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環(huán),喬子路
(江蘇大學 文學院,江蘇 鎮(zhèn)江212013)
常州地處江蘇南部,山清水秀,歷史悠久?!对涂たh圖志》記載:“常州,晉陵。”“禹貢揚州之地。春秋時屬吳,延陵季子之采邑。漢改曰毗陵,晉東海王越謫于毗陵。元帝以避諱,改為晉陵郡,宋、齊因之。隋開皇九年平陳,廢郡,于常熟縣置常州,因縣為名。后割常熟縣入蘇州,移常州理于晉陵縣?!盵1]常州之名始于此。因氣候、地理位置優(yōu)越,常州這片土地孕育了不少文人雅士,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地方志是編纂者按照一定的體例和格式,對一定時期內(nèi)某行政區(qū)域的綜合情況進行記載的書籍文獻,其中蘊含的翔實史料能在一定程度上還原當時的社會面貌。因此,對康熙《常州府志》進行研究,有利于挖掘常州地區(qū)的歷史文化資源,探索常州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古詩作為古人記錄生活、表情達意的載體,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學術(shù)意義。從學界研究現(xiàn)狀來看,關(guān)于康熙《常州府志》的研究,主要有張怡《試論康熙〈常州府志〉的編纂及價值》。該論文著重分析了方志中的“人物”“藝文”等,對整部方志的編纂與價值進行了總結(jié)性評價[2]。而涉及康熙《常州府志》所錄七言絕句作者的相關(guān)研究,如陳雪飛《楊萬里與常州——以〈荊溪集〉為研究中心》,以楊萬里《荊溪集》為史料,探尋楊萬里在常州的政治身份、創(chuàng)作詩歌的地點及心路歷程等[3];魏際蘭《蘇軾詩詞中的常州形象》,梳理了蘇軾詩詞中的常州意象及對常州的特殊情懷,雖涉及蘇軾的交游情況,但僅列舉了幾人[4]??梢姡P(guān)于康熙《常州府志》、常州詩文的研究雖有不少,但關(guān)于康熙《常州府志》所錄詩文的研究還尚未進入學者的研究視野。本文擬對康熙《常州府志》卷三十二(藝文二)所輯錄的63 位詩人的106首七言絕句進行研究,分別從康熙《常州府志》所錄七言絕句的概況、作者及其中的山水名勝與人文情韻四個方面來探討。
康熙《常州府志》[5]由清人于琨修訂,陳玉璂編纂而成,卷三十二(藝文二)輯錄了63位詩人的106 首七言絕句。其中輯錄唐代七言絕句20 首,詩人13 位;宋代七言絕句29 首,詩人12 位;元代七言絕句僅有7 首,詩人6位;明代七言絕句多達50 首,詩人32 位。《常州府志》輯錄的詩作具體有:唐代賈至的《送李侍郎赴常州》,李紳的《卻望芙蓉》,白居易的《送李校書趁寒食歸義興山居》,顧況的《贈上人》,許渾的《紫藤》,杜牧的《茶山下題草市》《芙蓉湖》,薛逢的《定山寺》,李九齡的《荊溪夜泊》,皮日休的《題惠山寺》《惠山泉二首》《泰伯廟》,陸龜蒙的《和》,陸希聲的《苦竹徑》《含桃圃》《茗坡》《桃蹊》,朱慶馀的《舜井》,皇甫曾的《酬竇拾遺秋日見呈(時公自江陰令除諫官)》;宋代陳襄的《過罨畫溪》,蘇軾的《題雙楠軒》《與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贈常州報恩長老》,朱熹的《舟泊山溪》,孫覿的《再至龜潭》《題橫山堂二首》,王禹偁的《題陸羽茶泉》,岳飛的《過張溪贈張完》,趙葵的《惠山寺》,范成大的《避暑宮》《銷夏灣》,真桂芳的《避暑宮》,汪遵的《五湖詩》,楊萬里的《丁酉四月一日之官毗陵,舟行阻風,宿稠陂江口》《春煖郡圃散策三首》《靜坐池亭二首》《多稼亭望三山,亭中峰獨秀而低》《臥治齋》《多稼亭》《凈遠亭》《泊舟無錫雨止遂游惠山》,石祖文的《季子廟》;元代顧瑛的《送惠山泉》,周砥的《經(jīng)杜樊川水榭故基》,倪瓚的《題青山庵》《舟過梁溪》,高明的《題惠麓小隱》,陳與義的《浮遠堂》,王逢的《馬沙獨游》;明代徐賁的《無錫道中》,錢師義的《九龍峰》,朱昇的《聽松庵》,秦旭的《松風閣睡起書事二首》,葛恒的《遂初書院》,解縉的《徐本中奉使有功謝職歸里》,李東陽的《希夷道院》,沈周的《華孝子祠》,施廉的《山莊二首》,邵寶的《惠山竹枝詞六首》,薛應旂的《泛梁清溪》,施漸的《自題武陵草堂二首》,文徵明的《游惠山》,徐有貞的《張俊墓》,邊貢的《湖上雜興》,徐問的《題夫椒山》,顧鼎臣的《西清小隱》《同賦》,杭淮的《蓼莪庵》,陸范的《滆湖》,沈明臣的《宿太湖口》,吳云的《過太湖吳歌》,沈暉的《游張公洞》,杭倫的《蹇龍妻陳氏嫁瞽》,朱昱的《避暑宮二首》,丁鶴溪的《題碧山吟社》,秦植的《梁溪詞》,高攀龍的《和葉恭之過東林廢院四首》,尹嘉賓的《澄江竹枝詞三首》,董其昌的《贈夏茂卿》,李流芳的《題畫送繆太質(zhì)》,李應昇的《祁莊八景詩存四首》,許鼎成的《過祥符寺偶成》。
