無所知,只是后來慢慢聽了唐慧婷的口述,讀者才和江屾一樣得知原來是丈夫溫世杰背叛了她,而且溫世杰還要修改遺囑分割本屬于她和三個子女的財產(chǎn),她故而痛下殺手。巨大懸疑之下的謀殺動機抽絲剝繭般慢慢浮出水面,令人驚心動魄,這樣一種視角的采用一開始就極大地調(diào)動了讀者的好奇心與閱讀想象。
但是小說除了第1章之外,其他的11章更多地采用的是非限制性視角。所謂非限制性視角,有人把它比喻成全知全能的“上帝的眼睛”,作為觀察者來說,他就像一位能夠預(yù)知一切的先知一樣,站在居高的位置,仿佛全部事物盡收眼底。例如:
溫世杰有一家自己的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叫夢園,江屾早就知道,本來這片數(shù)千畝的原始森林相關(guān)部門是想砍伐掉一部分來做一項工程的,可是溫世杰最終還是捷足先登以高價買下了這片森林,然后又從相關(guān)部門那里搞來了新建野生動物保護區(qū)的許可文件,很快這里就成了溫世杰個人的野生動物保護區(qū)。[1]14
這位女郎不是別人,這是后來成為溫世杰妻子的唐慧婷。唐慧婷與溫世杰不同,她出身豪門,她的父親是當時中國西南地區(qū)名頭最響的軍政要員之一,常年在成都任職,母親是某國有銀行廣州分行的副行長,她在家中又是獨生女,父母都對她十分溺愛。[1]18
眼前這個女人江屾是有所耳聞的,她叫徐捷,曾經(jīng)是某偵查兵部隊的女兵,在她所在的部隊中算得上是個風(fēng)云人物,以拳腳功夫兇狠而聞名,曾經(jīng)在一次師團的比武中她一個人憑借一身厲害的拳腳功夫一口氣連續(xù)擊倒四五名大漢,因此在部隊得了個母老虎的綽號。[1]7
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夢園”的創(chuàng)辦經(jīng)歷,溫世杰妻子唐慧婷顯赫的身世,溫世杰保鏢兼情婦徐捷的武功,以及其他眾多情婦如何被溫世杰收編等情節(jié),敘述者都能收歸眼底,成為了近乎無可匹敵的存在,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小說中人物的一切活動都逃不出這雙“上帝的眼睛”。
《最后的夢園》采用的正是陳平原所謂的“一個全知全能的說書人的口吻”[4]67,西方傳奇小說也經(jīng)常采用這樣一種非限制性視角敘事,《最后的夢園》也因此彰顯了它的傳奇色彩。
無論是“夢園”謀殺案的策劃,還是人物與動物的生存博弈,敘述始終都是聚焦在江屾身上。作者手中高舉明亮的聚光燈,他照耀著江屾一路前行,即使偶爾打照到其他人身上,但一俟該人完成其造型,聚焦的燈光依然在江屾頭頂高懸,以主人公江屾一人的行動帶動全部外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
既然有焦點,那么也就有盲點。盲點通常是主要光線無法照射的區(qū)域?!蹲詈蟮膲魣@》中江屾女兒江嬌嬌在美國醫(yī)院動手術(shù)的情況是盲點,江屾在江城市第五監(jiān)獄三年有期徒刑的服刑情況也是盲點,其中的具體詳細的細節(jié)小說都沒有提及,究其原因,因為這些都不是小說想要表達的重點所在,這就避免了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枝蔓;同時也給了讀者想象的空間,促使讀者發(fā)揮閱讀作品的主觀能動性,因為“作品是由作家的文本與讀者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兩個部分構(gòu)成,是作家和讀者共同完成的”[5]。
總之,不管小說是采用何種視角,我們都能發(fā)現(xiàn)小說敘事依據(jù)時間順序在行進,始終聚焦江屾“所見、所聞、所感”而展開。這種焦點敘述的好處是它更利于情節(jié)的突出與集中,更利于加強敘事作品的敘事張力,有效地避免了因枝蔓多而造成的“剪不斷理還亂”的弊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小說在故事時間與敘述時間操作方面也是把控得當,比如對溫世杰等人的身世介紹都是通過倒敘的方式來完成的。
