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衡山
讓薩勒姆(Salem)聞名的是1692年發(fā)生在這里的“驅(qū)巫案”。而就這個小城鎮(zhèn)的發(fā)展歷史來說,讓她曾在一段時間聞名于天下的則是其海上貿(mào)易。美國獨立戰(zhàn)爭之后,薩勒姆成為美國最繁忙的港口之一。18世紀后期的某一天,一艘滿載茶葉的貨船,緩慢地駛?cè)胨_勒姆港,船主在港口迎接船長的到來,掩映不住滿臉的喜悅。又一大筆銀子即將進入他的口袋。這艘貨船是從中國廣東回航的,此前到西印度群島買來蔗糖,之后又到中國換來茶葉。這個描述帶有虛構(gòu)的成分,不過,乾隆年間,薩勒姆與廣東的貿(mào)易確是火熱。當然,還有與太平洋沿海和非洲的貿(mào)易也熱火朝天。這讓薩勒姆在19世紀曾一度給美國政府貢獻了海關(guān)收入的百分之七,紐約是百分之二十。薩勒姆因此也產(chǎn)生了一批富翁。
如今的薩勒姆不見了港口的喧囂,到處可見的是“驅(qū)巫案”的遺產(chǎn)。這里有一所公立小學(xué)的名稱就叫做“巫術(shù)高地(Witchcraft Height)”,而薩勒姆高中的運動隊的隊名則干脆取為“巫婆”。歷史上曾被認為是吊死那些被指認為巫婆的人地點:Gallows Hill (絞刑山),則成為開展體育活動的區(qū)域。走在鎮(zhèn)上,時而也會聞到一股“巫風(fēng)”刮來,有一些店專門售賣與“驅(qū)巫案”有關(guān)的商品,店門外高高地掛起“巫婆娃”。還真佩服薩勒姆鎮(zhèn)上的人那種不怕家丑外揚的風(fēng)度,他們把歷史上的一個“污漬”轉(zhuǎn)換成了如今的文化遺產(chǎn)。
對我而言,更感興趣的是,把“驅(qū)巫案”和薩勒姆的海關(guān)情景放入其文字中,做一番生動描述的霍桑。這位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大作家是土生土長的薩勒姆人。在其聞名后世的作品《七個角的老宅》和《紅字》以及一些短篇如《年輕人古德曼》中對自己家鄉(xiāng)的歷史有一種無法忘懷、又愛又恨的情緒。正是霍桑的文字讓薩勒姆走進了很多人對美國歷史和文學(xué)的想象之中。
我們?nèi)ニ_勒姆時,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谷歌上搜索到了“七個角的老宅”博物館地址,于是就直奔那里。天空烏蒙蒙的,正在下著毛毛細雨。前一天還艷陽直照,過了一天卻是陰雨綿綿,身上感受到了陰森的冷,難道是薩勒姆的女巫們這一天都集體出動了?離目的地很近時,在路邊看到了薩勒姆港口。走近時,飄來一陣海腥味道,因為是早上,這里靜靜的,幾乎沒有一個人影。港口廣場上樹立著紀念碑,介紹這里的歷史。這個時候,不知誰喊了一聲,“看,海關(guān)”。扭頭看對面,一幢兩層紅樓,樓名Custom House (海關(guān))赫赫在目。這難道就是霍桑工作過的海關(guān)?海關(guān)大門敞開,從里面出來了一個身穿制服的人,啤酒肚凸出,臉上掛著笑容,向我們打招呼:“早上好!”原來這還真是霍桑曾經(jīng)工作過的海關(guān),現(xiàn)在則是作為美國國家公園的一個景點,免費向公眾開放。這正是意外之喜,來以前只想到要到霍桑的出生地看看,沒有想到過還能看到他在《紅字》前面的長序中描述過的海關(guān)。
海關(guān)樓
這幢建于1819年的海關(guān)樓,保存得非常完好。歷史上,這個海關(guān)運營了一百多年,可以想象,她是如何見證了繁忙的景象。工作人員非常熱情地給我們介紹,霍桑當年的職務(wù)是Surveyor (檢驗員),級別大約在關(guān)長(Collector)之下。他的工作主要是檢測到港貨物的大小和重量,然后登記入冊。他有一個專門的辦公室,整潔干凈,像模像樣的。旁邊一個房間展示出了一把巨大的秤,那個時候用來秤貨物的重量?;羯J?846年離開康科德到薩勒姆海關(guān)上任的。這個職位的獲得多半與他所在民主黨的關(guān)系有關(guān)。這個工作給他帶來了一年1200美元的收入,算是不菲。