康熙《常州府志》關(guān)于“藝文”門目的記述,屬于詳載一類,全錄常州府籍的詩人或者與常州府相關(guān)的詩作[6]。《常州府志》所錄七言絕句也體現(xiàn)出這樣的選詩標準。而細究于琨、陳玉璂選詩的依據(jù),又多是遵從詳略得當?shù)脑瓌t。陳玉璂在康熙《常州府志》序中明確提出在修纂《常州府志》時是以王、唐的二志為師,“大約王之長在簡,唐之長在詳”。他采取了“今以二志為師?;蚝喍丛撜?,則參之以詳?;蛟敹迫哒?,則仍歸于簡”[5]2的標準,做到有詳有略,對應當詳細的地方做了補充,對原本冗雜的地方進行了刪減。
于琨在康熙《常州府志》序中提到編纂此志的原因是“自明萬歷唐太常續(xù)修以來,距今八十余年”“郡志闕如”[5]12。到了康熙年間,常州地方志已許久沒有修訂了,而廢興沿革之事不可不統(tǒng),于是于琨等人在前志的基礎上對方志進行修纂。因此,比較康熙《常州府志》與明萬歷《重修常州府志》[7]所錄七言絕句的異同,能夠一定程度上看出清人在編纂時的取向和標準。
1.萬歷《重修常州府志》與康熙《常州府志》不同之處
首先,收錄詩作順序不同。明萬歷《重修常州府志》共二十卷,其中卷十六與卷十七為詩。就收錄詩作順序來看,萬歷版以“詞翰一”和“詞翰二”劃分。詞翰一以“游覽”為序,即根據(jù)游覽常州府的景點為序,例如描寫橫山的古詩為一類,描寫太湖的古詩為一類等。而詞翰二則是以古詩分類為序,分別是“公馀”“閑適”“酬贈”“憑吊”。萬歷版中七言絕句混雜其中,查找起來較為不易,而康熙版所錄七言絕句以唐至明四個朝代為序,大致根據(jù)詩人的生卒年前后收錄古詩,使得研究七言絕句會更為清晰直觀,其不足之處在于詩歌內(nèi)容沒有統(tǒng)一性和相關(guān)性。
其次,收錄詩作數(shù)量不同。萬歷《重修常州府志》錄七言絕句158 首,在所選取詩歌的數(shù)量和篇目上,與康熙《常州府志》出入很大。具體可分為刪減篇目和增補篇目。
康熙《常州府志》中刪減篇目有115 首,具體篇目如下:
唐代:李紳《重到惠山二首》《卻望無錫芙蓉湖》其二至其五、皮日休《懷錫山藥名離合二首》、陸龜蒙《又二首》《太湖叟》《送友之湖上》、薛能《伏牛山》、徐鉉《題毗陵驛》、湛賁《別慧山書堂》、李郢《邵博士溪亭》、方干《題陶詳校書陽羨隱居》、陸希聲《梅花塢》《石兕臺》《講易座》《觀魚》《綠云》《清輝堂》《觀廟庵》《西陽亭》《弄云亭》《伏龜堂》《桃花谷》《松嶺》《鴻磐》《李徑》、杜審言《送魏十六還蘇州》、竇群《送客》、劉禹錫《寄毗陵楊給事三首》《楊給事新樓》、白居易《戲中賈常州醉中二絕》《看常州拓枝贈賈使君》、顧況《贈僧二首》、楊凌《送客歸常州》。
宋代:孫覿《題橫山堂》《過惠山感舊題二絕》《絕》、趙義夫《題安陽山》、顧協(xié)《真上人再住惠山因寄》《宿聽松庵》、楊萬里《酌惠山泉論瀹茶》《毗陵郡齋冬至晴寒》《題郡齊坐屏》《二月望日勸農(nóng)既歸散策郡圃》《雨足曉立郡圃荷橋》《梅露堂》《入常州界二首》、蔣之奇《題惠山寺》、陳襄《題善卷寺二首》《題張渚道中》、陳堯佐《張公洞》、僧仲舒《游君山洗心堂》、蘇軾《太平寺牡丹》《歸宜興留題竹西寺三首》《題感慈寺》其二、薛敷教《題太平寺法華院薝卜亭》、尤袤《題云海亭》、陳襄《常州郡齊六首》、王安石《寄闕下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題永慶壁有雱遺墨數(shù)行》、劉過《過無錫見李元德祭酒二首》。
元代:趙孟頫《又》、唐桂芳《夜過湖中》、元人《題天寧寺壁》、仇遠《題天壽觀清隱山房》、馬祖?!端徒沟略甓住?、元虞集《送徐元度》、蔣捷《東坡田》。
明代:杭淮《游錫麓飲第二泉》、方豪《游君山》、張琦《二島小桃源詩二首》、殷云霄《游二島詩》《三絕句》、孫一元《與殷近夫放舟心對月》、薛敷教《太平寺登塔四首絕句》、吳大禮《宿天逸上人山房》、楊士奇《題菊寄張宗璉同知》、明王紱《送宏上人住保寧寺》、王慎中《唐有懷以九疑之茶分贈二首》、姚文灝《開壩哥示吳農(nóng)》《吳農(nóng)開河謠》、許有谷《祝陵》、孫慎行《題王祥廟二首》《錫山孝子祠》《謁東坡祠下作三首》。
通過康熙《常州府志》中的刪減篇目可以發(fā)現(xiàn):一是一個詩人的同類作品只選取一首或幾首,如明萬歷《重修常州府志》收錄唐代李紳《卻望芙蓉湖五首》,而康熙《常州府志》只收錄了其中的第一首;萬歷版收錄唐代顧況《贈僧二首》,而康熙版只收錄了一首《贈上人》;萬歷版收錄宋代蘇軾《題感慈寺》兩首,康熙版只收錄了其中一首并署為《題常州報恩長老》。二是對詩人不同但詩歌主題相同的作品也進行了刪減,如明萬歷《重修常州府志》“詞翰一”中詩名為《題惠山寺》的詩作有兩首,作者分別是唐代皮日休和宋代蔣之奇,康熙版只收錄了皮日休的七言詩??梢姡幾胝吒鼉A向于選擇有才氣和有名氣的詩人,對于詩歌的質(zhì)量有所考慮。較為典型的是唐代陸希聲《陽羨雜詠十五首》,萬歷版中均有收錄,康熙版只選取了其中的4 首。
