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水江文書中特殊計量單位詞考源*

        2019-01-14 04:57:20唐智燕
        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學刊 2018年4期

        唐智燕

        (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湖南 湘潭 411105)

        清水江文書采用漢文書寫,在遣詞造句上基本遵照漢語表達習慣,但其語言成分較為復雜,其中漢語成分涉及漢語通語、漢語方言成分,另文書中還夾雜苗語、侗語成分。因此,在解讀文書時有必要理清語言成分的具體性質,苗語、侗語成分不能照漢文字面義去理解,漢語方言成分不能照漢語通語去解釋,否則就會曲解文書的內容。此外,清水江文書中俗字、同音字等民間用字現(xiàn)象十分常見,要讀懂文書的內容,尚需了解此類民間用字。筆者曾在《清水江文書疑難俗字例釋(一)》[1]《清水江文書疑難俗字例釋(二)》[2]及《清水江文書疑難俗字例釋(三)——兼論民間文書標題的構擬問題》[3]等系列論文中共考釋民間俗字數(shù)十條。肖亞麗先生《清水江文書語言學研究綜述》一文也論及清水江文書的詞匯特征及其民間用字狀況[4]。本文擬考察清水江文書中計量田土禾谷產(chǎn)量的單位詞“手、籽、稨、、、拿、拏、搻、把、、擔、挑、運”等,除了“把、擔、挑”之外,其余單位詞在別的地區(qū)文書中罕見。這些單位詞既涉及詞匯問題,也涉及民間用字問題。它們到底是源自漢語還是苗、侗語?這一問題目前學界尚未進行專門的討論。茲就此問題作一探討,并嘗試揭示相關單位詞之間的計量關系。

        一、單位詞“手、籽”的來源

        清水江文書中,單位詞“手”“籽”為“稨”的下級單位,并且“手”“籽”義同。“手”本指腕以下的指掌部分,引申指“拿;持”。《漢語大字典·手部》“手”第三個義項:“拿著。清俞越《古書疑義舉例》卷三:‘執(zhí)持于手即謂之手?!兑葜軙た艘蟆罚骸渫跄耸痔滓憎庵T侯?!矗骸妒酚洝ぶ鼙炯o》‘手’作‘持’?!迮笋纭侗淘扑隆罚骸l能手斧柯,千春掃氛翳?!盵5]1929“手”由“拿;持”義借作量詞,表示一手拿持的量,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量詞“把”,即“一手”猶“一把”。清嘉靖《貴州通志》載南部黎平府:“以稔熟刈把為例,以四剪為手,十手為把,每把納糧三升焉?!盵6](1)278“四剪為手”,意指“一手”為“四剪”。苗侗地區(qū)糯禾成熟時,人們用摘刀剪摘禾穗。“摘刀 苗語叫‘溫’,用破鐮刀做成,用以摘糯谷、小米、紅稗、藍靛等,同時套在手腕上,每次可摘1-2根”[7]4。“每次可摘1-2根”,即1剪為1-2根。4剪即為4-8根禾穗,就是1手。也就是說,1手為4根至8根禾穗不等。而“籽”疑為“秭”的諧音字。《漢語大字典·禾部》“秭”第一個義項:“量詞。古代計量谷物的單位。禾五稯為秭?!墩f文·禾部》:‘秭,五稯為秭?!斡癫米ⅲ骸潭俦病!盵5]2778古代“秭”作為計量禾谷的單位,1秭為200把,后世也用指一手拿持的量,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量詞“把”,“一秭”猶“一把”。清水江文書中單位詞“籽”可視作“秭”的諧音字。事實上,單位詞“秭”在漢語方言里廣泛使用?!稘h語方言大詞典》“秭”第二個義項:“〈量〉束,把?;浾Z。廣西藤縣:一~紅繩︱一~燈草︱一~柴?!盵8]4202“秭”也寫作“籽”。《漢語方言大詞典》“籽”曰:“〈量〉束。閩語。廣東??礫tsi42]︱一~香︱一~面?!盵8]4428此外,筆者家鄉(xiāng)湖南東安話里“一手拿持的量”也習慣說作“秭”或“手”。如:一秭柴火、一手柴火,意指一把柴。