從人物性格給人的不同審美感受可把人物區(qū)分為“扁平”和“圓形”兩種,扁平人物性格單一,而圓形人物性格復(fù)雜?!爱斔鶆?chuàng)造的人物為了不再表達單一觀念時,所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就是一段近似于圓的曲線,這樣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物謂之圓形人物”[6]。
既然作者手中的聚光燈始終高懸在主人公江屾頭上,那江屾必然就是作者極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作者在江屾這個人物身上給予了更多的審美理想。江屾是一位從中東最動蕩的地區(qū)執(zhí)行維和任務(wù)的部隊退伍的特種兵,武功高強。他之所以接受謀殺任務(wù),完全是為了賺取救治癱瘓女兒的高昂的治療費用才不得已而為之。從小說的敘述中我們可以得知,接受了任務(wù)的他,內(nèi)心是復(fù)雜的。當他得知自己謀殺的對象溫世杰修建“夢園”是為了窮奢極欲生活的丑行之后,江屾對他是鄙視憎惡的,而且下定決心痛下殺手,所以他會在2048年中秋節(jié)這個時間刻度上毫不猶豫地親手摁下了摧毀“夢園”這個象征溫世杰“帝王夢想”的機關(guān)。但是當他親眼見到溫世杰被棕熊米莎殺害,溫世杰眾多無辜情婦們遭受的種種慘狀后,他又心生惻隱之心,開始行俠仗義。我們很難用“冷酷無情殺手”抑或“行俠仗義英雄”來定義他,只能說他兩者兼?zhèn)洹P≌f中的他一直糾纏在金錢與道義、獸性與人性的兩難選擇之中,呈現(xiàn)出“圓形”人物復(fù)雜的性格特征。為了成功塑造江屾這樣一個“圓形”人物形象,作者主要通過以 下兩個方面的手法完成。
江屾是小說文本中的一個看點,江屾的言行也正是作者認真思考過并賦予他的,在聚焦他外在言行的同時,還深入他隱秘的心理活動,例如:
江屾心頭暗想:“好謹慎的女人,把我找來這里究竟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哎!算了,不管那么多了,為了讓我女兒嬌嬌能夠好起來,別的也想不了那么多了!”[1]2
他(指江屾,筆者按)在心里對自己說:“莊小蝶是無辜的,她并不是溫世杰的女人,她現(xiàn)在這樣都是我造成的!不管怎么樣,我一定要讓她平安出去……”[1]63
江屾自以為自己在戰(zhàn)場上見慣了生死,生離死別對他而言早已麻木,可此時此刻他卻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抑制住自己奪眶而出的淚水。[1]107
唯有江屾獨自一人坐在洞外的山坡上,望著西方殷紅的晚霞出神,此時此刻江屾的心緒很亂,這些天他目睹了許多人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死,與他糾葛頗深的郎蓓蓓臨死前的那一幕一直在他的腦海里揮之不去,嬌嬌手術(shù)是否成功也讓他感到焦慮的,萬千的思緒與苦惱如潮水般一股腦兒涌上心頭,讓他苦惱不已。[1]115
通過江屾的心理活動可以得知,總裁夫人唐慧婷即使“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但為了“女兒嬌嬌能夠好起來”,他也不得不違心地答應(yīng);“莊小蝶是無辜的,她并不是溫世杰的女人,她現(xiàn)在這樣都是我造成的!不管怎么樣,我一定要讓她平安出去”“這些天他目睹了許多人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死,……萬千的思緒與苦惱如潮水般一股腦兒涌上心頭,讓他苦惱不已”,他的痛苦,他的掙扎,他心靈深處人性與獸性博弈之激烈,可見人物性格非單一化,而是頗具復(fù)雜性。
“人的意識既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又受內(nèi)部現(xiàn)實的制約,意識的后面并不是絕對的空無,而是無意識心理”[7]。故而現(xiàn)代小說創(chuàng)作越來越重視人物的心理活動描寫,甚至出現(xiàn)了意識流小說?!蹲詈蟮膲魣@》直接通過對江屾隱秘心理活動具體而細微的描寫,造成一種異乎尋常的真實感,不僅可以誘導(dǎo)讀者去自我體驗,而且能夠使讀者更加清楚地洞察人物的思想,體驗江屾在金錢與道義、獸性與人性兩難之間進行選擇時的掙扎與痛苦感,而“圓形”人物性格的復(fù)雜性也借此一步步完成塑造。