康熙《常州府志》中增補63 首七言絕句,篇目如下:
唐代:賈至《送李侍郎赴常州》、許渾《紫藤》、杜牧《芙蓉湖》、李九齡《荊溪夜泊》、皮日休《泰伯廟》、陸龜蒙《和》、皇甫曾《酬竇拾遺秋日見呈》。
宋代:蘇軾《題雙楠軒》、朱熹《舟泊山溪》、岳飛《過張溪贈張完》、汪遵《五湖》、楊萬里《丁酉四月一日之官毗陵,舟行阻風,宿椆陂江口》《泊舟無錫雨止遂游惠山》、石祖文《季子廟》。
元代:顧瑛《送惠山泉》、周砥《經(jīng)杜樊川水榭故基》、倪瓚《題青山庵》《舟過梁溪》、高明《題惠麓小隱》、陳與義《浮遠堂》、王逢《馬沙獨游》
明代:解結(jié)《徐本中奉使有功謝職歸里》、錢師義《九龍峰》、朱昇《聽松庵》、秦旭《松風閣睡起書事二首》其二、葛恒《遂初書院》、徐賁《無錫道中》、李東陽《希夷道院》、沈周《華孝子祠》、施廉《山莊二首》、邵寶《惠山竹枝詞六首》、薛應旂《泛梁清溪》、施漸《自題武陵草堂二首》、文徵明《游惠山》、邊貢《湖上雜興》、沈明臣《宿太湖口》、吳云《過太湖吳哥》、沈暉《游張公洞》、杭倫《蹇龍妻陳氏嫁瞽》、朱昱《避暑宮》其二、丁鶴溪《題碧山吟社》、秦夔《梁溪詞》、高攀龍《和葉恭之過東林廢院四首》、尹嘉賓《澄江竹枝詞三首》、董其昌《贈夏茂卿》、李流芳《題畫送繆太質(zhì)》、李應升《祁莊八景詩存四首》、許鼎成《過祥符寺偶成》。
通過康熙《常州府志》中的增補篇目可以發(fā)現(xiàn):一是將明萬歷版中未收錄完整的詩作補全,如明代秦旭的《松風閣睡起書事二首》,康熙版中全有收錄,明萬歷版只收錄了第一首,明代朱昱的《避暑宮》,康熙版補全了萬歷版中缺少的第二首《避暑宮》。二是補錄了具有相關(guān)性的文人作品,最為典型的是一組唱和之作,為唐代皮日休的《泰伯廟》和陸龜蒙的《和〈襲美泰伯廟〉》。三是補錄明代詩作的數(shù)量明顯多于其他朝代。唐、宋、元三個朝代共補錄了21首,而明代一個朝代增加了42 首。于琨重新修訂方志的原因是要記錄明萬歷至康熙幾十年間的發(fā)展和變化。因此,在選擇七言絕句時,自然更傾向于補充明萬歷前后沒有記錄的詩人和詩作。
2.康熙《常州府志》與萬歷《重修常州府志》相同之處
萬歷《重修常州府志》與康熙《常州府志》共同收錄的七言絕句有43 首。這些古詩都與常州具有很強的相關(guān)性,并多出自詩文大家。此外,歷朝歷代在修志時,會有繼承性的謬誤現(xiàn)象??滴醢媾c明萬歷版也有相同的謬誤之處。一是所記載的元代陳與義的《浮遠堂》實際是南宋戴復古的名作《江陰浮遠堂》。這首詩是嘉定年間,戴復古二游江陰之時所作[8]。二是收錄的宋代范成大的《避暑宮》其實是元末明初詩人高啟的《銷夏灣》,具體可見高啟詩集《姑蘇雜詠》[9]“山水”一類中。
由此觀之,康熙《常州府志》在修纂時,對明萬歷《重修常州府志》中的有些錯誤并未進行更正。但總的來說,康熙《常州府志》所錄七言絕句仍是繁簡適當,極具文學價值,對探究常州地域文化面貌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常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人才輩出,被認為是鐘靈毓秀之地。清人龔自珍《常州高材篇,送丁若士(履恒)》有“丁君行矣龔子忽有感,聽我擲筆歌常州。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10]之言,可見常州名士之多。
康熙《常州府志》所錄七言絕句所涉及的詩人多達63 位。這些詩人與常州的淵源可以常州府籍詩人與非常州府籍詩人而論。
1.常州府籍詩人
常州,《清史稿·地理志》載:“順治初,因明制,縣五,雍正二年,總督查弼納以蘇、松、常賦重事繁,疏請?zhí)珎}等十三州縣各析為二?!盵11]因此,康熙《常州府志》中所認為的常州府應沿襲明制,領五縣,包括無錫、江陰、武進、靖江、宜興。本文所探討的常州府籍詩人皆以此為劃分標準。
常州籍詩人有20 人左右,其中可以確切考證的有武進人孫覿、徐問、陸范、薛應旂,宜興人杭淮、吳云、沈暉,江陰人王逢、尹嘉賓、李應開,無錫人李紳、倪瓚、錢子義、秦旭、葛恒、施廉、邵寶、施漸、高攀龍,馬跡山人許鼎臣。這些詩人大多生長在常州這片土地上,對家鄉(xiāng)有著深深的熱愛和依戀之情。在常州府籍詩人中,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詩人,如武進人陸范,只有資料記載其為明正德三年進士出身,其余生平、籍貫等資料均難以考證。康熙《常州府志》收錄的這些聲名不顯的詩人、詩作皆不常見,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和文學價值。
2.非常州府籍詩人
