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城南新區(qū)科技園小學 陳艷蘭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程的教學不僅對于學生來說是重要的學科啟蒙,這個時候也要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一些基本意識,為學生今后的語文課程學習打下更扎實的基礎。很多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的教學時會過度關注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字詞的積累,這些當然重要,但是不能成為語文課教學的單一導向。結合低年級時期的語文課教學,教師還應當啟發(fā)學生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都得到培養(yǎng)與鍛煉。這會讓學生看待與理解事物的眼光更加多元,學生能夠具備更好的分析解析復雜問題的能力,這會為學生語文學科的學習帶來很多幫助。教師可以從課本出發(fā),結合一些典型文本的教學加強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素養(yǎng)都可以得到均衡發(fā)展。
首先,教師要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性,要為這方面能力的鍛煉提供教學空間。不少語文教師都會忽略語文課堂上對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認為這是其他學科的教學任務,其實這種認識存在偏差。課本中的很多選篇便是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這方面能力的重要素材與依托,教師在教學這些文本時如果沒有對于學生的這方面能力展開鍛煉,這會讓學生缺乏對于文章的透徹理解,是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經驗的一種缺失。因此,教師要充分從文本出發(fā),意識到語文課的教學中同樣應當鍛煉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夠給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提供更為多元的視野,也會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良好鍛煉。
如教學《曹沖稱象》一文時,這是一個民間廣為流傳的歷史故事。課文通過對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的介紹以及與大臣們方法的對比,表現了曹沖愛動腦筋,善于觀察,富于聯想的品質。結合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尤其是通過稱象的辦法學習,不僅要讓學生喜愛曹沖這位愛動腦筋想辦法的小朋友,也要讓學生能從他稱象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這篇文章的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范本。在故事的分析中教師要突出重點,尤其是要重點解析曹沖想到的辦法的科學原理,并且讓學生意識到具備良好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性。只有從小就開始激發(fā)學生的這方面意識,并且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這樣學生今后在碰到類似問題時才會思維更加靈活,學習語文課程也能夠形成一個新的視角與維度。
教師要進一步挖掘利用課本中的教學資源,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這也是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一種重要構成。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文章時要讓大家的思維更加開闊,不僅要領會故事的脈絡,了解其中描繪的個體形象,也要讓學生懂得思考文章中提出的一些問題,尤其是那些有一定探究價值的科學問題。從這個視角出發(fā)來分析文章會帶給學生不同于以往的課堂學習體驗,學生會感受到分析文本的樂趣,自己的思維也會越來越活躍。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一些獨立想法與見解,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進行分享交流。這會讓一個具體問題的討論更為透徹,不僅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的分析也會更加深入全面。
如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筆者巧抓學生的好奇心,設計了這樣的“誘因”性問題:試想一下,如果你是烏鴉,你會采用什么辦法來喝到瓶子里的水?這一問題的假設,有效地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議論紛紛的景象頓時出現在課堂上。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從瓶子里喝水的種種不同辦法,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大膽想象,敢于求新求異,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品質。隨著討論的不斷深入,學生不僅感受到了這個問題探究過程的樂趣,大家也不知不覺的形成了更深的學習印象,對于故事中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這樣的課堂組織過程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問題探究的趣味性。
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逐漸形成與強化,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一點點提升,教師可以開始慢慢嘗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這也是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有很多體現形式,并且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素材展開。如果是遇到一些討論問題的學習文本,教師可以讓學生學完文章后跳出文本,對于文中討論的問題給予自己的獨立思考并提出答案。這種打破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不僅非常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這個思考與討論的過程也能夠潛移默化的加深學生對于原文的理解感受力,學生會更深入的掌握文章中討論的問題和文本傳達的一些道理。這會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與收獲,并且讓學生的多元學科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與鍛煉。
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時,在學生認識到“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后還可以自己長出來”這一知識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小動物身上的小秘密?”這一問,使學生思維被激活,思路被打開,學生很快收集了所掌握的知識,說出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類似的例子。這個過程很好的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激起了大家主動創(chuàng)新、積極嘗試的欲望。大家在討論的同時也是知識經驗的一種分享,不少學生都領會到了一些自己從前沒有聽說過的好玩的故事。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學生不僅十分積極投入,大家也透過這樣的學習過程有了更多不一樣的學習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