一心想當作家的霍桑實際上常被收入所困,此前,他于1841年加入了一個有著烏托邦性質(zhì)的“公社農(nóng)場”(其時,受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思想的影響,在美國一些地方盛行),投入一千美元,希望能得到一點回報,可以為結(jié)婚所用。但后來因看法不同離開了,并沒有掙到多少錢。現(xiàn)在海關(guān)這個工作應(yīng)是能解決他的日常開支問題。但是兩年后,輝格黨執(zhí)政,他被趕出海關(guān)?;羯2⒉皇且粋€政治狂熱分子,不過,對美國其時政治上的肥水分賬制還是有很多抱怨。丟掉工作后的霍桑一頭扎進小說創(chuàng)作之中,于1850年出版《紅字》,被后人認為是美國文學(xué)史上的杰作。即便是在當時,這本寫17世紀清教徒時期的愛情故事和描述女性獨立、自立、自強形象的書也引起了轟動。而對薩勒姆鎮(zhèn)上的人來說,讓他們很有點不能接受的是小說前面的長序《海關(guān)》。霍桑在這篇文字里面,用了白描的手法,諷刺了他的同事們,有饕餮者,有沾沾自喜者,也有自大自滿者,順便也把山姆大叔一同譏諷了一遍。這大大地惹怒了一些當?shù)厝?,尤其是一些對號入座者?!都t字》出版后,霍桑永久離開了薩勒姆。
其實,相比于愛默生,霍桑對作為舊思想的清教影響的批判并不是那么地絕對和激烈,《紅字》中海斯特承認自己犯下了“通奸罪”,但不愿把戀人公布于眾。她也知道自己有“罪”,但更愿意用自己的行為贖罪,而不是向她的丈夫低頭認罪,后者把自己當成了上帝,這也是為什么霍桑將其描述成了批判的對象。海斯特最終成為了眾人眼中的好榜樣?;羯O氡磉_的是,通過“罪”的意識,克服自我弱點,同時保持人性的同情。而所謂人性,在霍桑的筆下有著神一樣的光輝;《紅字》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出自海斯特,在與戀人丁姆斯代爾七年之后重新相見時,面對著眼前這個比自己懦弱的男人,海斯特說:“我們之間的行為自有其神圣所在(what we did had a consecration of its own)?!笨紤]到17世紀清教徒思想背景(按照那時的法律,海斯特要被處以極刑),需要多么強大的內(nèi)心力量,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來。顯然,在海斯特身上霍桑投射了自己強烈的浪漫情懷,有論者說霍桑把對富勒的情感放到了海斯特的身上,海斯特與丁姆斯代爾在林中相見,讓人聯(lián)想到霍桑在8月的一天在康科德“老屋”前偶遇富勒,之后歡欣交談。這兩者之間應(yīng)沒有直接的對應(yīng),但文學(xué)的情感往往是由某一個時刻觸景而生,這也是可能的?;羯ψ约汗枢l(xiāng)的態(tài)度與對海斯特的態(tài)度可有一比,一方面為歷史發(fā)生的“驅(qū)巫案”感到羞恥,霍桑的祖上有一個人是女巫案件審判法官之一,霍桑為此也感到無比羞恥,后來特意改動了他自己的名字,多加了一個字母W(原名是Hathorne,后改為Hawthorne)。另一方面,他堅定認為人應(yīng)該有“罪”的意識,這樣才能產(chǎn)生向好的動力。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黑暗”的因素出現(xiàn),這也使得他成為有思想深度的作家。海關(guān)樓的講解員對霍桑多有了解,不過,對他對同事的諷刺之語卻頗有微詞,估計,這位講解員也是薩勒姆土生土長的,要比霍桑更熱愛他的故鄉(xiāng)。
七個角的老宅
