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友梅
夏日的一天黃昏,天色灰蒙蒙的。從浦東新區(qū)合慶鎮(zhèn)的“和諧”小區(qū)里躡手躡腳走出來兩個小青年,急匆匆地向東灘邊走去。這兩個小青年是誰?
走在前面的名叫張曉林,是個初中生,他身手敏捷,疾跑如飛。從讀小學(xué)開始,他就協(xié)助“反扒”警察抓到過好幾個小偷。他立下志向,長大后當(dāng)警察,做個“反扒”“捉賊”的能手。
走在后面的是曉林的表哥夏春輝,是個大學(xué)生,白皙的國字型臉盤上一雙大眼睛深邃有神,透出一股精靈氣。他總在寒暑假幫外婆干活,常被全家夸贊。為此曉林還真有些嫉妒,總想什么時候也露一手讓大家瞧瞧,也夸獎自己幾聲。
今天夜里,兩個小青年是去捉賊!
原來,張曉林的外婆家住在靠近海邊的合慶鎮(zhèn),盡管早早搬進(jìn)了村鎮(zhèn)集中規(guī)劃的“和諧苑”,但靠近東灘邊還有幾分自留地,種著不少蘆粟。民間有話:家種甜蘆粟,郎中繞道走。這蘆粟又稱“甜高粱”,長得像一根高高的蘆葦,當(dāng)頂頭秀籽、籽粒泛黑時,就可從根部把它割倒,斬成一節(jié)一節(jié),剝?nèi)ネ饷娴挠财?,吃起來又甜又爽口,解渴通氣,連疾病也少生。
今年暑假,張曉林又來到外婆家。每天傍晚表哥總要到東灘邊的自留地里割來一捆蘆粟,讓張曉林敞開肚皮享用。
表哥春輝悄悄對外婆說,近來有人偷割田里種的蘆粟。他準(zhǔn)備今天夜里去東灘邊蹲候,搞個水落石出。外婆再三叮嚀:“割去幾根蘆粟,沒什么大不了,千萬不可過分?!?/p>
聽說夜里要去抓賊,曉林的心像臘月的井水——熱乎乎的,這可是他的看家本領(lǐng)、拿手好戲。曉林央求表哥讓他一起去。表哥答應(yīng)了,但反復(fù)告誡要曉林聽從他的指揮。
天黑以后,兩人帶上手電筒和尼龍繩,悄悄地來到東灘邊,隱藏在田地中。天空中只見星星沒有月亮,遠(yuǎn)處的青蛙,近處的草蟲,唏唏噓噓、嘰嘰呱呱叫成一片。
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由遠(yuǎn)而近傳來了腳步聲。不一會兒,前面出現(xiàn)了一個人影,漸漸向種蘆粟的田邊靠近。張曉林心中又是緊張又是高興,緊張的是馬上就要露一手,親手抓個賊;高興的是,只要小偷動手,是甕中捉鱉,絕對逃不掉。前面的人影不是很高大,兩個人抓一個小偷,是三個指頭捏田螺,穩(wěn)捉穩(wěn)拿。正在這時,只聽見田里嚓嚓幾聲,幾根高高的蘆粟黑影隨聲倒了下來。曉林像箭在弦上,只等表哥一聲令下。然而表哥遲遲沒有動靜,曉林用手敲了一下表哥,表哥的手電筒“刷”地亮了,光束直射小偷?!鞍?!這不是鄰居劉二根嗎?”張曉林差點(diǎn)叫出聲來。正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只聽見表哥輕聲說了一句:“快跑!”拉起張曉林飛快地從旁邊一條田埂上奔了回去,就在一眨眼的工夫,兩個人已跑出了百多米遠(yuǎn)。
等兩人喘勻了氣,張曉林厲聲責(zé)怪表哥:“怎么不抓小偷,卻是我們逃跑?這么好的抓賊機(jī)會錯過了,而且我們反而逃得這么快!”