此類詩人并非常州籍貫,卻皆與常州有著一定的淵源。
首先,在常州生活過較長一段時間的詩人。一是到常州任職的詩人。如《宋史》記載“楊萬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出知漳州,改常州”[12]12864;“陳襄字述古,福州侯官人”“知常州,運渠橫遏震澤,積水不得北入江,為常、蘇二州病。襄度渠之丈尺與民田步畝,定其數(shù),授以浚法”[12]10420。他曾帶領百姓疏通河道積水。《唐才子傳》記載皮日休“乾符喪亂,東出關(guān),為毗陵副使”[13]165。二是因失勢或辭官而寄居常州的詩人。蘇軾在官場上幾經(jīng)沉浮,后歸隱常州,康熙《常州府志》收錄其詩《與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如其詩曰:“年來轉(zhuǎn)覺此生浮,又作三吳浪漫游。忽見東平孟君子,夢中相對說黃州?!碧K軾對常州有著特殊的感情,如他寫給至交、吳中名士錢公輔的悼詞曰:“吾行四方而無歸兮,逝將此焉止息”“獨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唐人陸希聲多次避難,隱居宜興,留下了大量描寫常州山水的著名詩文。三是由于特殊原因在常州生活過一段時期的詩人,如元人周砥,其小傳云:“字履道,蘭陵人。幼學舉子業(yè),且力意作詩,不泛交。來游姑蘇,與予聚首彌月。過草堂,即往鴻山。其與倪云林(倪瓚)最相友愛,故其詩畫亦相似云?!盵14]今有鴻山遺址,位于無錫市新吳區(qū)。
其次,游歷過常州的詩人。常州山水秀麗,名勝古跡繁多,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唐代洛陽詩人李九齡游宜興時留下一首即興之作《荊溪夜泊》,“點點漁燈照浪清,水煙疏壁月朧明”描繪出一幅美好靜謐的夜晚游溪圖。浙江詩人朱慶馀歷經(jīng)常州,登上舜山,看到一口古井,留下“向來下視千秋水,疑是蒼梧萬里天”的名句。因特殊原因歷經(jīng)常州的,如宋代岳飛在常州截擊金軍班師回朝時路過宜興張溪,拜訪高士張完并題贈詩《過張溪贈張完》,發(fā)出“無心買酒謁青春,對鏡空嗟白發(fā)新?;ㄏ律倌陸ξ遥勾官R訪高人”的感慨。
此外,還有一些詩人,是因友人的緣故而與常州有了聯(lián)系。如賈至送李侍郎赴常州,白居易送同事李校郎歸宜興,董其昌題畫贈友人夏茂卿(江陰人)而作詩。
1.所錄唐詩作者的交游
在康熙《常州府志》所錄唐代的13 位詩人中,皮日休與陸龜蒙的交游最為著名?!叭招菰卩l(xiāng)里,與陸龜蒙交擬金蘭,日相贈和?!盵13]166康熙《常州府志》中也有記載他們的一組唱和之作。皮日休在《泰伯廟》中問:“當時盡解稱高義,誰敢教他莽草聞?”陸龜蒙和道:“邇來父子爭天下,不信人間有讓王?!碧┎疄楣殴?,幾度讓位,姬昌才得以最后一統(tǒng)天下。而皮、陸二人皆為沒落世族的后人,在動蕩的晚唐時期,他們想要建立功名,卻不得不閑散度日。為慰藉壓抑的心靈,他們在詩中表達了對社會爭權(quán)奪利、政治混亂的諷刺和無奈。皮、陸二人身世相近,志同道合,有著深厚的情誼。
詩人杜牧和許渾也交往甚密。許渾與常州的淵源可從他與杜牧的贈答詩中窺見。杜牧于會昌四年寄詩于許渾,提到“天子繡衣吏,東吳美退居”和“他年雪中棹,陽羨訪吾廬”,說的是許渾辭官東歸,隱居、游歷江南之事。杜牧曾在陽羨生活過一段時間,想起江南美景不禁對許渾退隱后的閑適生活表達了羨慕、向往之情。二人情趣相投,不失為人生知己。
詩人賈至以文著稱,常州刺史獨孤及對其十分推崇。獨孤及是古文運動的先驅(qū),在當時極具盛名,其《祭賈尚書文》曰:“文章陵夷,鄭聲奪倫。兄子其中,振三代風。復雕為樸,正始是崇。學者歸仁,如川朝宗。六義炳焉,自兄中興?!保ā度莆摹肪砣湃犊滴醭V莞尽肪硎妮d:“無錫皇甫冉,丹陽人,以詩名家,天寶中進士,后避亂居無錫?!薄短撇抛觽鳌酚涊d皇甫冉“有詩集三卷,獨孤及為序,今傳?!盵13]53此序便為皇甫冉之弟皇甫曾親赴常州所求。此外,朱慶馀做官時,與李紳、白居易、許渾在杭州均有交集[15],但是交往并不深。李紳和白居易都是新樂府運動的提倡者,兩人頗有淵源。顧況與薛逢,生卒年雖難以考證,但二人均因得罪權(quán)貴而致仕途不順。
2.所錄宋詩作者的交游
康熙《常州府志》所錄宋代12 位詩人,有的互為摯友,有的互為仇敵。
陳襄與蘇軾是有名的忘年之交,二人均與王安石政見不合?!端问贰ぬK軾傳》載:“四年,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12]10812,陳襄也因“安石益忌之,擿其書詔小失,出知陳州,徙杭州”[12]10421,與蘇軾同在杭州任職??滴酢冻V莞尽分兴涥愊濉哆^罨畫溪》便是他去杭州路過宜興湯渡村所作。蘇、陳二人閑暇之時經(jīng)常一起游山玩水,唱和之作也有不少流傳在世。雖然蘇、陳的交游多發(fā)生在杭州,但是他們與常州也有著不可言說的緣分:元豐三年(1080年),陳襄卒于開封,后移葬常州;蘇軾歷經(jīng)多次貶謫,輾轉(zhuǎn)多地,最終歸居常州,并逝世于此,這段忘年情誼成為一段佳話。