看完海關(guān)樓后,去看七個角的老宅,就在海關(guān)樓不遠處的一角。這邊有美國最古老的房子,17世紀建造的木板老房。有意思的是,有一些房子是從別處搬移過來的,包括霍桑出生地老房,移到這里和七角老宅做伴,形成了一個老房展示區(qū),自然也是美國歷史的展示地。七角老宅因霍桑的小說《七個角的老宅》(The House of Seven Gables)而聞名。那是對不熟悉薩勒姆的人而言,其實七角老宅在這里人人皆知。這座黑色尖閣樓房先是由薩勒姆的特納船長于1668年建造,傳過三代后,被英格索爾家族所得,至19世紀初,被鎮(zhèn)上的另一富人卡羅玲女士購得,她把這幢樓以及這個地方逐漸建成了一個歷史遺跡保護區(qū)。說來,這位富太太還真是做了一件好事。霍桑的一個堂姐是英格索爾家族的,他時常被請到這間大宅子里,聽到了不少有關(guān)這間房子的歷史傳說。1851年霍桑出版《七個角的老宅》,把一個鬼魂縈繞的故事搬進了這個屋子。故事發(fā)生在霍桑生活的當下,但源頭可追溯到“驅(qū)巫”事件的17世紀,七角房這塊地的原主人被后來者品卿上校(Colonel Pyncheon)所誣告,被指證為巫婆(這是一位男巫婆),這個不幸者被處以絞刑,脖子上被套上繩子前,他對圍觀的人說了一句話:“上帝會給他血,讓他喝下去的(God will give him blood to drink)?!贝嗽挶划敵闪艘痪渲湔Z,后來果然成真。品卿上校在這個地方建起了七角房,在房子建成當天請人來慶祝,但眾人來到后發(fā)現(xiàn)上校坐在椅子上,死了。兩百年后類似的事情也發(fā)生在品卿上校的后人身上,也就是小說中被刻畫為反面人物的賈法里·品卿法官(Judge Jaffrey Pyncheon)。小說結(jié)尾時,讀者會發(fā)現(xiàn),小說中的一個神秘人物、大宅子閣樓里的租客豪爾格拉夫(Holgrave)原來就是那個被誣告的被害者的后代,但是,他并不是一個要將“咒語”進行到底的壞人,而是盡力幫助住在這鬼氣陰森的宅子里的品卿上校的直系后代、老處女海蓓茲巴赫·品卿(Hepzibah Pyncheon)和她的從牢房里出來的弟弟克利福德(Clifford)。小說以豪爾格拉夫與來自鄉(xiāng)村、充滿陽光氣息、幫助海蓓茲巴赫的女孩兒菲比 (Phoebe)結(jié)合結(jié)束。后者也是品卿家族的成員?;羯K剖且嬖V讀者,冤有頭,債有主,但寬容與仁慈能夠克服一切沖突。小說被稱為是哥特式作品,充滿鬼氣,時有陰森恐怖氣息從字里行間溢出,但狀物寫情細致且引人入勝,語言尤其耐人咀嚼。小說的發(fā)表讓這個七角老宅更是一夜成名。后來,卡羅玲女士按照小說描寫的樣子對老宅進行翻建,加上了原本沒有,但小說里描述的海蓓茲巴赫賴以營生的家門口小店。
參觀這個地方要收門票(看來,還是美國國家公園收歸的地方好,那些地方一般都不要門票,或者票價很低。這些由私人機構(gòu)經(jīng)營的地方都要門票,且都在十幾美元以上),也是一隊人馬聽從講解。這位講解員是一個壯年白人,留著小胡子,肚子滾圓。如果他從門口進來,估計是先看到他的肚子,然后再看見其臉。他說話時,嘴巴翹起,語速極快,須豎起耳朵才能聽個半懂。不過,這位大肚子壯漢很是幽默,把個七角宅子來歷的故事講得活靈活現(xiàn)。他把我們帶到一個七角屋的模型前,不知怎么地手一動,一個角就拆卸下來了,再一動又一個角被拆卸。原來,七角屋早先并沒有七個尖角,都是后來一個一個翻修上去的。這其實就是歷史走過的痕跡。走入屋里,發(fā)現(xiàn)地面與房頂距離很短,個子高的人只得彎腰低頭,房子是木頭結(jié)構(gòu),有些地板還真是三百年前的原木。樓上樓下兩層再加閣樓,但沒有發(fā)現(xiàn)可以上樓的地方,正在納悶間,只見這位大肚子老兄,順手打開身后的一扇小門,露出一個門洞,里面有一個扶梯通向二樓。于是,大家挨個爬上很窄的扶梯,這讓我想起了國內(nèi)的老電影《地道戰(zhàn)》中的一些鏡頭。上到二樓后,馬上想到這位肚子滾圓、身體橫長的老兄能上得來嗎?沒想到,盡管是最后一個,他很輕松地上來了。還真有本事!從二樓的小窗戶看出去,遠處就是海了。當年的特納船長是不是時常在這里看海?品卿上校死時坐的那把椅子是不是也靠窗戶?其實,窗戶外面只是白茫茫一片,看不清什么。只是,歷史、現(xiàn)實、文學(xué)想象此刻都走到了一起。
看完七角屋再看霍桑故居。1750年建,1958年搬移到這里,還真佩服他們的搬移功夫,此房看上去絲毫未動過。不過,還是覺得搬移了原地,歷史似也就不存了,房子完全變成了展示館,擺著19世紀的家居和霍桑的畫像,好似只是給人觀賞而已,找不到霍桑曾經(jīng)留下的足跡。為了想成為作家,霍桑曾經(jīng)在自家房子的二樓隱居了十二年,讀書寫作,吃飯時都要姐姐把他叫下來。如今很難想象他埋頭寫作的影子。