表哥卻平靜地說:“回家吧,放比抓好?!?/p>
“連小偷的毫毛也沒碰到一根,怎么放比抓好呢?”張曉林的語音忍不住提高了八度。
表哥揚(yáng)了揚(yáng)手電筒神秘兮兮地回答:“你仔細(xì)想想吧?!?/p>
張曉林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家,他迷迷糊糊躺在床上,決定再到東灘邊田里去看看。這時夜幕已重重垂下,晚風(fēng)習(xí)習(xí),樹影婆娑,葉子沙沙作響,陰森森的。他一個人獨(dú)自來到田邊,只見小偷劉二根還在割蘆粟。他心里恨啊,真是賊心不死!他一下子躥了上去,把劉二根摁倒在地,雙手反捆了。劉二根跪在田里,渾身哆嗦,頭磕的像雞啄米,不停求饒:“下次再也不偷了,下次再也不偷了?!笨吹絼⒍臉幼?,張曉林也于心不忍。突然,劉二根掙脫尼龍繩,撿起掉在田里的菜刀,拔腿欲逃。張曉林抓住劉二根的左手,劉二根握刀的右手順勢砍了過來,正砍在張曉林的額角上,一股鮮血從頭上淌了下來,張曉林嚇得哇的大聲叫起來。外婆、表哥從隔壁匆匆趕過來,急切地問:“曉林,曉林!出了什么事?”張曉林睡眼惺忪,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他……他用刀砍我……”啊,原來是一場噩夢哩!
張曉林突然眼前一亮,恍然大悟,他高聲歡叫起來:“知道了!知道了!”
表哥問:“知道什么了?”
“我知道你為什么不去抓小偷,反而拉著我飛跑回來了?!?/p>
“是嗎?”表哥說,“說說看!”
“如果當(dāng)時就把劉二根抓起來,小偷的帽子就摘不掉了,日后讓他如何做人呢?如果劉二根反抗,一念之差,可能會釀成大禍,雙方都付出沉重的代價?!睆垥粤秩滩蛔≤E起大拇指,“表哥,你手電筒照的好,此時無聲勝有聲!”
“這叫‘捉放曹,點(diǎn)到即止。”表哥說。外婆也不住點(diǎn)頭:“能從中悟出道理,說明曉林懂事了!長大了!促進(jìn)鄉(xiāng)風(fēng)文明,就要用和諧的方法。”
表哥點(diǎn)頭:“錯誤能毀掉一個人,也能重塑一個人,我們要盡量拉一把,不能往死胡同里趕!”接著,曉林又從表哥嘴里知道,劉二根是外來戶,過去曾經(jīng)和父親相依為命,依靠拾荒過日子。現(xiàn)在他們已借住和諧村,由于勤勞,鄰里關(guān)系也融洽。最后表哥嘆了口氣說:“我知道他爸爸最近身體有病,也許嘴饞要吃甜蘆粟,況且劉二根已經(jīng)受到教育了。我相信我的手電筒一定會照亮他的心!”表哥的話,近情近理,一字一句都如石投井底,在曉林的心中激起陣陣?yán)瞬ā?/p>
果不出表哥所料,兩天后的早上,張曉林開門,看見門上插了一封信。打開信封,只見信紙上面恭恭敬敬寫著四行28個字:
感謝兩位放一馬,丑事終究未聲張。
留我面子心慚愧,從今定把新風(fēng)揚(yáng)。
離開外婆家的第二天,張曉林與表哥特地去割了一大捆蘆粟,又買了水果,去看望劉二根的父親。劉二根感動不已,三個人來到新農(nóng)村農(nóng)民住宅的小區(qū)門口,圍著一塊刻著“和諧苑”三個字的大石頭合了影。
是啊,創(chuàng)文明、促和諧,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學(xué)會用“手電筒”去照亮他人的心!
(題圖/王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