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樂
文傳源是我國飛行器控制、制導與仿真學界的泰山北斗,創(chuàng)造過兩個“中國第一”:作為總設計師,他研制成功中國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北京五號”;作為總體設計負責人,他研制成功中國第一臺殲擊機飛行模擬機。
1958年6月,無人機研制指揮部成立,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前身)飛機設備系第一任系主任文傳源被任命為總設計師。一張空白的圖紙攤在研發(fā)團隊面前,文傳源用“三無”總結了困難重重的局面:一無資料、二無經驗、三無設備。來支援的蘇聯(lián)專家們都擺起手、搖著頭,說是無法為這一課題提供幫助。“這就是‘趕鴨子上架了!”101歲的文傳源噙著笑意回憶,“我這個人有個特點,向來知難而上,別人說我們做不了,我們就一定要把這個東西做出來?!?/p>
文傳源帶著科研人員連軸轉了起來,有時連續(xù)三天合不上一次眼。著陸系統(tǒng)、發(fā)動機控制系統(tǒng)等十二項課題列在計劃表上,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文傳源采取倒排計劃和順排措施,雙線進行,保證萬無一失。
無人機的起飛和降落是否順利、平穩(wěn),是研發(fā)工作成敗的關鍵,需要大量的試飛來檢驗。在被問起項目組試飛過多少次時,文傳源停頓了一會兒,默默心算,“怎么也要有一百多次吧。”每次試飛,文傳源總是一馬當先,鉆進艙里,親自調試。
1959年2月,“北京五號”無人機徐徐滑過跑道,擁抱藍天,爬升、盤旋、下降,安全著陸,中國無人駕駛飛機技術寫下新的篇章。對研發(fā)組工作表示過懷疑的蘇聯(lián)專家當即承認:“這是蘇聯(lián)三個研究所兩年才能完成的?!?/p>
1975年,文傳源擔任殲擊機飛行模擬機總體設計組組長。我國的飛行模擬機之前只能依靠進口,設計組集合起來,一起去觀摩英國生產的成品?!坝水斄嘶刎堫^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老人用了個俏皮的比喻,“他們想和我們做生意,不能做到技術完全封閉,還是要把自產的模擬機賣給我們。但他們其實也放心,覺得就我們那時的科研水平,一時半會兒也造不出來,買回去愛看就看吧?!?/p>
設計組攻關8年,1983年研制完成第一臺飛行模擬機,經國家鑒定、驗收,交付空軍使用。我國的飛行模擬機實現(xiàn)了零的突破,它啟發(fā)了文傳源學術生涯后半段的主題?,F(xiàn)在,業(yè)內將文傳源視作飛行器控制、制導與仿真學科的帶頭人。
文傳源門下精英輩出。文傳源有一句口頭禪:“我的學生是要敢拍桌子、打板凳的?!边@句話源自一次爭論,一次例行報告會上,研究生馬曉軍和同學就一個問題提出了相反的意見,兩人爭了個面紅耳赤。馬曉軍是個暴脾氣,說著說著,一只手“砰”地拍上了桌子。猛烈的拍擊聲把同門嚇了一跳,對方不說話了。文傳源沒批評馬曉軍的失態(tài),還添了把火:“他拍桌子,你也拍??!你承認自己錯了嗎!”見導師沒有生氣,原本沉默的學生也一巴掌打在了椅子上,繼續(xù)據(jù)理力爭??吹诫p方情緒高昂,文傳源發(fā)了話:“好了,大家文明討論,有什么都說出來?!痹谒磥?,讓學生拍桌子、打板凳,不是放任他們動手打架,而是鼓勵形成暢所欲言、無拘無束的討論氛圍。
1998年,文傳源和校友捐出“國家級教學一等獎”的全部獎金,設立“馭遠獎學金”。2014年,他向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發(fā)展基金捐贈10萬元,用來資助品學兼優(yōu)的貧困學生。而今,斯人雖已逝,他的風范卻長存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