武進人孫覿是南宋重要文臣,對蘇軾極為推崇。其詩種類繁多,文采斐然,但為人爭議較多,喜好阿諛奉承,曾在朝堂上詆毀岳飛??滴酢冻V莞尽分幸嘤杏涊d岳飛在毗陵截擊金軍,勝仗以后路過宜興所作詩。編纂者將孫覿與岳飛的詩作放在一起不免有比對之意。在宋代作者當中,還有一位同岳飛齊名的抗金名將趙葵。趙葵自小隨父征戰(zhàn),抗擊敵軍,在軍事上有很高的地位,其詩文創(chuàng)作亦十分出彩。
南宋中興詩人楊萬里與范成大交游甚密。楊、范二人為同年進士,在詩歌創(chuàng)作、政治主張、人生態(tài)度上皆有著相似的觀點,可謂志同道合。關(guān)于二人在常州的交游情況,有“淳熙五年,萬里知常州……次年正月,萬里提舉廣東常平,經(jīng)蘇州晤成大,同游石湖……次年(紹熙元年,1190年)開歲未久又送結(jié)伴金使,亦未得見。同年十一月,赴江東任,過蘇州,最后一見”[16]183-191的記載。二人雖因官職在身不能時常相見,但有機會便要一聚,可見情誼之深厚。
其余詩人中,朱熹的老師楊龜山曾在常州道南書院講學,朱熹《宜興縣修學記》可為證。而王禹偁有贈答詩《寄毗陵劉博士》,可見其友人在常州,二人多有交游。石祖文在康熙《常州府志》卷一三《職官》記載:紹定四年,為江陰軍簽書判官。宋遺民真桂芳,入元后隱居,其籍貫、游歷蹤跡和交游鮮有史料記載,學界雖有考證但大多難以定論。
3.所錄元詩作者的交游
元代文人雅集十分活躍,《玉山名勝集》黃溍序曰“中吳多宴游①之勝,而顧君仲瑛之玉山佳處其一也”[17],顧瑛(1301―1369年),又名顧德輝,字仲瑛,昆山人,為江南富戶,為人意氣豪放,輕財好客,早年一直忙于經(jīng)營生意,直到三十歲才開始埋頭苦讀,他在自己的住所玉山草堂所主持的玉山雅集可謂盛極一時。無錫倪瓚(1301―1374年),“字元鎮(zhèn),毗陵人??岷米x書,尊師重友,操履修潔。家有云林隱居,與予(顧瑛)有葭莩之親”。倪瓚與顧瑛一樣家底豐厚,在自己住處建有清閟閣,同為文人雅士聚集之所,倪瓚“與友人談詩論畫,一般不與俗人交”[18],他參加玉山雅集的次數(shù)并不多,但他與顧瑛有著諸多書信往來。周砥,字履道,號東皋,別號匊溜生。姑蘇人。他作為玉山雅集的核心詩人,留下了不少詩作,他年少成名,因元末時代動蕩,避難于宜興家中,后歸吳中。著名山水畫家高明來到玉山參與詩酒酬唱,對如此文人雅集頗為贊賞,后來特地作了一篇記給顧瑛。江陰人王逢雖然后來遷居別地,但與倪瓚、顧瑛等人皆有往來,他曾作詩《懷昆山顧瑛玉山嘗棄官與家隱同里僧含》,記錄了與顧瑛常寓居法喜寺的生活,可見他們相交甚密。
4.所錄明詩作者的交游
康熙《常州府志》所錄明詩作者有32 位,其中有明初十大才子之一的徐賁,開國將士朱升,亦有名氣不大的無錫錢師義。這些詩人多與著名的碧山吟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秦觀后裔秦旭在無錫惠山購置住所,修竹引泉,與當?shù)鼐艂€在野詩人結(jié)社,號“碧山十老”。在所錄明詩作者中,有秦旭、施廉位處十老之中。他們談文論藝,在江南地區(qū)頗有影響。明代沈周(1427―1509年),長洲人,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他曾作山水畫《碧山吟社圖》,描繪“碧山十老”結(jié)社之景,但“沈周與碧山吟社的交游并沒有明確記載”[19]。沈周其人好結(jié)交詩友,其所居住的吳中之地與無錫也很近。碧山吟社曾歷三次興廢,其間有邵寶等八人結(jié)社?!睹魇贰酚涊d邵寶為無錫人,“舉南畿,受知于李東陽。為詩文,典重和雅,以東陽為宗”[20]7246??滴酢冻V莞尽分幸嗍珍浻欣顤|陽的《希夷道院》,是其游歷無錫希夷道觀所作。邊貢,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進士,官至太常丞,他以詩著稱,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并稱“弘治四杰”。施漸,字子羽,無錫人,嘉靖年間曾參與碧山吟社第三次重建。可見,詩人們的交游唱和,為江南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晚明詩人高攀龍與顧憲成皆是無錫東林書院的重要創(chuàng)始人,詩人薛應旂是顧憲成的老師?!睹魇贰ぱΨ蠼虃鳌份d:“祖應旂,字仲常”“以大計罷歸,顧憲成兄弟方少,從之學,敷教遂與善?!盵20]6046薛應旂之孫薛敷教“與高攀龍同出趙南星門,益以名教自任”,二人亦頗有淵源。高攀龍兩次入朝,卻遭魏忠賢為代表的宦官集團排擠??滴酢冻V莞尽匪洝逗腿~恭之過東林廢院四首》是高攀龍失勢之后所作,“縱令伐盡林間木,一片平蕪也號林”,面對宦黨的殘酷鎮(zhèn)壓,高攀龍在傷感之余表達了不甘和與惡勢力做斗爭的決心。而江陰東林黨詩人李應昇懷著一腔熱血,也曾多次諫言彈劾魏黨,最后入獄而死。
