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佳慧
平江路邊中張家巷,一條極有底蘊的巷子。這里有評彈博物館和昆曲博物館,也有昆曲博物館邊的百花書局。只看名字,或許你就能猜出一二,藝術與文學的“百花齊放”,戲曲的“百花爭艷”都在這里顯現著。
冬天里,關著雕花木門的書局從外面看就已經彰顯出一種文雅氣質?;蛟S是因為屋子的前身是同治時期的全晉會館,這一百來年的老建筑總是顯得古樸而厚重。
而書局的低調,也如同這老宅,別看陳設新,卻是姑蘇城內的老書店了。它于1993年便已成立,先在公園路多年,之后搬到中張家巷。最早之時百花書局由江蘇、浙江、上海評彈工作領導小組創(chuàng)辦,成立之初為播惠廣大評彈愛好者,以饗評彈文藝資源?,F隸屬于蘇州戲曲博物館(中國昆曲博物館、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主要經營昆曲、蘇州評彈、京劇以及其他地方劇種的相關圖書和音像制品,同時兼營戲曲理論書籍和戲曲院校教材。
進了門,果然室內也是極安靜的。略微走一圈,就能感受到書局鮮明的特色。作為蘇州最老的一批書局之一,又隸屬戲曲博物館,書店在戲曲資料方面頗為資深,不僅在國內,甚至國際上也是聲名遠揚的,尤其是評彈和昆曲方面。
如書架上的《中國昆曲論壇》,系蘇州本土出版,堪稱目前國內昆曲界最專業(yè)權威的雜志,百花書局獨家收藏,獨家出售。這里還最全最完整的《蘇州雜志》。
二十多年來,這里積累的不僅是豐富而珍稀的昆曲類書籍,影音資料,更積累了一大批愛好昆曲,愛好評彈的資深書客。找昆曲資料,到百花書局,這是大家的默契。
除了書籍,這里還有不少戲曲類的文創(chuàng)產品,而它們的最獨特之處,便是能最優(yōu)化利用昆曲博物館的資源,做出自己的新詮釋。
在百花書局,戲曲在以別的方式傳播傳遞,正是因為書店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信息的流動平臺。因此,書店與全國各大昆曲院團、江浙滬各評彈團、昆曲評彈院校及廣大昆曲評彈業(yè)余社團開展密切合作,多方渠道為廣大戲曲愛好者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服務。
自2018年起,百花書局開始走出去,分別參展了“第七屆中國蘇州文化創(chuàng)意博覽會”,策劃了“溫故知新——故紙陳堆里的舊時書香”主題展覽參展“第八屆江蘇書展”,2018“北京設計周”以及蘇州首屆手帳集市。以其獨特自成的風格調性,廣受社會媒體關注與讀者群眾青睞。以“平等、互動、分享”為活動主旨,創(chuàng)立“百花耕讀會”閱讀品牌,一系列活動更是吸引了眾多讀者和市民。此外,建立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公共宣傳平臺,加強線上傳播,定期舉辦線上互動活動,如“尋找’書柜代言人’”等。
百花書局,不僅僅是一家書店,它更是戲曲愛好者的精神棲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