霍桑故居
薩勒姆以出“女巫”聞名,也有幾個與巫婆歷史有關(guān)的博物館。此時,蒙蒙細雨已經(jīng)變成了嘩嘩大雨,撐著傘,我們在一家外表看上去有點像城堡的女巫案歷史館外面排隊進場。場館門口的墻上貼著一張表,上面是被指控為女巫、被處死以及受到傷害的人的名單。1692年2月到翌年的5月,有兩百多人被指控與巫術(shù)有關(guān),19個人被判有罪并被處以絞刑,其中14個女性,5個男性。這是美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女巫審判案。二百五十年后,1953年著名劇作家阿瑟·米勒把這段歷史寫進了他的作品《薩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他使用了文學(xué)的手段,把歷史上的兩個人摻入到一段戀情關(guān)系,以突出劇情的沖突和發(fā)展。總體而言,米勒的劇本很能反映當時的情況。被判死刑的人中,有一位不認罪,被活活用“壓刑”處死,也就是把大石塊一塊一塊擱在他的身上,直至壓死。米勒劇中有生動表現(xiàn)。女巫案源自幾個突然生病的女孩兒,因為找不到病源,醫(yī)治無效,于是被認為是魔鬼纏身,驅(qū)魔(巫)成為醫(yī)治的重要手段。當然,這首先在于相信魔鬼的存在,對于清教徒們來說,這是他們深信不疑的。但是,這種信仰同時也是一種世界觀,米勒在劇中指出,“我們把魔鬼視為我們這個令人尊敬的宇宙觀的必要的一部分。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分裂的帝國,其中有一些觀念、情感和行動是屬于上帝的,另有一些則是屬于魔鬼的。(we conceive the Devil as a necessary part of a respectable view of cosmology. Ours is a divided empire in which certain ideas and emotions and actions are of God, and their opposites are of Lucifer)”這種不是即是的思維模式構(gòu)成了驅(qū)巫案的思想基礎(chǔ)。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源自宗教絕對觀的思想并沒有隨著歷史的啟蒙和開放而自動消失,相反,一直存在,且時而重顯。米勒的劇作實際上是用歷史事件來映射其時正鬧得火熱的麥卡錫主義和美國的冷戰(zhàn)反共思維。
女巫案歷史館實際上是一個人物原型展示館,觀眾坐在中央,四周臺上是一個一個場景模型,有人物塑像。先是全場一片漆黑,之后燈光依次打在各個場景上,有旁白解釋說明事件的來由,就像是看木偶戲一樣。不過,確實還是挺有生動感的。女巫案之所以會牽涉到這么多人,與人性中的惡也有很大關(guān)系。很多人因為與他人或鄰居有隔閡,就指控他們?yōu)槲灼?,加上法庭只聽一面之詞,很多人被無辜牽連,一些人承認與魔鬼有聯(lián)系,則被釋放,因為被認為承認了錯誤,還有救。另有一些人,堅決不承認與魔鬼有染,則被判處絞刑。這些人其實是真正的有信仰者。薩勒姆鎮(zhèn)上有一處紀念被處死的人的場地,在一個墓地邊上。長方形的形狀,用石塊壘成,每一石塊上刻有被紀念者的名字,有一些石塊上放有鮮花,邊上有一頁紙張,上書“紀念我們的先祖姨媽”云云??春?,讓人很是感動??磥恚€是有不少后人來此表達他們的哀思。正如霍桑在其書中把驅(qū)巫案作為批判與靈感發(fā)動的對象,薩勒姆這塊土地上的居民也不會忘記曾經(jīng)發(fā)生在其先人身上的奇案,無論是作為文化遺產(chǎn)還是作為反思對象。
開車回去時,路過鎮(zhèn)上的大街,不經(jīng)意間看到了霍桑的雕像,等下次再同他見面時,會是在課堂上了。與他聊起的話題肯定就會更多了。
霍桑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