專寫“美人陋處”的觀點是脂硯齋提出來的,《石頭記》就是一個應(yīng)用的典范。例如對“金陵十二釵”的描寫,除了注重描寫這些美人的美貌智慧之外,還特別突出了黛玉尖刻的一面、寶釵板正的一面、探春薄情寡義的一面、妙玉孤癖的一面,寫“美人陋處”正是脂硯齋采用獨到的眼光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出來的一種藝術(shù)手法[3]259。這種藝術(shù)手法與福斯特提出的“復(fù)雜的性格是圓形的,難以把握的”觀點有相似之處。但是就《石頭記》來說,它最終塑成的人物并不是嚴格的圓形,還有著重突出的一面?!蹲詈蟮膲魣@》中主人公江屾就是這樣的圓形人物,而且還帶有“陋處”,是帶有“陋處”的圓形人物。例如:
說唐慧婷想請江屾幫她對付一個人,如果江屾答應(yīng),他女兒一切的醫(yī)療費用都將由唐慧婷承擔,如果江屾不答應(yīng)或者把事情泄露出去,那他將丟掉工作甚至更糟。于是萬般無奈的江屾只好應(yīng)允。[1]4
自從妻子阮萍去世之后江屾就再沒近過女色,今晚如郎蓓蓓這般如花貌美的尤物主動送上門來無論如何都是無法抗拒的。[1]78
江屾因為“女兒一切的醫(yī)療費用”與生怕“丟掉工作甚至更糟”而把自己的良知賣給了魔鬼,面對“郎蓓蓓這般如花貌美的尤物”時他欣然接納,這就是江屾的“陋處”,理性讓位于感性,欲望戰(zhàn)勝了克制,江屾身上原始的動物性一面顯露無遺。
當然,作者對“美人陋處”的描寫是相當節(jié)制的,而且也不是小說的濃墨重彩,小說中更多的是描寫江屾如何行俠仗義,特別到了小說結(jié)尾:
次日江屾帶著錄音筆去警察局自首時,原本十分棘手的案件很快就被專案組破獲了,不出江屾所料,阮萍母女所所遭遇的那次事故果然和唐慧婷與蔣夏 有關(guān),……最后法院判決唐慧婷和蔣夏無期徒刑,并沒收其所有個人財產(chǎn),而江屾由于其協(xié)助調(diào)查有功且主動認罪,所以只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1]182
江屾最后選擇了自首,爭取政府的寬大處理,上述那些對于江屾受到金錢美色誘惑的描寫,相比較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的正義立場來說,只能說是瑕不掩瑜,江屾這個帶有“陋處”的準英雄人物形象并不因此而變得黯然無光,相反,這樣的描述更加讓江屾趨向于真實的存在,更加讓讀者覺得人物形象的真實可信。
總之,在把江屾塑造成為“圓形”人物形象的過程中,這樣兩種技法不失為一種很湊效的手段,這樣完成的小說會更加真實,同時也給人以更多審美想象空間。
《最后的夢園》藝術(shù)上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即小說在敘述過程中夾雜了不少說明性文字,即“無用的細節(jié)”。
如對“夢園”中豢養(yǎng)的棕熊米莎、黑豹、獅子拿破侖、網(wǎng)紋蟒蛇、美洲灰狼、老虎、鬣狗、食人鱷、豺狗、安第斯神鷲等種種野生動物的介紹,對殺死過一代艷后克利奧帕特拉的黑曼巴蛇、吃人的科莫多龍毒性的渲染,對獨眼頭狼的悲壯獻身的評議,以及與這些動物相關(guān)奇聞異事等的介紹,等等。例文如下:
美洲灰狼雖然個頭身體強壯,但是無論是膽量還是兇猛程度,甚至是捕獵技巧都不如蒙古草原狼。[1]88
它的學(xué)名叫灣鱷,主要分布在泰國、緬甸一帶,當然它還有一個讓人們更加耳熟能詳?shù)拿质橙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蘭里島戰(zhàn)役曾經(jīng)讓這種鱷魚名聲大躁,……最后島上的數(shù)萬只灣鱷都被引了過來,所以一夜之間日軍就全軍覆沒了。[1]101-102
黑曼巴蛇無疑是這個星球上最危險的動物之一,它常年都盤踞在非洲各地的樹木之上,在性格上它跟相對保守的眼鏡王蛇不同,歷來以性情兇暴而著稱,不管是什么動物只要闖入了它們的領(lǐng)地,它們就會立刻發(fā)動突然襲擊,梁露露就是誤入了黑曼巴蛇的領(lǐng)地而招致了滅頂之災(zāi)。其次它的毒液號稱是“世界第一劇毒”,即便是進入了二十一世紀,被黑曼巴蛇襲擊過的人類依舊保持著百分之百的死亡率?!笫赖娜藗儚亩拘砸约鞍<捌G后的性格上推測,她和她的侍女們用來自殺的那條蛇很有可能就是一條還未成年的黑曼巴蛇。[1]139-140
