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最近幾個月,ETC有多火,無需多說,很多人都能體會。對有車一族而言,隔三岔五就要被“裝ETC了嗎”這句很魔性的臺詞一遍又一遍地拷問靈魂。
體會最深的,應該是高速人和銀行人,一聲聲地喊著“不裝ETC,排隊兩行淚”,喊到喉嚨沙?。灰槐楸榈卦谂笥讶λ⑵痢把b了ETC,秒過加優(yōu)惠”,刷到身心疲累。聽上去有些戲謔,但對他們付出的辛苦、承受的壓力,我們不但應該充分理解,而且應該抱著深深的敬意——甘愿也好,無奈也罷,他們不遺余力地奮戰(zhàn)在推廣發(fā)行ETC的第一線,干的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在我國,ETC并不能算新鮮事物,實現全國聯(lián)網已有幾年光景,發(fā)展卻一直不溫不火。之所以一夜間被推上風口,除了政策的紅利,離不開行業(yè)多年的積累和鋪墊。簡單地說,今天強推ETC,一是因為撤站有需要,二是因為它足夠“好”。
撤站需要ETC,是技術路徑選擇的結果。經測算,為了車輛通行夠快、不堵,必須推廣普及ETC車載裝置,不但要裝,還要裝得夠多;不但要裝得多,還要確保高使用率。否則,撤站這項重大舉措,就達不到預期的良好效果。
說ETC技術足夠“好”,既不是因為它最先進,也不是因為沒有同類技術可以替代,而是基于我國電子收費現狀等因素科學權衡,它性價比更高、生命力更強,更適合擔此重任。
然而,這還不是它全部的“好”。不夸張地說,撤站只是個序曲,借助ETC的普及,全國高速將真正實現“一張網”,而且是預留了廣闊發(fā)展空間的“會進化的網”,這堪稱下了一盤著眼未來的好棋。對此,本期“第一觀察”會有更詳細的論述。
除此之外,關于《風口上的ETC》,我們還有太多話要說:為了求取共識,加強宣傳,我們要厘清“ETC占據撤站‘C位’”的來龍去脈,要科普、要答疑;針對推廣過程中公眾的誤解和確實存在的問題,要澄清、要研究、要破題;在“實戰(zhàn)”層面,江蘇的“五大戰(zhàn)役”、河南的“自我加壓”,都反映了廣大高速人在這場攻堅戰(zhàn)中的主動作為,有智慧、有擔當、有勇氣。
毫無疑問,ETC全面普及是大勢所趨,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隨著政策利好的不斷釋放和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完善,許多問題都將迎刃而解。與此同時,隨著ETC裝置被一部一部安裝在用戶的車上,“智慧公路”的概念也會慢慢從專家們的PPT中走出來,開始落地。以全面推廣ETC為契機推開的智能交通的大門外,將會有更多令人期待的驚喜。到那時,我們回首來路,也許會發(fā)現,今天這場“全民運動”,拉開的是一個新時代的序幕。
你看,ETC中文名叫“電子不停車收費”,事實上,不停的,除了車,還有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