        二、單位詞“稨”的來源

        在清水江文書中,單位詞“稨”常寫作“邊”,有時也寫作“遍”“扁”“褊”等形。 而“稨”“邊”“遍”“扁”與“褊”并當為“編”?!熬帯北局腹糯脕泶┞?lián)竹簡的繩索,后引申指連接;編結[5]3659。如前所述,黔東南苗侗地區(qū)糯禾成熟時人們用手摘禾,所謂“四剪為手”,而兩手或幾手禾穗用草索編捆在一起即曰“編”。在貴州方志文獻中便正作“編”。清乾隆《清江志》卷一:“諸苗則種糯,五月栽插方完……其收時以手摘,謂摘禾;以索縛之,或謂之把,或謂之編。屋后皆豎木架層掛之,俟干乃入倉?!盵6](21)366《侗漢詞典》載曰:“bial[pja55] ②[動]編?!盵9]28bial[pja55]為動詞“編”的侗語讀音。而事實上,漢語方言里也普遍存在陰陽對轉現(xiàn)象,[注]“陰陽對轉”指陽聲韻鼻音韻尾脫落演變?yōu)殛幝曧崳幝曧嵓由媳且繇嵨惭葑優(yōu)殛柭曧?。這在廣西平話、湘語及湘南土話里就很普遍。筆者家鄉(xiāng)東安土話(屬湘語)里古陽聲韻今一律讀作陰聲韻,如“攔”讀作la、“面”讀作mi?、“灘”讀作ta、“冷”讀作lo等?!熬帯弊x作pja55亦如此。黔東南苗侗地區(qū)兩手或幾手禾用草索編捆在一起曰“編”,“編”由此借作量詞,即表示用草索編捆在一起的兩手或幾手禾的量。不過在不同村寨,單位詞“編”表示的量存在差異,或1編2手,或1編4手,或1編6手等。也就是說,兩手禾編捆在一起可曰“編”,4手或6手禾編捆在一起亦可曰“編”。如據(jù)清代《三里均攤案》所載,清代天柱縣居仁里、由義里、循禮里三里1編禾為4手或6手(也稱作“籽”),又每編禾為12至20斤不等,每手禾即為2~5斤不等[10]。又因黔東南苗侗地區(qū)單位詞“編”習慣用于計量禾谷,故俗書“編”換旁而作“稨”,即“稨”同“編”。另清水江文書中“編”又寫作音同字“邊”“褊”“遍”與“扁”等,其中“邊”最為常見。

        三、單位詞“、、拿、拏、搻”的來源

        (一)單位詞“、”的來源

        據(jù)筆者遍查《清水江文書》(一至三輯)、《貴州苗族林業(yè)契約文書匯編(1736-1950)》及《貴州文斗苗族契約法律文書匯編——姜元澤家藏契約文書》所載文書來看,單位詞“”常見于清代錦屏平略鎮(zhèn)平鰲寨、甘烏寨、八楊(或作“八陽”)寨、高朗寨、九魯寨、塘求村、也捍(或作“也桿”“亞捍”等)寨及其周邊村寨文書。例如:

        例1 《嘉慶九年平鰲寨姜番絞賣田契》:“立賣田契人平[鰲]寨姜番絞,今因要銀生理,無從得處,自愿將到地名崗首沖半月形田一坵,收禾四十,條銀三厘二毫……請中問到柱屬在崗首住坐之劉文郁、龍承高二人承買。”[11]270

        例2 《咸豐八年八陽寨楊正栯立斷賣田字》:“立斷賣田字人八陽寨楊正栯……自愿將到坐落地名盞門田貳坵貳佰四拾,要行出賣,無人承受,自己請中上門問到也桿朱福貴名下承買為業(yè)。”[11]292

        例3 《乾隆三十三年文斗下寨姜老六立斷賣田約》:“立斷賣田約人下寨姜老六……自愿將祖業(yè)田一坵,坐落土名眼鳩坡,收禾八十一,請中問到上寨姜求番名下承買為業(yè)。三面議定價銀十兩九分整?!盵12]12

        例4 《乾隆三十年魁膽寨王貴包里賣田契約》:“立賣田契約人鄙膽寨王貴包……自愿將到土名坐落濫沖大路邊田壹坵,計禾一百二十整,先問親房,無人承買,自己請中上門問到留己寨龍計巖名下承買?!盵13]2