而且最可怕的是科莫多龍的那張嘴……因為這種動物長期以腐肉、同伴甚至是自己的幼崽為食,所以它的口腔中聚集了大量的高致命性病菌,一旦被它咬上一口,就算當時沒死,那也會患上嚴重的敗血癥,最終導(dǎo)致死亡……[1]170
此刻那獨眼頭狼朝著高處一處山崖的方向望了一眼,它的眼神里充滿了深邃與決絕。只見一只白狼正站在那山崖之上望著它,那白狼腳下還有著好幾只小狼崽,它們也都在默默注視著獨眼頭狼,這白色母狼的意圖很明顯,它是想讓它的孩子們看著它們的父親是如何戰(zhàn)斗是如何報恩的,無論這一戰(zhàn)是生是死都可以讓狼群的精神傳承下去……[1]176
這些例子充分顯示出敘述者在其描述的過程之中必定是對熊、豹、獅子、蟒蛇、灰狼、老虎、鬣狗、食人鱷、豺狗、安第斯神鷲等動物習(xí)性了如指掌,關(guān)于它們的生活狀況以及它們相關(guān)經(jīng)典的歷史掌故都心中有數(shù),否則不可能娓娓道來,這充分顯示了作者這方面知識的專長;而實時穿插的精妙點評,如“獨眼頭狼雖然死了,但狼群精神的傳承也在這一刻悄然完成了”等,則升華了小說的格調(diào)與意境。
還有相關(guān)兵器方面的介紹。如對于溫世杰高價拍買來的西伯利亞古董獵槍、瑞士錳鋼軍刀也是津津樂道:
這把復(fù)古的獵槍,本是多年前他與郎蓓蓓到圣彼得堡旅行時從一場拍賣會上買下的,這是一把當年西伯利亞老獵人使用過的古董,里面還裝配了五十發(fā)獵戶攜帶過的子彈。[1]68
這把軍刀是溫世杰當年在一場拍賣會上花重金 世界不能夠很好地了解的基礎(chǔ)之上[8]。就此而言,《最后的夢園》作者唯恐讀者不甚了解,所以特意為我們補上了一堂野生動物學(xué)、兵器、佛學(xué)知識課。
“無用的細節(jié)”這樣一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結(jié)構(gòu)大于情節(jié)現(xiàn)象的一種體現(xiàn)。正如高行健所說:“結(jié)構(gòu)大于情節(jié),正如野獸大于老虎,盡管老虎是獸中之王”[9]。情節(jié)曾是傳統(tǒng)小說結(jié)構(gòu)的重要構(gòu)成,有時甚至是結(jié)構(gòu)的唯一一種方式。而隨著小說藝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小說作家更多關(guān)注的是“非情節(jié)”因素,典型的例子就是《戰(zhàn)爭與和平》中對道德的說教,以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對人生意義的探討;后來甚至出現(xiàn)了一些所謂的非情節(jié)小說,情節(jié)完全消失,例如一場對話,一幅生活場景,乃至一連串對某種事物的印象,都可以構(gòu)成一篇小說。
同樣,《最后的夢園》的創(chuàng)作也是如此,它并不以情節(jié)作為結(jié)構(gòu)的唯一,大量“無用的細節(jié)”的引入就屬于“非情節(jié)”因素,作者通過自己淵博的知識,非凡的見識,來吸引于讀者?!盁o用的細節(jié)”的引入,看似偏離了故事情節(jié)以及人物性格的發(fā)展,而且在客觀上使得敘事進程緩慢,但是它們在文本中的不間斷穿插,卻能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享受更加飽和豐滿的閱讀感覺,讀者通過這些所謂“無用的細節(jié)”,感覺到了閱讀的興趣與知識的魅力,達到“開卷有益”的目的,文本也因此更增添了文化底蘊的厚重感,故“無用”而成其為“有用”。
