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義
(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北 武漢:430080)
我國自1980年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發(fā)展至今,個人所得稅已經成為了我國收入再分配體系之中的重要實現(xiàn)方式。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收入方式開始多元化發(fā)展,進而就會造成明顯的收入差距。而我國的課稅模式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但是,其在再分配的公平性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
個人所得稅最早于1799年在英國開始首次實施,至今為止已經有20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F(xiàn)階段普遍應用的課稅模式主要有三種,即分類課稅、綜合課稅、混合課稅。而各種課稅方式都具有一定的特點,適用于不同的稅收環(huán)境之中。
所謂分類課稅,就是按照納稅人的收入方式進行不同的項目劃分,并針對每一個不同的項目應用不同的計稅辦法。簡單來說,個人所得以一種各自獨立的形式分別納稅,其互相之間不會發(fā)生干擾[1]。我國個稅征收屬于分類課稅,歷年改革也僅僅是圍繞起征點作文章,自1980年確定為800元后歷經了幾次調整,2006年提高到1600元,2008年提高到2000元,2011年提高到3500元。在我國的分類課稅體系之中,納稅人個人的收入所得應該依照其收入的性質以及收入的來源進行區(qū)別劃分。并且,在我國的個稅體系之中,并不是所有納稅人的收入都需要繳納稅款。這一計稅方法有利于國家對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能夠降低征稅的成本,減少稅款流失,征稅的效率相對較高。但是,這一方式對綜合收入所得的考量不足,容易產生逃稅、避稅風險。
這一課稅模式是現(xiàn)階段國際范圍內應用最為廣泛的課稅模式。這一課稅模式主要是對納稅人在單位的納稅周期之中,對各種收入來源以及收入性質的收入內容進行匯總。針對匯總結果,首先扣除費用扣費標準的部分,之后在這一基礎上,對適用于納稅人綜合所得的稅率計算辦法進行確定,進而實現(xiàn)對稅款的計算。在這一課稅模式之下,納稅人的所有收入所得都需要納入到應稅范圍之中。這一模式能夠實現(xiàn)更好的財政收入組織職能,可以比較有效的實現(xiàn)納稅人的收入調節(jié),其收入分配相對公平。但是,這一課稅模式對應用條件具有比較高的要求,并且其實施的成本相對較高,且實施較為復雜。
這一課稅模式,可以說是由分類課稅向綜合課稅模式過渡的一種課稅模式。具體來說,就是對納稅人的收入性質以及收入來源進行分類,以計算其扣除標準以及稅率計算方式。在納稅周期結束之后,再對納稅人的綜合收入進行匯總,進而對其應繳的稅款進行計算。這一模式綜合了分類以及綜合課稅模的優(yōu)勢,一方面能給實現(xiàn)稅率的累進,另一方面也可以落實源泉抵扣,既具有效率性,又考慮到了公平性。但是,這一課稅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也需要一定的條件保障,程序相比于分類課稅模式較為復雜,并且,其在應用的過程中容易導致個稅征收對收入進行調節(jié)功能的扭曲。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經濟的高度發(fā)展,人們的收入來源以及收入性質都呈現(xiàn)出了一種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進而會造成不斷增長的貧富收入差距。這一差距的產生對社會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對此,必須要通過個稅征收的方式進行收入再分配,以此保證社會的收入分配公平。但是,隨著現(xiàn)代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的分類課稅模式在保證收入分配公平方面已經體現(xiàn)出了一定的不足之處。因此,必須要明確個稅課稅模式選擇與收入分配公平之間的關系,進而推進我國的個稅課稅模式革新,更好的保障社會收入分配公平。