        例5 《乾隆二十七年魁膽寨王三言立賣斷田契約》:“立賣斷田契約人鄙膽寨王三言……自愿將到土名□□□盤中右邊田壹坵,禾把二百二十,先問親□□□,無人承買,自己請中上門問到留純寨龍計□名下承買?!盵13]1

        例6 《民國元年從冒美寨張正芳立賣田契字》:“立賣田契字人從冒美張正芳為因家下缺少銀用,無處所出,自愿弟兄商議將到坐落土名對門大秧田二坵,約谷五十?!盵11]484

        例7 《道光十五年林星寨彭啟華立典田契》:“立典田契人彭啟華,為因家下缺少費用,無處所出,自愿將到井邊坎下大田乙坵,約禾乙百貳拾……其田憑中出典與孟陽寨王明坤名下承典為業(yè)……其田自典之后,每年稱租谷陸拾伍,每陸斤,不得短少?!盵11]277

        例8 《同治七年藕洞寨龍加輝母子立典田契》:“立典田字人藕洞寨歐龍加輝母子,為因缺少銀用,無處得出,自愿將到先年得典八陽寨楊家亨之田三處,一處地名歸覺田壩腳田一連三丘,約谷叁拾玖石,二處地名孟能塘河坎上禾田一丘,約禾七十(每六斤),三處地名井從上排田一連四丘、下坎長田一丘、油山?jīng)_腳田壹丘,共計六丘,約谷貳拾叁石,四至分清,自己請中登門出典與文斗寨姜大老爺毓英[叔]侄等名下承佃為業(yè)。”[18]35

        (二)單位詞“拿、拏、搻”的來源

        單位詞“拿、拏、搻”,目前筆者在清水江文書中共查得5例,其中“拿”1例,“拏”“搻”各2例,它們均用于計量禾。其用例如下:

        例1 《乾隆五十六年平鰲寨陳士玉立斷田約》:“立斷賣田約人平鰲寨陳士玉,為因缺少銀用,無處得出,自愿將祖水田大小共四坵,坐落地名烏度溪若(約)禾一百拿,請中出賣與吳貴才、玉才二人弟兄承買為業(yè)?!盵11]264

        例2 《嘉慶七年某合會公銀放貸賬目》:“計開所存公項艮(銀)兩并借出之賬列于后:……嘉慶元年十二月廿九日,范玉平借公銀一兩。[嘉慶]二年內熊開元借公銀十三兩六錢,有字。[嘉慶]四年十二月初八,范述堯借公銀十兩。[嘉慶]四年六月初九,玉蓮借禾六拏。[嘉慶]四年七月初三,文理借公禾三拏。[嘉慶]五年十二月廿六,胡質廷借公銀十兩?!螒c七年九月廿九日 王交春 筆立。”[18]53-54

        例3 《嘉慶二十四文斗上寨龍廷彩斷賣田約》: “立斷賣田約人龍廷彩,為因家下缺少艮(銀)用無出,自愿將到先年得買下寨姜□宗名下之田一坵,土名坐落周榜,和(禾)把廿搻,出賣與下寨下房姜朝望名下承買為業(yè)。”[21]26

        例4 《道光十七年文斗上寨龍廷彩、姜光元斷賣田約》:“立斷賣田約龍廷彩、姜光元,為因家下艮(銀)用無出,自愿將到先年得買下寨姜朝望名下之田一坵,土名坐落周榜,和(禾)把廿搻,出賣與上寨上房龍楊保名下承買為業(yè)?!盵21]71

        “拏”同“拿”?!澳谩痹咀鳌皰偂?。《漢語大字典·手部》“拏(ná)”第三個義項:“持拿;執(zhí)取。后作‘拿’?!盵5]1953今“拿”成為現(xiàn)行規(guī)范簡化漢字,“拏”則廢而不用。又“搻”亦同“拿”。《中華字?!と瞬俊贰皳悺保骸?一)ná 音拿。同‘拿’?!督鹌棵吩~話》第五十一回:‘于是~上菜兒來,斟酒遞與來保?!盵15]108上述例3與例4中“禾把廿搻”即為“禾把廿拿”。“拿”本為動詞,借作量詞,具體表示兩手所拿持的禾的量,即禾兩手為“一拿”(又作“一拏”或“一搻”)。

