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云
671000云南省大理州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云南大理
小兒腦癱作為兒童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常見疾病之一,是非進行性腦損傷,表現(xiàn)可能伴有精神發(fā)育遲滯、語言障礙、姿勢異常等,是兒童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給兒童、家庭和社會產(chǎn)生嚴重不良影響,需要進行早期康復治療。近年來,在兒童腦癱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中,綜合康復治療方案起著重要作用,這有利于運動功能的協(xié)同恢復和促進患兒智力方面的發(fā)育[1]。2017年8月-2018年5月收治小兒腦癱患者9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對照組44例和觀察組46例,分析小兒腦癱應用綜合康復方案治療的有效性,報告如下。
2017年8月-2018年5月收治小兒腦癱患者9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6例,年齡1~6個月23例,7個月~1歲13例,1~3歲6例,3歲4例;輕度障礙10例,中度障礙10例,重度障礙26例;痙攣型23例,手足徐動型11例,共濟失調(diào)型5例,肌張力低下型4例,混合型3例。對照組44例,年齡1~6個月21例,7個月~1歲13例,1~3歲6例,3歲4例;輕度障礙10例,中度障礙10例,重度障礙24例;痙攣型23例,手足徐動型11例,共濟失調(diào)型3例,肌張力低下型4例,混合型3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方法:⑴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方法治療。⑵觀察組則予以綜合康復方案治療:①功能訓練:根據(jù)每個腦癱兒童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運動能力,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采用bobath、vojta等方式抑制異常姿勢和運動,促進正常運動的出現(xiàn),促進肌張力的增強,0.5 h/次,1次/d,治療3個月。②按摩:結合整體按摩和局部按摩,疏通經(jīng)絡,減輕肌肉緊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痙攣,10~15 min/次,1次/d,治療3個月。③物理治療:按摩完成后,可用腦循環(huán)功能治療儀、神經(jīng)治療儀等進行物理治療,20 min/次,1次/d,治療3個月。④藥物治療:針對不同兒童有針對性地口服藥物,如神經(jīng)節(jié)苷脂、腦活素,靜脈滴注復方丹參注射液等,1次/d,14 d為1個療程,治療6個療程。⑤心理治療:在糾正患兒肢體功能障礙的同時,多和患兒溝通,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使其更好配合臨床治療。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療效、運動功能及智力狀況好轉時間、治療前后患者運動和智力發(fā)育情況、不良反應。①顯效:癥狀消失,運動功能、智力狀況指標正常,運動功能對稱,異常姿勢消失,可正常行走,反應能力強,智力正常;②改善:癥狀和運動功能、智力狀況指標改善程度達到50%,運動功能基本對稱,異常姿勢得到糾正,行走能力提高,反應能力較好,智力提高;③無效:疾病改善不明顯,低于50%。總有效率=顯效、改善百分率之和[2]。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21.0軟件,計數(shù)和計量資料分別進行χ2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對:觀察組總有效率(95.65%)高于對照組(72.7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后運動和智力發(fā)育情況比對:治療前觀察組PDI指數(shù)、GMFM評分分別為(58.13±6.72)、(108.13±5.92);對照組PDI指數(shù)、GMFM評分分別為(58.24±6.16)、(108.01±5.91),兩組運動和智力發(fā)育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DI指數(shù)、GMFM評分分別為(85.02±9.59)、(156.21±10.71);對照組PDI指數(shù)、GMFM評分分別為(71.25±9.52)、(121.21±9.71),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兩組運動功能、智力狀況好轉時間比對:觀察組運動功能為(16.11±1.41)、智力狀況好轉時間(19.13±0.89),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23.42±2.25)和(25.23±1.5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不良反應比對:觀察組不良反應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過程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小兒腦癱為嬰幼兒常見的先天性或圍產(chǎn)期腦功能障礙綜合征,尚未完全了解其發(fā)生機制,但可能和低體重出生、病毒感染、早產(chǎn)等因素相關。其腦損傷也處于初始階段,姿勢和運動異常。在此期間,腦癱患兒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較高的代償能力,經(jīng)早期康復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功能恢復,改善患兒的預后[3]。
腦癱患兒的康復是一個長期、全面的治療過程,也需要兒童、醫(yī)生和家長的積極配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4,5]。其中,功能訓練是康復醫(yī)學中最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運動本身是一種刺激,它可以刺激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加強對全身器官功能的調(diào)節(jié),改善經(jīng)絡循環(huán)和促進血液流通,促使血液黏度降低,減少肌肉緊張,加速患肢功能恢復。而藥物治療對大腦新陳代謝有促進作用,結合針灸治療,旨在促進神經(jīng)發(fā)育,達到促進自主運動和改善智力的效果,并協(xié)同提高康復治療的效果,糾正異常姿勢[6-8]。
本研究中,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方法治療,觀察組則予以綜合康復方案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運動功能、智力狀況好轉時間、運動和智力發(fā)育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綜合康復方案治療小兒腦癱的療效確切,可促進患兒運動和智力發(fā)育,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