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志紅
(江西省南昌市南鋼學校,江西 南昌 330012)
現(xiàn)如今,我國教育事業(yè)快速發(fā)展,教育體制也在不斷改革,在新頒布的《新課程標準》中也是強調把解決問題作為課程的目標,可見解決問題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學過程在實質上本身就是一個解決不會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找到數(shù)學與其他科目或者生活中的聯(lián)系,以此來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學生對數(shù)學的深入研究與探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能夠熟練的掌握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一)教師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保證自身的知識儲備和表達能力,很多教師知識儲備不足很容易使教學質量不能得到保證,我國的小學教育經常會出現(xiàn)這類問題,小學教師入職門檻低,很多教師并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給學生解答問題,更有教師不能及時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導致誤導學生,留下不好的知識基礎。還有些教師表達能力不強,自身知識儲備豐富,但是不能將自身的知識很好的傳達給學生,自身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導致教學質量不足。
2.教師對教學任務不夠重視,很多老師對于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不夠重視,一些與考試無關的問題不給予解答,授課只是為了應對考試,對于學生對課本的了解程度漠不關心,這樣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
3.一部分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授課過程中只是單純的講課,沒有課堂氛圍和講課激情,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上課時心不在焉,神思恍惚。很多教師的授課方案十分老套,不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適應,而且不能接受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工具,這些都與新課程的標準相違背。
(二)學生解決問題的障礙
1.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知識掌握不牢固,打好基礎才能學好數(shù)學,只有擁有牢固的基礎知識才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數(shù)學內容本身乏味,加上學生的貪玩心理與教師授課方式單一,都容易導致學生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聽課效率低下。
3.社會實踐因素,一部分學生內心較為內向,很少參加社會、社團活動,學生自身感覺數(shù)學應用題所學的知識與自身的生活很遠,沒有去學習的必要,導致學生沒有學習熱情,而且學生閱歷不夠,知識儲備不足,導致同學們在做應用題時不能讀懂題干,曲解題意。
(一)在新版教材中,學生應當注重觀察圖片的能力,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材進行了新的改革,加入了很多圖片,書中的很多內容都通過圖片的方式進行表達,新的圖片題也不是簡單的像圖片所示意的那樣,往往都有許多隱形的含義。在做這類題型的時候,就十分考驗學生的的想象拓展能力,觀察圖片的組成結構、顏色搭配、人物對話等,在結合社會實際與當今社會熱點推導出圖片的隱藏含義。
這樣的題型增加了吸引度,考察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而這一題型的關鍵就是信息的采集與收集,主要處理好信息的采集與收集,所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內,老是容易犯的錯誤是因為教師沒有去有目的的引導,而是單一的去引導,這樣學生在遇到此類向題的時候,往往會不知所措。
(二)信息的處理,改革之后的新教材,還有另個特點,一道應用題他給的條件并不是全部都有用,常常會有很多多余的條件,當條件與問題并不是對應的時候,就需要學生來認真的觀察條件,觀察問題,認真的思考,總結出有用的條件,找出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常見的問題是,教師不注重引導學生來判斷題中所給的信息,比較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而只是一味的講解答案。
交流評價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有機結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的主要責任在于組織學生進行有成效的數(shù)學交流,激活學生思維,招寬學生思路。理清思路后,讓學生獨立選擇算法。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進一步歸納整理算法,最后通過集體交流,明確算法。具體如下:
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匯報研究成果。各組成員認真傾聽相互評價,開展有競爭的合作。組織引導各小組提出不同的想法,發(fā)現(xiàn)新的思路、方法及時擴散,并給予及時評價和指導。例如:二年級下冊第8頁“解決問題”。主題圖上是小朋友在蹺蹺板樂園游玩,學生通過觀察知道要解決的問題是“蹺路板樂園一其有多少人? ”。教師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當小組發(fā)表白己的解題方法時,就會出現(xiàn)幾種不同的解法,有的先用乘法算出坐蹺蹺板的人數(shù),再加上沒有坐曉蹺板的人數(shù)、有先用加法算出坐蹺既板的人數(shù),再加上沒有坐跣蹺板的人數(shù),有的先直接數(shù)出坐曉蹺板的人數(shù),再加上沒有坐跑蹺板的人數(shù)。讓學生通過互相評價和交流,尋找最快捷的方法。教師要合理地指導學生選擇快捷、有效的解題方法。
學生掌握了方法,還要不斷練習應用中深化理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安排一些基本題,讓學生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解答,以達到鞏同應用的目的。也安排些發(fā)展性習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在實施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數(shù)學信息的收集,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關注學生評價反思。解決問題的教學是新果程中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新誤程數(shù)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讓我們從低年級開始,注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好數(shù)學,最終達到學生的解決向題能力和知識技能共同進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