        四、單位詞“把、”的來源

        (一)單位詞“把”的來源

        據(jù)我們目前對《清水江文書》(第一至第三輯)、《貴州苗族林業(yè)契約文書匯編(1736-1950)》及《貴州文斗苗族契約法律文書匯編——姜元澤家藏契約文書》的考察來看,計量禾谷的單位詞“把”主要見于清道光朝以前平鰲寨、文斗寨、加池寨田土交易文書,另在清代、民國時期瑤伯寨田土交易文書中一般都用單位詞“把”(僅1件文書中用“邊”除外),在清代韶靄寨、巖灣寨、黃門寨、瑤光寨等村寨文書中也見單位詞“把”之用例。茲略舉例如下。

        例1 《乾隆五十五年平鰲寨姜騰芳兄弟立斷田約》:“立斷田約姜騰芳兄弟,為因缺少用度,無處得出,情愿將祖遺水田壹坵,土名中皮,計禾六把,央中斷賣[與]姜廷儀名下承斷為業(yè)?!盵22]200

        例2 《道光十九年加池寨姜義禮弟兄斷賣田約》:“立斷賣田約人本寨姜義禮、義連弟兄,為因缺少銀用,自愿將污鳩計田大小二坵約谷叁把……今憑中出賣與姜福喜弟兄承買為業(yè)?!盵20]47

        《說文·手部》:“把,握也?!盵23]252“把”本指“握持”,借作量詞,表示一手握持的量?!稘h語大詞典》“把(bǎ)”第十五個義項曰:“量詞。(1)用于一手握持的數(shù)量。……《三國志·吳志·陸遜傳》:‘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秩纾阂话芽曜?;兩把芹菜?!盵14]420但在清代錦屏所轄村寨文書中,1把禾為10稨,又1稨為6斤,1把禾即為60斤[24]。很顯然,在這些村寨文書中,單位詞“把”用于計量禾谷,并非表示一手握持的量,也就是說,它與漢語通語中量詞“把”有別。這些村寨文書中“禾×把”或“谷×把”之“把”相當于“捆”。張永祥主編《苗漢詞典(黔東方言)》:“bab [ba33]”把,捆(量詞):ib~nangx 一把草/ib~dul 一把柴。”[25]苗語里音“bab [ba33]”表示“把;捆”的這個量詞即為“把”,“bab [ba33]”是“把”的苗語讀音。在苗語里“把”可用于成捆的事物,表示“一捆的量”,相當于漢語通語中的量詞“捆”。這個單位詞“把”在貴州方志文獻中多有論及。明嘉靖《貴州通志》載南部黎平府:“以稔熟刈把為例,以四剪為手,十手為把,每把納糧三升焉?!盵6](1)278清乾隆《鎮(zhèn)遠府志》卷十六載北部施秉、偏橋一帶(侗族):“偏橋每纂可三余升,至十纂謂之把?!盵6](1)93清乾隆《 清江志》卷一:“諸苗則種糯,五月栽插方完……其收時以手摘,謂摘禾;以索縛之,或謂之把,或謂之編。”[6](21)366明嘉靖《貴州通志》載南部黎平府“十手為把”,清乾隆《鎮(zhèn)遠府志》載施秉、偏橋一帶“十纂謂之把”,其中“纂”為“攥”的諧音字,而動詞“攥”本指“握持”義,借作量詞,表示一手所握持的量,“禾一攥”猶“禾一手”,“十纂謂之把”意指10手禾為1把。但在清代黎平府所轄平鰲寨、加池寨、林星寨等村寨文書中,并非“十手為一把”,而是“十稨(編)為一把”,又1稨(編)為2手,故1把為20手。又乾隆《清江志》載諸苗“其收時以手摘,謂之摘禾。索縛之,或謂之把,或謂之編”[6](21)366,其中“把”與“編”應是有區(qū)別的,即1大捆禾稱作“把”,1束(或1小捆)禾稱作“編”,1把為10編。另廣西龍脊壯族地區(qū)每把禾約10公斤,其中“把”亦猶“捆”?!扒锸諘r將稻子從根部半尺以上的地方割斷,匯成捆,攔腰用稻草綁成一把,稱為‘禾把’。每把約10公斤,便于運輸、晾曬和儲存”[26]236??蓞ⅰ?/p>