此外,還有一些以書畫為名的詩人,如書法家徐有貞、畫家文徵明,明末董其昌和李流芳等人被稱為“畫中九友”,二人亦有交游。
還有一些詩人是常州府籍人,如無錫人葛恒作詩《遂初書院》,該書院為尤袤致仕常州后在惠山創(chuàng)建。另有常州人徐問辭官歸鄉(xiāng),杭淮舉家避難于常州。其余幾位詩人,如沈暉、許鼎臣等聲名不顯,其生平有史料記載的少之又少,交游情況更是難以考證,在此不做細究。
常州府名冠東吳,景色宜人,多秀麗山水。在康熙《常州府志》所錄七言絕句中關(guān)于常州山水風景的描寫頗具代表性。
孫覿的《題橫山堂》,描繪橫山與太湖山水相接的夢幻之景?!安ㄩg指點見青紅,雪脊嶒棱倚半空”,詩人湖上泛舟,遠遠看見山上青瓦紅磚的樓宇亭閣,佇立在蜿蜒的山脊上。“幻出生綃三萬幅,游人渾在畫圖中”,“幻出”二字突然將景色虛化,游人仿佛來到了仙境般的圖畫之中。這樣奇妙的美景,詩人吳云也曾感同身受,“亂畫峨眉明鏡里,天青七十二峰橫”,太湖如明鏡一般澄凈,那橫山的七十二峰卻蜿蜒峻峭,可見常州山水的奇妙。
除了橫山,無錫惠山也是常州具有代表性的景點。楊萬里《泊舟無錫雨止遂游惠山》有云:“歸去江西人問我,也曾一到惠山來?!被萆降拿麣庵笥纱丝梢?。邵寶在《惠山竹枝詞》其五中寫道:“澗水滿時青草短,叢花深處白云多?!鼻宄旱男∠虧欀哆叺那嗖?,叢林深處花枝爛漫,抬頭便是一片晴空白云。如此幽靜美麗,惠山能夠吸引那么多的文人雅士也不足為奇了。
芙蓉湖的“水寬山遠煙嵐迥,柳岸縈回在碧流”讓杜牧懷疑自己置身夢境。陳襄月下乘船路過罨畫溪,被掩映的藤花迷了眼。陸范游玩滆湖,水天相接的寬闊讓他不知路在何處,只見漁郎“深臥蘆花”看落日。這些詩人觀常州山水,如觀絕美之畫,字里行間透露著對常州山水的喜愛,讓讀詩之人也心生向往之情。
常州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古跡名勝自然數(shù)不勝數(shù)。在康熙《常州府志》所錄七言絕句中,涉及的名勝古跡以寺廟、祠堂、古井與亭臺樓閣居多。
唐人薛逢《定山寺》一詩有云:“十里松蘿映碧苔,一川晴色鏡中開。遙聞上界翻經(jīng)處,片片香云出院來。”詩人登臨古寺,入眼的是十里古樹和布滿苔蘚的石臺。晴朗的天空,映著古寺,一片寧靜。詩人想起定山寺的傳說,不禁心馳神往,再看那古寺,似有一片片香云涌了出來,可謂是神仙之境。惠山寺也吸引了許多名人大家前來。趙葵《惠山寺》:“古木森森映碧苔,嵯峨樓閣倚天開?!泵鑼懥斯潘卤还艠洵h(huán)繞、屹立在陡峭險峻山崖之上的場景。皮日休《題惠山寺》“千葉蓮花舊有香,半山金剎照方塘”則寫出了惠山寺的神圣、古老。除了寺廟,詩作也有對祠堂的記敘,如季子廟和華孝子祠。沈周游歷華孝子祠時,曾寫道:“入云古樹無人伐,千箇乳鶯來上啼?!笨梢娺@里是祥和安寧之地。
古人喜好在山上建亭臺樓閣,以便游覽觀賞。楊萬里《多稼亭望三山》:“三山道是遠連天,亭上看來只近檐。”表示對多稼亭所建之地過于低勢而感到遺憾。相比之下,楊萬里更喜歡高處的凈遠亭,“瓊田萬頃珠千樹,真在瑤臺十二層”,言語間盡是對它的夸贊和喜愛。此外,古井也是山中著名的游覽之地。錢子義《九龍峰》有:“青山飛下白云端,御井沉沉鎖翠寒?!碧迫酥鞈c馀《舜井》云:“碧甃磷磷不記年,青蘿鎖在小山顛?!苯詫懗隽斯啪畾v經(jīng)滄桑、孤寂的特點。
常州的名勝古跡大多地處山川,環(huán)境幽靜。詩人們前來游歷,一時有感而發(fā),即興作詩,在常州留下了可考證的蹤跡。
常州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氣候宜人,百姓生活富足??滴酢冻V莞尽匪浧哐越^句中,有很多描寫常州百姓扶老攜幼游山玩水的詩句,邵寶《惠山竹枝詞》其一有“踏踏兒郎從老翁,惠山寺里看新鐘”,薛應旂《泛梁清溪》有“村翁蕩樂入溪去,欸乃一聲穿囂群”,皆展現(xiàn)出他們怡然自得、清閑舒適的生活狀態(tài)。
楊萬里則用詩歌記錄了常州的四季變化?!洞号て陨⒉呷住防飳懥舜喝罩埃骸按呵萏幪幹v新聲,細草欣欣賀嫩晴?!碧鞖庾兣ú萆L,一片生機勃勃之景?!鹅o坐池亭》:“荷邊弄水一身香,竹里招風滿扇涼。道是秋來還日短,秋來閑里日偏長?!泵鑼懺娙搜籽紫娜赵谥窳窒录{涼,感慨白日夏長秋短,可見常州季節(jié)變化明顯?!杜P治齋夜坐》:“今年一雪遍江淮,半月晴光凍不開。孤坐郡齋人寂寂,一枝紅燭兩瓶梅?!泵鑼懥顺V莸亩炀吧?,天降大雪,天氣寒冷,梅花盛開。
