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振東 王曉云 岳陽
咯血是結核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 研究顯示, 咯血的發(fā)病率在結核病患者中較高, 如果治療不及時, 則容易發(fā)生休克和窒息, 且咯血可對患者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1]。目前治療咯血的止血藥主要通過對全身血管強烈收縮實現(xiàn)治療作用。本研究將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肺結核咯血患者, 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進行研究, 分析垂體后葉素治療肺結核咯血的療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肺結核咯血患者, 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5例。觀察組年齡34~77歲, 平均年齡(54.24±8.13)歲;男16例, 女29例;其中空洞性肺結核12例, 浸潤性肺結核20例, 其他類型肺結核13例;既往有結核病史32例, 初治結核患者13例;胸片顯示胸水2例, 支氣管擴張11例。對照組年齡 33~77 歲 , 平均年齡 (54.45±8.43)歲 ;男 16 例 ,女29例;其中空洞性肺結核12例, 浸潤性肺結核21例, 其他類型肺結核12例;既往有結核病史33例, 初治結核患者12例;胸片顯示胸水3例, 顯示支氣管擴張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止血方法治療, 囑咐患者臥床休息, 并給予抗結核藥物、化痰止咳等藥物, 必要情況下給予小劑量鎮(zhèn)靜劑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垂體后葉素治療 , 給予垂體后葉素 3 U 注入 20 ml 0.9% 氯化鈉溶液中緩慢靜脈滴注 , 后給予 18~36 U 垂體后葉素注入 25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 采用輸液泵進行靜脈滴注, 輸液速度20 ml/h;根據(jù)患者的出血情況調節(jié)滴速。若止血效果理想則第2天開始減少垂體后葉素的用量或者減慢滴速, 若效果不佳則增加劑量或提高滴速[2,3]。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疾病改善情況、有效止血時間、咯血量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顯著改善:血紅蛋白水平處于正常范圍, 癥狀消失;改善:血紅蛋白水平改善程度達到50%, 癥狀好轉;無改善:癥狀、血紅蛋白水平等情況均無改善[4]。疾病改善率=(顯著改善+改善)/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疾病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疾病改善率為97.7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89%,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 2 兩組患者有效止血時間、咯血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有效止血時間(2.11±1.21)d短于對照組的(4.42±2.21)d, 咯血量 (253.13±20.24)ml少于對照組的 (434.23±21.51)ml,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疾病改善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有效止血時間、咯血量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有效止血時間、咯血量比較(±s)
注 :與對照組比較 ,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有效止血時間(d) 咯血量(ml)對照組 45 4.42±2.21 434.23±21.51觀察組 45 2.11±1.21a 253.13±20.24a t 6.150 41.132 P<0.05 <0.05
2. 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發(fā)生惡心1例, 血壓升高1例, 腎功能衰竭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對照組發(fā)生惡心1例, 血壓升高1例, 腎功能衰竭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垂體后葉素治療肺結核咯血的價值高, 主要作用機制是直接激發(fā)血管平滑肌, 通過含有的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收縮肺小動脈, 有效促使肺循環(huán)血容量減少, 促使肺動脈壓降低,從而有效改善體循環(huán)以及血液循環(huán), 加劇血小板聚集而產生血栓, 并降低心輸出血量和刺激迷走神經, 達到有效止血的作用[5,6]。根據(jù)患者用藥后止血效果, 對垂體后葉素的劑量進行調節(jié),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確保垂體后葉素的治療效果理想化 , 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7,8]。
本次研究中,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止血方法治療, 觀察組則給予常規(guī)止血方法聯(lián)合垂體后葉素治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疾病改善率為97.7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89%,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有效止血時間(2.11±1.21)d短于對照組的(4.42±2.21)d, 咯血量(253.13±20.24)ml少于對照組的(434.23±21.51)ml,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垂體后葉素治療肺結核咯血的療效確切, 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縮短止血時間, 減少咯血量, 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