        例7 《光緒三十一年孟寨王康碑立賣田契》:“坐落土名開生田叁坵,壹共收禾花四勞,要銀出賣?!盵29]25

        例8 《光緒二十二年小案村潘榮生立賣田地約》:“立賣田地約人小案村潘榮生……自愿將到土名坐落登小案田乙坵,收花二撈,先問親房,無錢承買,自己請中上門問到小案村彭仁發(fā)、彭仁旺名下承買為業(yè)?!盵28]199

        例9 我攎了幾抱禾就覺得累了。

        例10 你把那兩抱濕柴火攎到外頭去曬。

        因此我們推斷,表示“抱持”義的漢語動詞“攎”被借入侗語后才產(chǎn)生了量詞的用法,用于計量成捆的事物(如禾把、稻草、柴等),相當于“捆”。

        例13 《道光十八年魁膽寨王貴旺賣禁山約》:“立賣禁山約人王貴旺,今因無所借出,自愿將到土名叩□西禁山二團……自己登門問到本寨王在昌名下承買,議定禾三邊三斤整,交領完足?!盵18]9

        五、單位詞“擔、挑、運”的來源

        在清水江文書中,單位詞“擔、挑、運”在地域、時間分布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大體來說,“擔”多見于清道光朝以來錦屏所轄苗寨文書,“挑”多見于晚清、民國時期侗寨文書,“運”則一般見于清道光朝以來天柱侗寨文書,而在錦屏文書中未見用例。[注]筆者按:清代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和宣恩縣民間“水旱田地不以種計,不以石計,但曰每田一運值錢若干”,可見用“運”計量田土面積,也盛行于土家族、苗族地區(qū)。(參見李勖編:同治《來風縣志》卷三九《風俗志·民風》;松林等編:同治《施南府志》卷一○《風俗》)茲列舉加池寨、文斗寨、平鰲寨、岑梧寨、魁膽寨、官舟寨、甕洞鎮(zhèn)黃巡村7個苗、侗村寨田土交易文書中單位詞“擔、挑、運”的使用情況如下,[注]筆者按:這7個村寨遺存田土交易文書數(shù)量較多。從中可見一斑。

        表1 單位詞“擔、挑、運”在加池、文斗等六寨中分布使用情況表[注]本表格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源有二:一是來自筆者詳細考查《清水江文書》(一至三輯)及《天柱文書》(第一輯第六冊)所得;二是官舟寨單位詞“擔、挑、運”的使用情況來自陳洪波、龍澤江《從除貼字等看清代貴州天柱地區(qū)田賦實征》一文中“表2田稅稅率表”。(詳見陳洪波,龍澤江《從除貼字等看清代貴州天柱地區(qū)田賦實征》,王宗勛,張應強主編:《錦屏文書與清水江地域文化》,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6年版,第128-129頁)

        “擔”同“擔”。“擔”本指“肩挑”義,借作量詞,表示一擔所挑的量。《漢語大字典·手部》載“擔(dàn)”之量詞義項為:“舊時一百斤為一擔;用于計量成挑的東西,如一擔柴、兩擔米。”[5] 2088吳承洛《中國度量衡史》載曰:“民十八《制度衡法》小數(shù)則止于絲,斤以上加一擔位。而于標準制與民四乙制同,惟不用石字,而名為擔??肌畵^肩之負載,一人所負之重曰擔,俗以一人負重約百斤,故通俗以衡百斤曰一擔,而量一石亦曰一擔,均自清初已有,今確立為衡百斤進位之名?!盵33]113吳承洛先生認為重量單位“擔”清代以前寫作“石”,自清初始寫作“擔”[33]113。不過在清代、民國時期清水江文書中“擔”最常寫作“石”,其次是“擔”,而“擔”少見。動詞“挑(tiāo)”亦可指“擔負;用肩擔”之義。《漢語大字典·手部》“挑(tiāo)”第一個義項:“用肩擔?!盵5]1981而“挑”之“用肩擔”義,在中古漢語里才產(chǎn)生,后借作量詞,表示一擔所挑的量?!稘h語大字典·手部》載“挑(tiāo)”之量詞義項為:“用于成挑兒的東西;舊時計算耕地面積的單位,一般四挑等于一市畝,有的地方五挑等于一市畝。”[5] 1981而值得注意的是,清水江文書中單位詞“擔”“挑”用于計量田土禾谷產(chǎn)量或田土面積,其具體表示的量在不同村寨中存在一些差異,如有1擔或1挑為90斤,也有1擔或1挑為100斤,尚有1擔或1挑為120斤。