常州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使得茶葉和漁業(yè)十分發(fā)達。杜牧《茶山下題草市》:“依溪侵嶺多高樹,夸酒書旗有小樓?!泵鑼懸虿刹铇I(yè)發(fā)達,茶山腳下的村莊隨處可見書旗酒樓,十分繁榮。被稱為茶圣的陸羽曾擔任過茶山御史,評無錫惠山寺石泉水為第二佳適合飲茶水源。此后,許多文人慕名而來,使得當?shù)氐牟铇I(yè)愈發(fā)興盛。同時,常州的漁業(yè)也很發(fā)達,很多詩句中都出現(xiàn)了“漁翁”“漁郎”的意象,如李應升的“漁翁歸去水云鄉(xiāng)”,陸范的“輕橈不及漁郎隱”等。亦有詩句描述漁人捕魚時的場景,如《澄江竹枝詞》:“河豚雪后春還淺,刀鯽風來水已波。”描寫了漁人捕捉江中河豚時快而準的場景。
常州經(jīng)濟的興盛促進了文化風俗的發(fā)展。在康熙《常州府志》所錄的七言絕句中,隨處可見寺廟、道觀等。唐代有顧況的《贈上人》,宋有蘇軾的《贈常州報恩長老》,元有倪瓚的《題青山庵》,明有李東陽的《希夷道院》等??梢姵V輰ψ诮痰陌菪允呛艽蟮?。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常州府志》收錄了兩首體現(xiàn)常州女性堅貞不屈、勇敢剛烈的詩作。杭倫的《蹇龍妻陳氏嫁瞽》有記曰:“百年匹配重綱常,山海深盟義不忘?!北憩F(xiàn)了陳氏不忘舊情,忠貞不一的品格。尹嘉賓的《澄江竹枝詞》其一:“前湖何氏七娘子,罵賊不污殉節(jié)死?!睂懗隽撕问蠟椴辉馐芮?,大罵賊人后跳湖自盡的貞烈。這兩首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常州百姓的重情重義、不畏險惡。
康熙《常州府志》所錄七言絕句中,送別詩雖然只收錄了三位詩人的詩作,但是詩人們的離別之意不盡相同。
唐朝賈至的《送李侍郎赴常州》:“雪晴云散北風寒,楚水吳山道路難。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鼻皟删鋵懥怂蛣e的時間正值冬日,十分寒冷,而友人即將行走的路程又十分艱難,表達了作者的擔心憂慮之情。后兩句則是抒發(fā)惜別之意:今日與君相聚之促,以后再想相見只能靠著回憶,因為兩人相隔甚遠,路途漫漫。詩人難過之情溢于言表。
白居易的《送李校書趁寒食歸義興山居》則沒有那么傷感。“大見騰騰詩酒客,不憂生計似君稀?!闭f像李校書那樣不擔憂生計的詩人已經(jīng)很少了,可見友人的心態(tài)是非常好的。“到舍將何作寒食,滿船惟載樹陰歸”則體現(xiàn)了白居易豁達的性情,到舍將什么當作寒食呢,是滿船的樹蔭。這首送別詩營造了輕松的氛圍,言語間多是對友人的勸慰、寬解和戲謔。
蘇軾的《與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是蘇軾與友人一起去常州僧舍游玩時所作。當時友人孟震即將離開常州,蘇軾作詩贈別友人,“稚杉戢戢三千本,且作凌云合抱看”是蘇軾對孟震的勉勵,小樹苗尚能長成參天大樹,人也要有凌云之志?!按蛉┢蜢`雨,半篙流水送君行”是蘇軾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夠平安穩(wěn)妥,一路順風。
縱觀三位詩人送友人所作詩,都是表離別之情,但由于心態(tài)、環(huán)境等因素的不同,他們送別友人時的心情也有所不同。
康熙《常州府志》所錄七言絕句中表達詠史懷古之意的詩作很多,主要體現(xiàn)為兩類。
1.借古諷今
詠史詩人汪遵生活的晚唐時期,朝堂上宦官、朋黨爭權(quán),地方上藩鎮(zhèn)割據(jù),還要面對少數(shù)民族的騷擾。在這樣的現(xiàn)實下,汪遵作《五湖》:“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揚五湖風。不知戰(zhàn)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边@首詩用吳越爭霸的典故,稱贊范蠡的明智之舉,也對自古以來君王不能與臣子同享福樂的行為表達了諷刺之意。晚唐詩人真桂芳《避暑宮》:“飲闌方擁名娃醉,豈料稽山正臥薪?!眲t諷刺吳王在奢華的宮殿內(nèi)飲酒作樂,卻不知勾踐正臥薪嘗膽,表達了作者對晚唐君王不能居安思危而致國家衰亡的憤懣、諷刺之情。
明人徐有貞(1407―1472年),南直隸吳縣(今蘇州)人,官至內(nèi)閣首輔,其人生波瀾起伏,后遭石亨等人構(gòu)陷下臺?!睹魇贰ば煊胸憘鳌酚涊d:“亨敗,帝從容謂李賢、王翱曰:‘徐有貞何大罪,為石亨輩所陷耳,其釋歸田里?!盵20]4564《張俊墓》一詩便是徐有貞晚年回吳中居住時所作,詩中道:“今日青山難庇骨,禮官惟祀岳王墳。”岳飛遭到張俊等人誣陷慘死,沉冤得雪后世人建岳王墳,墳前有跪著的張俊等人的雕像。徐有貞想到自己同樣遭到賊人的陷害,不禁心生怒意,但是他相信終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此詩有諷刺亦有豁達之意。
