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 王 翠
(九江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7)
工匠精神倡導的是愛崗敬業(yè)和修身養(yǎng)性,這與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謀而合,在教學過程中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打造工匠精神文化品牌,這對于學校和學生的發(fā)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這一時代背景之下,所謂的新時代工匠精神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愛崗敬業(yè)、精益求精、協(xié)作共進和追求卓越。愛崗敬業(yè)所強調的是執(zhí)業(yè)精神,精益求精和協(xié)作共進是指品質精神和團隊精神,而追求卓越更是強調創(chuàng)新精神,這四種精神對于個人的修養(yǎng)和發(fā)展都是有著非常大的影響[1]。當前時代的高速度發(fā)展離不開工匠精神,高職院校的學生有著一畢業(yè)就要步入社會的特點,在學校有工匠精神即好的職業(yè)修養(yǎng),對于社會和企業(yè)的管理和發(fā)展都會是很關鍵的。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將工匠精神與專業(yè)教學和素質教育完美的融合,這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育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因為在工匠精神中所包含豐富的職業(yè)道德內容,它能夠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轉變。
當前是網絡信息蓬勃發(fā)展的時代,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效果甚微,急需更新,高職老師要緊跟時代,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改變上課的方式,“填鴨式”的教學不適用于新時代的高職學生,這非常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老師要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來更新教學內容和方式,以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為基礎,結合當前時代的熱點和最新思想動態(tài),滲透工匠精神,不斷豐富教學內容。老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夠只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教學,而更加要注重工匠精神運用到實踐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2]。比如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可以開展一些關于思想政治知識競賽活動,通過設置一定的獎品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更為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廣度,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了解工匠精神。
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性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特別是在高職院校老師,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要不斷豐富政治思想教學內容。老師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充分了解當代學生和時代的特點,只有通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這樣才能夠提高最終的教學效果[3]。一方面,招聘教師時要引進高水平的人才,老師是學生在學校最好的榜樣,老師有好的師德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對在職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和培訓,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系統(tǒng),為了能夠更好地將工匠精神滲透進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首先需要老師對工匠精神的內涵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將工匠精神完美的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
每個時代有著不同的時代特征,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充分結合當今時代的發(fā)展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不能夠千篇一律,要緊貼時代的特點,不斷進行更新發(fā)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聚焦時代的主題,不斷進行豐富,加強對國家時事熱點的關注,特別是對于相關政策的變動,國家相關戰(zhàn)略思想的變動都是思想政治學習的重點思想內容,比如十九大報告中所強調的“工匠精神”,老師在課堂上要加入工匠精神的教學,從而讓學生了解工匠精神,充分了解當前時代思想的動態(tài),引導學生爭做工匠精神的弘揚者和踐行者。在課堂上對最新內容進行貫通。當今時代是一個強調工匠精神的時代,工匠精神中又包含了很多的良好的品質和精神,這不僅豐富了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而且對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著深遠的意義。
工匠精神是當前時代發(fā)展所需要的精神,這對于社會和個人的發(fā)展都是非常有力的,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效果,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師隊伍的道德素養(yǎng)和專業(yè)性、結合時代特征豐富思想政治教學內容,這有利于高職院校建設工匠精神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