        例2 《民國十五年甕洞鎮(zhèn)黃巡村蔣政傳立賣田契字》:“父子商議,自愿將到土名茶樹沖水田一坵,收谷伍,載稅伍厘……自己請中上門招到房族蔣景、景亮二人名下承買為業(yè)?!盵34]85

        六、結語

        綜上所述,清水江文書中用于計量田土禾谷產(chǎn)量或田土面積的單位詞“籽、手、、、拿、拏、搻、稨、把、、擔、挑、運”等,實并源自漢語。其中,單位詞“把、擔、挑”為漢語通語詞,不過錦屏文書中“把”與漢語通語詞“把”表示的量有別;單位詞“籽、手”屬漢語方言詞,今西南官話、粵語等方言里仍用;而單位詞“、拿”為漢語動詞“、拿”被借入苗、侗語后產(chǎn)生的用法,又文書中“”或作“”,“拿”或作“拏”“搻”;“稨”同“編”,“”“運”則分別為“攎”“攍”的諧音字,而漢語動詞“編”“攎”“攍”被借入苗、侗語后用作單位詞,在文書中分別習慣寫作“稨(或‘邊’)”“”“運”??梢娗逅饔蛎缍贝逭臅刑赜械挠嬃繂挝辉~“手、、拿、稨、、運”等,實際上均借自漢語動詞。而借用動詞表示計量單位,這是漢藏語系語言的共性。至于借用何種語義的動詞,則與所要表示的量的大小或多寡有關。其中,表示“拿持、握持、抱持、肩扛、肩挑”義的動詞,以及表示“束縛;捆縛”義的動詞,在漢藏語系語言中習慣被借作計量單位詞,用于表示多寡不同的量。另從計量關系及計量多寡來看,在不同縣區(qū)、不同村寨文書中存在差異。大體說來,天柱文書中習用單位詞“籽、手、稨、運、挑”,其中“籽”“手”表示的量一致,它們同為“稨”的下級單位,1稨為4籽(4手)或6籽(6手);“運”“挑”表示的量一致,一運或1挑禾谷重約90斤或100斤不等。錦屏平略鎮(zhèn)、河口鄉(xiāng)所轄苗寨文書中習用單位詞“(或‘’)、把、擔”,有些苗族村寨文書中也用“拿(或‘拏、搻’)、稨”,其中“(或‘’)、拿(或‘拏、搻’)、稨”表示的量一致,它們并為“把”的下級單位,10、10拿或10稨為1把,又“把”為“擔”的下級單位,2把為1擔,1擔禾谷重90斤、100斤或120斤不等,其中120斤為1大擔,1大把禾即重60斤,1大禾即重6斤。錦屏平秋鎮(zhèn)所轄侗寨文書中一般使用單位詞“稨、、挑”,其中“稨”為“”的下級單位,10稨為1,“”為“挑”的下級單位,疑2為1挑。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18| 人妻少妇69久久中文字幕| 少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99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 人妻丰满精品一区二区| 丰满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 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 另类 小说 国产精品|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拍|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麻豆|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108| аⅴ天堂国产最新版在线中文| 91麻豆精品久久久影院|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女同性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av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 92午夜少妇极品福利无码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国产高清白浆|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二区 | 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日本香蕉久久一区二区视频| 美腿丝袜视频在线观看| 日日日日做夜夜夜夜做无码| 日本一区午夜艳熟免费| 亚洲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 av香港经典三级级 在线|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女同另类专区精品女同| 手机看黄av免费网址| 男人扒开女人双腿猛进女人机机里 | 亚洲黄片a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