2.懷念古人
在康熙《常州府志》中,還有一類詩歌表達了詩人對古人的紀念、贊賞之情。如元人周砥《經(jīng)杜樊川水榭故基》云:“落花風里酒旗搖,水榭無人春寂寥。何許長亭七十五,野鶯煙樹綠迢迢。”記敘了周砥游歷唐人杜牧的故居,看見落花酒旗仍在,而水榭卻無人在了,不免感到有些寂寥。長亭外,鳥兒在樹上啼叫,微風拂過,炊煙裊裊,綠樹飄搖。景色是那么的美,故人卻已經(jīng)逝去,表達了周砥對杜牧的懷念之情。除了杜牧,茶圣陸羽是詩人緬懷、贊譽頗多的古人。王禹偁《題陸羽茶泉》:“唯余半夜泉中月,留得先生一片心?!狈Q贊陸羽試茶評定泉水的功績,并將陸羽視為知音,表達了對陸羽的贊美、懷念之情。
詠史懷古詩作數(shù)量多,情感表達十分豐富。這與常州多名勝古跡和名仕先賢是分不開的。
隱逸文化作為中國的特色文化之一,在康熙《常州府志》所錄七言絕句中也有所體現(xiàn)。
《全唐文》載晚唐文人許渾“字用晦,丹陽人。故相圉師之后。太和六年進士第”[21]7903。許渾自小隱居苦讀,卻屢試不第,等到如愿以償步入仕途,卻發(fā)現(xiàn)政局混亂,其《烏絲闌詩自序》曰“大中三年,守監(jiān)察御史,抱疾不任朝謁,堅乞東歸”[21]7903,退隱丹陽??滴酢冻V莞尽匪洝蹲咸佟芬辉姳闶瞧渫穗[后所作:“綠蔓秾陰紫袖低,客來留坐小堂西。醉中掩瑟無人會,家近江南罨畫溪?!泵枥L了退隱生活的自由和閑適,可見許渾對遠離朝堂之后的生活十分滿足和喜愛。
著名畫家倪瓚在其《素衣詩》中道“予獨何為,凄其悲傷”,不如“安以致養(yǎng),寤寐忘憂。修我初服,息焉優(yōu)游”[22]。退隱江湖,過安逸的生活是倪瓚在亂世中尋找到的一條出路。倪瓚《題青山庵》:“夕陽渡口見青山,誰識其中有許閑?!泵鑼懴﹃栁飨?,詩人在湖上泛舟,游玩山水的悠然閑適之景。可見倪瓚對隱逸生活的喜愛。
明代詩人文徵明和其他吳中文人一樣,都有著考取功名、名留千古的理想。然而郁郁不得志的官場生活讓他疲憊不堪。其詩《致仕出言京懷》中一句“白發(fā)豈堪共世事,青山自古有閑人”,道出了詩人辭官的決心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文徵明詩作《同賦》描寫了友人錢西青②隱居之所:“萬頃玻璃古洞庭,一螺縹緲是西青。草堂寂寂姻波外,應有人占處士星。”③詩人對此地極為贊揚,認為其有縹緲之感,是極佳的隱士之地。顧鼎臣《西青小隱》:“我在蟠螭山下住,夫椒只隔幾層云。何時載酒漁船上,去訪西青小隱君。”同樣是描寫西青草堂,可見西青已經(jīng)成了隱逸情懷的代表之地。
隱逸思想的成因與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時代背景等密切相關(guān)??滴酢冻V莞尽愤x錄了不同時代的七言絕句,讓我們體會了特定時代中詩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隱逸情懷。
歷代官府和文人都十分重視地方志的編纂,這是因為真實的歷史需要被記錄、被探索與被傳承。對康熙《常州府志》所錄七言絕句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發(fā)掘方志中的地域文學和文化資源,能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常州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促進城市文化的繁榮和發(fā)展。當然,康熙《常州府志》的價值并不僅僅如此,仍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挖掘和探究。
注釋:
①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宴游”作“游宴”。
②錢孝,字師舜,號西青山人,明代馬跡山人。終身未仕,結(jié)廬耕讀于西青渚(今龍頭渚),取名西青小隱,又稱西青草堂。錢西青為馬山宿儒,江南隱士,與邵寶、文徵明等當時名流交游甚深。見肖國興《關(guān)于錢孝和西青草堂》(《太湖》2000年第5 期)。
③康熙《常州府志》錄此詩是在顧鼎臣《西青小隱》詩之后,題作《同賦》。此詩一作:“馬跡高峰對洞庭,一螺縹緲是西青。草堂寂寂煙波外,應有人占處士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