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和瑞士著名教授、著名漢學家、德國弗萊堡大學漢學系終身教授勝雅律(Harro von Senger)相識,他把中國的三十六計介紹到西方,用十七種文字出版,不過書名不是《三十六計》而是《謀略》,成為在西方深受歡迎和暢銷的一本哲學書,他因此聞名世界。
我深為勝雅律熱愛中國而感動,更感動于他愿意作為中國文化的使者,把中國的《三十六計》和《紅樓夢》等中國的古典著作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介紹到西方世界。一來二去,我們成了筆友,忘年交。他詳細介紹了癡迷中國文化和三十六計的起源。
勝雅律出生在瑞士威勒采爾的一個書香之家。1963年中學畢業(yè)那年,他在父母的朋友家第一次接觸到了中國漢字,并且一見鐘情。那年秋天,他進入蘇黎世大學法律系學習,不久,又到漢語系學中文,雙管齊下,同修兩門專業(yè)。1971年,勝雅律通過國家律師考試,成為一名律師。但是他卻沒有沿著自己鋪平的道路前行,為了圓他的中國夢,他來到了東方,先后在中國臺灣、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留學。一次很偶然的機會使勝雅律接觸到了三十六計?!芭_北師大國語中心的老師有一次突然跟我說‘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于是我就問老師,其他的三十五計策是什么?結果老師說:‘你問住了我,我也不太清楚。當時我住在臺大法學院的男生宿舍,周圍都是中國同學,因此我就問過他們,知不知道三十六計。過了兩三天,有一個同學拿著一張紙,在紙上他自己親手寫的三十六計計名。過了幾個星期,我和另外一個同學去一家書市,忽然這個同學從一個書攤拿了一本書,說:‘這是關于三十六計的書,你不是對它感興趣嗎?于是我就買下了這本書,這就是我的第一本關于三十六計的書。”勝雅律笑著回憶說。
勝雅律1975年到1977年曾在北京大學進修歷史和哲學專業(yè)。他親歷了中國社會的動蕩和變革。在那兩年中,毛澤東主席逝世,“四人幫”被打倒,前所未有的變革正在來臨。第一年,他選修的是歷史系,上的第一課是批林批孔,分析孔子的階級立場。他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在瑞士蘇黎世大學上課的時候,從來沒有聽到過階級分析這個問題和認識社會的方法。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他越來越認識到三十六計的重要性。他發(fā)現在報紙上和北大的大字報區(qū),充滿各種批判所謂“死不改悔走資派”的文章,但是文章里面從不提所謂的“走資派”的犯法行為,批判文章沒有任何法律依據。文章中充斥著“計謀”,即攻擊政治對手的文章不批評對方犯法,而批評對方耍了某某計謀,或稱“陰謀詭計”。1976年秋,毛主席逝世不久,他發(fā)現中國的報紙突然變了調子?!度嗣袢請蟆返纳缯撌?,“要搞馬克思主義,不要搞修正主義;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彼X得,不好好研究三十六計,就不懂中國的社會和文化。于是,他潛心鉆研,把古漢語的難關一一攻克。在北大的第二年,他選修的是哲學。作為法律專家,他想通過哲學了解中國如何運行。這期間,他發(fā)表了不少文章,介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重要作用?;貒?,他就根據多年的研究,結合西方的哲學,開始了構思《謀略》一書的框架,把三十六計作為核心故事,擴展為東方人認識世界的方法和方法論。
隨著研究的深入,勝雅律開始用三十六計的眼光觀察西方社會的一些現象,對西方社會現象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說:“我開始認識到三十六計不僅僅是中國的東西,它有普遍的全球性的認識價值,可以更好地認識社會與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我寫的《智謀》上冊中,我選了許多西方世界的例子,將三十六計這門中國學問加以全球化?!?/p>