總而言之,小說的藝術(shù)手法呈現(xiàn)多樣性,也頗有可圈可點之處,而多視角下的焦點敘述、圓形人物形象塑造、說明性文字即所謂“無用的細節(jié)”的大量引入等三個方面尤為突出。此外,小說《最后的夢園》的作者試圖在原來創(chuàng)作基礎(chǔ)上尋求進一步突破,例如序言中所提到的“大故事中套小故事,場景的轉(zhuǎn)換與意識的流動共同構(gòu)成小說的敘事場域”“摒棄作者以前一貫寫實的創(chuàng)作手法,力圖將虛實相間,著眼于未來,關(guān)注人類生存,使作品的立意具有文化的高度,對人性與獸性博弈的融合探索, 拿下的,一般的瑞士軍刀用碳鋼為材質(zhì)制作的,但是這把軍刀的材質(zhì)可謂是與眾不同,那是比碳鋼要堅韌數(shù)十倍的猛鋼,說它無堅不摧也不為過,據(jù)拍賣師介紹無論是鑄造成本還是加工難度錳鋼刀都要遠遠高于碳鋼刀,還說當年的大唐帝國最鼎盛時期的唐軍所裝備的唐刀就是用錳鋼為原料鑄造的,而后來蒙古帝國橫掃歐亞,所掠奪來的財富很大一部分也都是被拿來打造以錳鋼為原料的兵刃。[1]82
從這些引文中我們得知,原來“大唐帝國最鼎盛時期的唐軍所裝備的唐刀”以及“蒙古帝國橫掃歐亞”時使用的兵刃就是用錳鋼為原料鑄造的,這又涉及到歷史方面的知識了。此外,小說在描述相關(guān)佛教的基本知識時也采用了說明性的文字,由此對人生終極問題展開探討。如:
我希望鷹能把我叼去,如來前世割肉喂鷹,鷹后來成了佛祖的使者,鷹如果能將我叼去,我死后就能到極樂世界,在佛祖的腳下去當面向他懺悔了。[1]154
天雨雖大難潤無根之草,佛法無邊不渡無緣之人![1]159
這些說明介紹性的文字在小說中比比皆是,大概占到小說文本總字數(shù)的1/10。
這些說明介紹性的文字,與故事以及故事中人物并沒有多少直接關(guān)聯(lián),但事實上它卻又是文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缺少了這些部分,小說就會黯然失色許多。羅蘭·巴爾特在《現(xiàn)實效果》(1968年發(fā)表于《交流》雜志)中稱之為“無用的細節(jié)”。喬納森·卡勒則從讀者的閱讀心理和閱讀效果來考察“無用的細節(jié)”的作用,他認為這些部分將幫助讀者產(chǎn)生敘述契合(narrative contracts)的作用。根據(jù)他的觀點,這些成分的主要立足點是為了滿足讀者的期待,這樣的語言單元在小說情節(jié)中不起任何作用,但是它們卻能夠產(chǎn)生出一種良好的所謂的“真實效果”,這些成分能夠使讀者放心地像闡釋現(xiàn)實世界那樣闡釋文本,這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主要是基于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之中主觀地認為讀者將會對其所描繪的就使作品包孕著生命的厚度”[1]3等,其實也是該小說藝術(shù)手法上的出彩之處,這里不再贅述。
參考文獻:
[1] 侯乃銘.最后的夢園[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6.
[2] 楊義.中國敘事學(xu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7.
[3] 陳洪.中國小說理論史[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
[4]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zhuǎn)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5] 童慶炳.文學(xué)概論[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0:565.
[6] E.M.福斯特.小說面面觀[M].馮濤,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9:57.
[7] 榮格.心理學(xué)與文學(xué)[M].馮川,蘇克,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7:10.
[8] 喬納森·卡勒.結(jié)構(gòu)主義詩學(xu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1:289.
[9] 高行健.現(xiàn)代小說技巧初探[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