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莉 盛楠
摘 ?要:“產出導向法”(簡稱POA)是文秋芳教授團隊創(chuàng)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因有效地克服了我國外語教學多年來“學用分離”的弊端,近年來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各類型外語教學實踐中。該文以行業(yè)英語一次課為例,從驅動、促成、評價這3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展示了這一理論的在高職機械行業(y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及取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關鍵詞:POA理論 ?高職教學 ?行業(yè)英語
中圖分類號:H319.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1(a)-0129-02
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英語課程教學改革以來,大學英語課程在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評估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取得了豐富的教學成果;但是,外語教學的理論研究卻相對滯后,從國外引進的二語習得理論無法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如學生英語水平兩級分化、教學內容與真實交際場景脫節(jié)等,這些直接影響了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解決本土問題,需要本土的方法,POA理論應運而生。
POA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即“產出導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團隊歷經十余年不斷探索研究,融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中國傳統(tǒng)教育經典、西方課程論和二語習得理論的精華提出的符合中國學生外語學習情況,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教學理論體系。此理論克服了“學用分離”的弊端,強調語言的實踐性,主張以用促學、以學助用、學用結合。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將“產出導向法”用于外語教學的課堂實踐,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 ?POA理論
POA理論體系分為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這3個主要部分。
“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全人教育說”構成了POA主要教學理念。“學習中心說”把教學的焦點從“學生”轉移到“學習”本身, 認為一切教學活動應該圍繞有效學習展開;“學用一體說”強調語言教學活動與語言運用緊密相連,學生應該學用結合;“全人教育說”則主張外語教學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促進學生全面均衡發(fā)展。
教學假設由“輸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性學習”和“以評促教”4個部分組成。POA教學假設強調產出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張產出既是語言學習的驅動力,又是語言學習的目標;教師提供合適的輸入材料,引導學生挑選其中有用部分選擇性地加工學習,同時引領學生邊學邊評,深化學習成果,最終實現(xiàn)語言的有效產出。
教學流程是POA理論的具體實施方法,由驅動、促成和評價這3個核心環(huán)節(jié)組成。
2 ?基于POA理論的教學嘗試
筆者以高職機械行業(yè)英語一個單元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Process的教學為例,嘗試將POA教學理論應用到高職機械行業(yè)英語課程教學中,探討POA理論的實效性。
2.1 教學目標
此次課的教學目標分為知識、能力和素質3個方面。(1)知識目標主要是語言點的學習,包括描述機床結構和機械加工過程的英語專業(yè)詞匯及表達、被動語態(tài)的用法、長難句的分析。(2)能力目標是能夠用英語簡要介紹或談論機械主要裝置和機械加工工藝過程。(3)素質目標是提高學生工作崗位專業(yè)素養(yǎng),了解并貫徹執(zhí)行機械加工行業(yè)生產現(xiàn)場6S管理規(guī)范。
2.2 教學過程
2.2.1 驅動環(huán)節(jié)( Motivating)
設計具有潛在交際價值的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產出導向法的起點。驅動任務的設計既要考慮任務場景的真實性,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此次課的驅動任務由兩個子任務組成:(1)基礎語言訓練任務,具體是一組與主題相關的詞匯(即目標詞)、被動語態(tài)和句子成分分析的單項或多項選擇題練習;(2)基于機械加工活動真實場景的口語交際任務,具體是用英語簡單介紹機械加工設備(主要是車床、銑床)的構件和基本加工程序。
口語交際任務是核心任務,根據(jù)學生所學專業(yè)今后崗位真實場景設計,他們在之前的專業(yè)實訓課程中碰到過類似場景。高職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普遍薄弱,直接完成交際任務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設計了一個基礎語言訓練任務,幫助他們順利完成交際任務。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兩個任務均安排在課前,并通過學習平臺“藍墨云班課”發(fā)布,這樣教師在課前就了解到學生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可以相應地調整課堂教學的內容。
2.2.2 促成環(huán)節(jié)(Enabling)
促成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輸入材料,并引導學生從提供的輸入材料進行有選擇性的加工學習,獲取完成任務所需信息,促成產出任務的完成。促成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直接決定學生產出成果的質量。此次課筆者設計了聽、讀、說這3個任務。
任務1:聽。輸入與主題有關的聽力材料,要求學生完成聽音辨詞和聽音跟讀兩個練習。教師播放主題相關音頻材料,學生聽音并辨認出此次課的目標詞匯,同時完成目標詞配對、填空的作業(yè)。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采用影子跟讀法(Shadowing Practice)進行跟讀訓練,學生復述主要信息,教師指導。
任務2:讀。輸入與主題有關的閱讀材料,教師通過主題討論、信息歸納、難句分析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并完成課后練習,包括5道閱讀理解選擇題、5道句型結構仿寫題和5道被動語態(tài)翻譯題。
任務3:說。此項為核心產出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寫機械加工情景劇并拍攝短視頻。具體操作步驟為:(1)學生分組準備情景劇劇本;(2)教師對劇本提出修改意見,并提示情景中需考慮加工行業(yè)生產現(xiàn)場的管理規(guī)范;(3)學生修改和完善劇本;(4)教師指導學生演練劇本臺詞;(5)學生拍攝視頻;(6)全班展示作品,集體點評。
2.2.3 評價環(huán)節(jié)(Assessing)
根據(jù)POA理論,產出的評價可以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兩種。此次課使用“藍墨云班課”APP發(fā)布練習任務,教師能夠在每項任務結束后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反饋,得到學生的學習評分,很好地實現(xiàn)任務的即時評價。情景劇視頻拍攝任務采用了延時評價,學生根據(jù)教師要求完成作品,共同討論評價標準并點評。
3 ?結語
經過一段時間POA理論的課堂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英語學習有畏難情緒、想學不得法、學習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大多學生認為操作性的學習任務,做起來比較輕松;自己完成任務時的成就感極大地增加了英語學習的信心。在階段性測試中,學生學習成績也較上學期有所提高。由此可見,POA理論的確有效地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了需要完善的地方:(1)目前機械行業(yè)英語教學大多以閱讀為主,教材和參考資料也多是閱讀文章,鮮見聽說材料,選擇貼合產出任務主題、表意功能強的材料有一定的難度。(2)產出任務的設計可以更加細化,設計明確清晰、環(huán)環(huán)相扣、多樣有趣的產出任務,引導學生“學練結合”,實現(xiàn)“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的轉變,從而實現(xiàn)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穆惠峰.外語教學的學科研究現(xiàn)狀[J].當代外語研究,2014(3):42-46.
[2] 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547-558.
[3] 文秋芳.“產出導向法”的中國特色[J].現(xiàn)代外語,2017(3):348-358.
[4] 張文娟.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驗[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2):1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