瑞士漢學家勝雅律先生被譽為西方智謀學的領軍人物。他花了數十年的研究之后,發(fā)表了第一本給西方世界介紹中國的三十六計的書。1988年,《智謀》上冊德文版在瑞士出版,一時洛陽紙貴,多次再版,并先后被譯成荷蘭文、意大利文、中文、英文、法文等12種文字,全世界發(fā)行量達到50萬冊。
勝雅律在寫《智謀》上冊的時候,三十六計只寫了十八計,由于當時不知讀者是否歡迎,所以沒寫全。也算是略施小計,投石問路??吹阶x者已被吸引,很喜歡這本書,他于是在2000年又出版了《智謀》的下冊。被譯成17種文字,全球發(fā)行量超過了百萬。2006年8月,《智謀》上下兩冊的中文版在北京出版,回到了“三十六計”的故鄉(xiāng)中國。
在2014年9月中旬,他和夫人來北京參加會議,我們一起參加了一個宴會。70多歲的他,瘦高,盡管白發(fā)蒼蒼,但是,面色紅潤,精神矍鑠。席間,他用富有磁性的男中音為大家朗讀了一篇他事先寫好的中文賀詞,寫的是中國和瑞士友好的話。他的中文發(fā)音標準,而且非常喜歡用成語,四個字的成語,在他的談話中非常頻繁出現。宴會后,我送給了他三本書,我的這三本英文書分別是小說《The Hell and the World》、散文集《UP-Streaming》、詩歌集《The Songs of Harmonization》。勝雅律欣然收下,并表示帶回瑞士后好好細讀。
然后我陪他們夫婦瀏覽北海公園,并送他們到他們要去的賓館。途中,他問我最早接觸《三十六計》的時間,我告訴他:“是在高中的時候。”他說:“不對,那時候你們國家在批林批孔,沒有印刷出版《三十六計》。只是在軍隊高層中有一種參考資料。”我說:“您說得對,我讀的就是那本豎版的藍色封面的參考資料,一本線裝書。但是當時我看不懂,都是古漢語。直到大學時學習了古漢語,才明白里面的意思?!?/p>
他笑了,點頭稱是?!熬褪悄莻€藍色封皮書。《孫子兵法》和古代的《三十六計》太偉大了。你們中國人是不是都喜歡計謀?”
我說:“不能這樣說,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計謀。計謀這個詞,是個貶義詞。優(yōu)秀的軍事家和領導者講究謀略。普通人不需要這個。壞人總用計謀?!?/p>
他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你的回答滴水不漏,堪為我?guī)煛!?/p>
我說:“折煞我也。我至今對《三十六計》一知半解。您是我的老師,我要向您學習?!?/p>
他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凡事在于謀?!?/p>
通過讀他的書,我發(fā)現他的《謀略》不僅僅是介紹中國的三十六計,而是一門體系性的哲學。他是目前西方最有名的謀略學專家。中間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是:當問到中國學生,三十六計哪計最好???學生們的回答是“走為上計”。中國人認為“走為上”最符合大家的心理需求。但是德國人卻有另外解讀,如德國前總理科爾給勝雅律寫信,表揚他這本書很好,謝謝他,中間就提到說,德國人認為中間哪個計最好?德國人的回答是第四計,以逸待勞。外國人認為以逸待勞是最好的計??梢娢幕臎_突在這里是特別有意思的。并且《智謀》雖然講的都是中國的故事,但是里面還用了大量的西方的故事,什么《格林童話》啊,什么克林頓和萊溫斯基啊,什么《圣經》中的故事啊,都有。所以是一本很好玩很好看的書。
勝雅律很幽默,自稱是“來自瑞士的工農兵學員”,重視和研究中國式馬克思主義的“矢志不渝者”。他喜歡中國的諺語:“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聞雞起舞”“業(yè)精于勤”是他的座右銘。
勝雅律對文學的研究也十分深入。他的文章對《紅樓夢》和《尼伯龍根之歌》里的謀略的初步比較十分受西方學者的推崇,其中核心觀點是,中國的《紅樓夢》比德國文學巔峰之作、又稱為“德國民族的史詩”《尼伯龍根之歌》要好,盡管兩部書都是影響巨大的經典之作,深深影響著東西方文化。
