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軍
“對分課堂”從形式上看,是將“課堂時間一分為二”,一半時間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時間學生進行學習。“對分課堂”在時間上把教學劃分為三個過程,分別是講授(presentation)、討論(discussion)和內化吸收(assimilation),簡稱PDA課堂(PDA class)。具體可以細化為教師精講、學生內化、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和教師總結5個環(huán)節(jié)。
一、教師精講:充分而不過分
學習金字塔理論告訴我們: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24小時以后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精講。教師精講環(huán)節(jié),其精髓在于精講和留白,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只用半節(jié)課時間(15~20分鐘)進行講授,不留時間給學生預習,也不組織討論,教師只作引導性、框架性的講授。我在講授《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時,首先設置了一個關于“五·一”長假的教學情境,并設置了兩個問題。
情境:2019年五一假期結束,全國出游人次超1.95億,全國各大景點人滿為患,有游客崩潰大喊:我后悔了,不想玩了,我想回家。各條高速也是堵堵堵……針對旅游高峰井噴現象,不少人提出了諸如“錯峰休假”的建議,如:恢復五一7天長假;將春節(jié)假期延長到10-15天;實行“隔周三休”(一周公休一天、次周公休三天),推行中小學生春秋假制度……
設問:關于“錯峰休假”的問題,你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向國家文化與旅游部提出你的意見和建議?公民通過這些方式參與民主決策,有何意義?
學生回答后,我從“是什么: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和“為什么:民主決策的意義”兩個角度對本框知識進行了歸納總結。
教師精講環(huán)節(jié),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是“精”,教師的講授一定要充分,但不能過分,講授要精煉,突出重點難點,不能面面俱到,否則二十分鐘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學生的事情學生做,教師不要包辦代替,要將學習的權利和責任還給學生;要將功夫放在備課上,要認真鉆研,敢于取舍,善于取舍。
二、獨立內化:自知而不自見
發(fā)現學習理論告訴我們:最好的學習方式是發(fā)現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诖?,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要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獨立內化。獨立內化環(huán)節(jié),可以分為學生獨學和完成作業(yè)兩個步驟,是教師當堂給予學生一定時間,獨立閱讀教材、完成作業(yè),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深入理解,對知識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這一環(huán)節(jié)一般為6~8分鐘。在講授《民主決策:作出最佳選擇》這一框題時,為了讓學生的獨學更有針對性,我指定學生完成教輔資料中的填空題,不會做的時候再去看書。目的是通過學生動筆、看書、記錄來發(fā)現問題。在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完成教輔資料的4道選擇題,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練習檢驗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獨立內化階段,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是“獨”,要獨自看書學習,獨立完成作業(yè),既不能顯耀自己,對外展現自己的能力,也不能借助外力,求助于教師或同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部分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不知道該看什么內容,該完成什么作業(yè),毫無目的性。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必須要加強獨立內容和作業(yè)內容的針對性,可以先指定內容讓學生學習,當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后,教師才逐漸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內容進行學習和完成作業(yè)。
三、小組討論:合作而不合流
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或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是在小組內部,每位同學都要圍繞“亮(本節(jié)課的收獲)考(考考同學)幫(幫幫我)”進行討論,重點在于幫助同學解決低層次問題,凝練高層次問題,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一般為6~8分鐘。
小組討論階段,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是“說”,小組(4人)中的每個人都要將今天的收獲、體會、困惑說出來,每位同學至少要說3句話。一是亮閃閃:總結出今天學習中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賞的一個內容。二是考考你:自己弄懂了,覺得別人可能不懂的,向別人提一個問題,挑戰(zhàn)別人。三是幫幫我:把自己不懂、不會的地方提煉出來,在討論時求助同學。
小組討論階段,一定要事先做好小組合作的各種準備,包括桌椅排列、科學分組、合理分工、確定組長等。既要防止小組中“話霸”的出現,也要防止“搭便車”現象的產生。因此在具體操作時,先規(guī)定學生從“亮考幫”三個角度進行討論。如果有的小組無法討論起來,可以先從“幫幫我”入手,將自己不懂的內容、不會做的題目拿出來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對于小組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才提交到全班進行討論。
四、全班交流:對話而不對立
發(fā)現、創(chuàng)意、溝通、表達、交流,應該成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常態(tài)?;诖耍覀冊O置了對分課堂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即全班交流環(huán)節(jié)。全班交流環(huán)節(jié),就是小組內部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全班進行反饋和展示,師生通過對話一起解決。本環(huán)節(jié)一般為5~6分鐘左右。針對民主決策這個內容,有同學在全班交流的時候提出了一些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先讓其它小組的同學來解決,如果還無法解決,就由教師進行分析解決。
全班交流階段,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是“議”,通過生生對話或師生對話,解決全班性的共性的問題,通過思維碰撞,達到釋疑解惑、不斷提升的目的。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可能會出現學生提不出問題,導致課堂“冷場”。為避免這一現象,教師要做好另一手準備,即:教師準備一些題目或者一些素材,來抽查學生;或者準備一些學生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沒有討論過的話題。對于“民主決策”這一內容,我備用了一道抽查的問題,并準備了幾道課堂練習題,以備學生提不出問題的時候,對學生進行考查,這也是全班交流的一種方式。
五、教師總結:到位而不越位
反饋論認為:任何系統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可能實現有效的控制從而達到目的。因此,在全部交流階段結束以后,教師要對本節(jié)課進行總結反饋,這是教師總結知識、概括重點的重要過程,也是歸納方法、啟迪智慧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更是轉化升華、情感提升的點睛之筆。教師總結階段,不僅要對知識困惑進行總結歸納,更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評價。教師總結階段,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是“評”,既包括了對知識的點評,更包括了對學生表現的點評。既關注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也關注政治學科素養(yǎng)的落地。
責任編輯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