在世界范圍內,我國是為數(shù)不多的依舊在應用分類課稅模式的國家。這是由于分類課稅模式能夠很好的適應我國的基本國情[2]。一方面,其能夠提高個稅征收的效率,另一方面,其實施的成本相對較低。而這兩個方面的優(yōu)勢對于我國這個占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從收入分配的層面上進行分析,分類課稅模式能夠對收入分配公平這一國家宏觀意志進行體現(xiàn),但是,其能夠實現(xiàn)的調解作用是非常有限的。2000年-2010年之間,我國個稅再分配效應平均在0以上,并且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但是,這一數(shù)值的整體比較小,一般只能夠保證在0.7%左右。也就是說,這一課稅模式能夠實現(xiàn)的收入分配調節(jié)作用是比較有限的。而從原因上進行分析,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多元化發(fā)展,我國個稅分類的范圍不夠全面,例如網站經營收入、外匯收入等等,這些都難以在我國的課稅分類體系之中得到體現(xiàn)。另一方面,對于不同的稅收項目,其在稅率的差異性方面表現(xiàn)的比較明顯,進而會影響個稅征收的公平性。我國現(xiàn)行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雖然能夠有效體現(xiàn)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但是,其僅僅對于單一的工資收入具有較好的調節(jié)效果,這在收入結構不斷多元化的今天已經表現(xiàn)出了非常明顯的公平性不足問題。舉例說明,A、B兩個人每月收入都是10000元,但是,A的收入屬于工資收入,B則屬于勞務收入。對此,A應該繳納的稅金為(10000-3500)×10%=650元。而B則應該繳納10000×(1-20%)×20%=1600元。二者的收入水平相當,當僅僅是因為稅收項目的不同,就產生了如此大的納稅差異,可以明顯看出其所存在的不公平性。
綜合課稅模式是現(xiàn)階段世界范圍之內應用最廣泛的課稅模式。這一模式的應用,能夠對納稅人的綜合收入進行較為全面的考量,進而能夠實現(xiàn)更好的收入分配公平性效果。首先,其能夠對征稅的范圍進行不斷拓展,一方面其滿足了現(xiàn)代不斷發(fā)展的多元化收入結構需求,另一方面,其能夠體現(xiàn)對納稅人全部收入所得的分配調節(jié)。再次,其靈活應用了累進稅率原則,能夠實現(xiàn)較為公平的納稅能量負擔考量[3]。以美國為例,其稅收制度體系之中明確規(guī)定,對于收入低且人口多的家庭,可以得到更多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再次,其較為完善的費用扣除標準,有利于實現(xiàn)良好的社會收入再分配,并且,這一標準可以隨著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而發(fā)生變化,進而能夠有效體現(xiàn)稅收的公平性。我們從特朗普總統(tǒng)稅改法案中個人所得稅前后對比(見表1)也可以體會到綜合課稅對美國人的影響[4]。
表1 美國個人所得稅稅改情況
基于分類課稅以及綜合課稅基礎上的混合課稅模式在當今的世界范圍之內也有比較多的應用。例如,日本就是應用混合課稅模式的代表性國家。在這一模式之下,可以有效實現(xiàn)課稅模式的自行申報以及源泉抵扣。首先,這一模式在征稅的范圍上實現(xiàn)了綜合為主,分類為輔的效果,進而就能夠有效拓展征稅范圍,避免稅金的流失。其次,其扣費機制相對比較完善,能夠實現(xiàn)良好的貧富差距調整效果。這一課稅模式,對我國下一階段的課稅模式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其實我國早在2013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已經明確了個稅改革的大方向,即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tǒng),保護合法收入,調節(jié)過高收入,清理規(guī)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縮小城鄉(xiāng)、區(qū)域、行業(yè)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2015年3月6日,原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記者會上同樣表示,“目前個人所得稅的稅制不合理,簡單地提高個稅起征點并不公平”。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表示:提高起征點肯定不是未來改革的方向,改革要放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模式的總體框架下去設計具體方案。按照“增低、擴中、調高”的總原則,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新稅收體制。
綜上所述,課稅模式選擇對收入分配公平有一定的影響?,F(xiàn)階段,我國正面臨著課稅模式改革的重大挑戰(zhàn),對此,必須要明確課稅模式選擇的重要性,切實保證收入分配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