《尼伯龍根之歌》講述的是隱身衣的故事,西格弗里是桑騰國王的兒子,得到尼伯龍根的寶物,其中包括一件隱身衣,穿戴它的人,可獲得相當于12個男人的力量,還有一柄鋒利無比的巴爾蒙劍。他用巴爾蒙劍殺死了一條毒龍,并用龍血洗浴,因此刀槍不入。他用隱身衣幫助勃艮第國王贏得勃艮第戰(zhàn)役,用隱身衣幫助勃艮第國王娶到想要的妻子布倫希德。同時,他的條件是允許他娶勃艮第國王的妹妹、美麗的克琳希德。他如愿以償。但是后來,王后布倫希德與小姑子克琳希德結下死仇,克琳希德說出了是西格弗里用隱身衣幫助勃艮第國王娶到布倫希德這一實情,讓王后布倫希德非常生氣,非常悲傷。王后布倫希德的貼身衛(wèi)士長哈根決心為王后布倫希德復仇。但是,他沒有能力打敗西格弗里,就騙天真的克琳希德把西格弗里的衣衫縫上補丁,標出英雄唯一的要害,因為西格弗里在沐浴龍血時一片菩提樹葉粘在后背心處,那里是他唯一可被刀槍刺破的要害。哈根跟隨西格弗里到森林狩獵,當西格弗里俯身小溪喝水時,哈根用長矛從后背心處刺死了英雄西格弗里。第二天克琳希德在屋前發(fā)現了丈夫的尸體,后來得知兇手是哈根,追悔莫及。她守喪多年后,嫁給了匈奴國王艾柴爾,并請求兄弟帶功夫高強的武士和匈奴兵一道攻打勃艮第。但是哈根富于謀略,警告匈奴兵不要輕舉妄動,并派出三千武士前去挫敗克琳希德的計劃。就這樣三千武士出發(fā)了,被稱為“伯尼龍人”。克琳希德并沒有做到笑里藏刀,冷淡接待家鄉(xiāng)的“客人”,暗地里殘酷的大屠殺開始了,匈奴兵屠殺了三千伯尼龍人,揮師劍指勃艮第,只有哈根逃脫了。但是,克琳希德帶人緊追不舍,最后用西格弗里的巴爾蒙寶劍砍下哈根的首級。然而,匈奴國王艾柴爾的老將震驚于眼前所見,認為克琳希德是殺人嗜血的邪惡之人,特別是她為一己私仇,害得兩國損失了四萬將士的生命,于是將美麗的克琳希德斬首。《尼伯龍根之歌》的結尾:“這篇故事就此告終,這就是尼伯龍根族的慘史?!?/p>
勝雅律認為,《紅樓夢》在文學造詣方面更勝一籌。他認為書中成功塑造的王熙鳳足智多謀,王熙鳳“瞞天過?!边B環(huán)使計,迫使賈寶玉成婚,用的是“偷梁換柱”之調包計。而偷梁換柱之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五計謀。賈寶玉由于癲瘋,沒有察覺,成為王熙鳳謀略之下的無助受害者。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王熙鳳雖然在許多地方用智謀占盡了便宜,但是最終“反誤了卿卿性命”。
勝雅律認為,《尼伯龍根之歌》中的主人公西格弗里穿隱身衣,也用的計謀是“瞞天過海”,贏得了艱險的勃艮第之戰(zhàn),并贏得愛情。但是他對美麗的妻子克琳希德和盤托出一切秘密,包括自己唯一的要害。而美麗的克琳希德卻是頭腦簡單之人,不經意間,向心懷詭計的哈根透露了丈夫要害的秘密,使哈根得以在激烈的肉搏戰(zhàn)中戰(zhàn)勝了無敵的西格弗里??肆障5氯鄙僦\略,“笑里藏刀”之計運用不成功,由于鋒芒畢露,“打草驚蛇”,勃艮第人保持了戒備。她不得不使用“調虎離山”之計,把哈根從其他勃艮第人中孤立出來,她的報仇計劃才得到實現。但是她不像王熙鳳那樣有“奇謀”,導致了可怕的大屠殺,匈奴兵和勃艮第人共計有四萬多人戰(zhàn)死沙場,才最終孤立了哈根,才戰(zhàn)勝了哈根。她是通過一系列殘忍行徑才達到目的,所以也為自己被砍頭埋下伏筆。
冤冤相報何時了,這是《尼伯龍根之歌》主題上的先天不足,智謀缺乏,導致人物不夠豐滿。而《紅樓夢》人物豐滿,“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王熙鳳用巧計謀,屢屢得逞,“欲擒故縱”,毒設相思局,害死了癡情的賈瑞。鐵檻寺老尼凈虛,要幫長安府太爺的小舅子搶親,王熙鳳為了人家3000兩銀子的賄賂,通過關節(jié),暗地使對方逼婚,“隔岸觀火”,以勢壓人,結果害得金哥和王守備的兒子雙雙自盡。用“連環(huán)計”和“借刀殺人”害死了尤二姐和她肚子里的孩子,最可憐的林黛玉也因其“調包計”含恨而亡。小說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鮮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勝雅律的結論是:“《紅樓夢》與《尼伯龍根之歌》的對比,顯示出中國與德國文學作品在謀略能力和謀略意識上的巨大差別?!赌岵埜琛啡绱巳狈χ腔叟c機敏,卻在德國一段時期享有如此的盛譽,甚至成為‘德國民族史詩,這令人困惑不解。”他甚至直言不諱,“在我看來,在21世紀的今天,《尼伯龍根之歌》只能作為負面教材,戲劇性地體現出復雜的人際關系中缺乏謀略的可怕后果?!?/p>
兩相對比,讓人感受到了中德文學的落腳點。
責任編輯 王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