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階段的學生從年齡上來說正處于青春期,這一階段他們的情感變得豐富多彩,但情緒也容易反應強烈,生理上的成熟與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斷產(chǎn)生沖突,獨立與依賴、勇敢和膽怯、自尊和謙卑等情緒造成的內(nèi)心沖突使他們既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又想通過反抗彰顯自己的獨立性。這樣復雜的情緒和情感直接導致職校師生之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沖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需要使用正確的溝通方法和技巧,筆者經(jīng)過多年實踐,發(fā)現(xiàn)非暴力溝通可以很好地幫助教師緩和與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解決師生間的矛盾沖突,讓愛在師生間流淌。
非暴力溝通又稱為長頸鹿語言、愛的語言,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是和暴力相對的,顧名思義,就是不使用暴力?!胺潜┝Α币辉~最初由甘地提出,盧森堡博士借以表達: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愛。非暴力溝通的本質(zhì)即是愛,讓愛融入生活,傾聽自己和他人內(nèi)心的聲音。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教師要注意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觀察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往往會把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例如某學生早上又遲到了30分鐘,教師一般不會直接說他遲到半小時,而是會評判他沒有時間觀念、不守時等?!斑t到半小時”是事實陳述,但“沒有時間觀念、不守時”就是評論了。此時學生聽到的多是批評,對教師的話會產(chǎn)生反感,甚至可能產(chǎn)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師換一種說法:“這一周,你已經(jīng)遲到3次了?!敝粚W生的行為進行客觀的描述,而不做評判、指責、批評或者其他評論性的表達,學生相對會更容易接受,并做出積極的反應。所以,觀察是準確地表達客觀發(fā)生的事,不帶任何評判意味。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觀察、陳述時要注意避免言過其實,比如“你總是上課玩手機”“你從不認真打掃衛(wèi)生”等,這里的“總是”“從不”其實也是評論,也有很強的批評意味,容易傷害職校生的情感。要切記,非暴力溝通倡導在特定的時間和情境中進行觀察,并清楚地描述客觀事實。
感受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忽略他人的感受,更傾向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師生溝通中,這個現(xiàn)象更是頻繁出現(xiàn)。例如:“我覺得你最近很不認真?!庇捎谏矸莺驼J知的差異,教師越是想表達看法,學生越有可能認為自己在被指責,從而不愿再和教師溝通,造成師生間產(chǎn)生溝通障礙,甚至矛盾沖突。在與學生溝通時,教師可以多運用表達感受的詞匯,例如表達我們需要得到滿足時的感受,可以使用“興奮、感動、幸福、滿足、溫暖、放松”等;表達沒有得到滿足時的感受可以用“擔心、著急、緊張、生氣、震驚、失望”等。我們可以說:“這個月,你至少有3次作業(yè)沒有做了,我很失望,也很擔心你的學習?!北磉_感受的同時,恰當?shù)氖救跤兄诮鉀Q沖突,此時學生感受到的是教師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guān)心。
感受源自我們自身的需要,這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我們對別人的批評、指責、評論往往暗含著期待?!袄蠋煆膩矶疾幌矚g我,總是針對我?!闭f這句話的學生實際上渴望得到教師的寬容。但是當我們聽到這樣的話時,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替自己辯護:“我為什么要針對你?你也不想想你做的事情?”這種批評對方的語氣和言辭,很容易導致學生更加努力地申辯或者反擊。如果我們直接說出想法,反而更容易獲得積極的回應,比如“我希望你們能認真聽課,這會讓我感到被尊重”。這樣的方式,學生們就容易接受多了。了解自身的感受和需要,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將有助于教師在表達自己的同時,又能很好地關(guān)心學生。
如何表達請求才能讓學生更愿意配合我們,而不引起反感?那就要注意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請求,即通過具體的描述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做什么?!拔蚁M谡n堂上,你能認真聽講、堅持記筆記,課后及時完成作業(yè)?!本鸵取拔蚁M阏J真學習”來得具體、清晰得多。作為教師,一旦學生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我們難免會指責他們。此時,受到指責的學生通常會把請求解讀為命令,認為教師在強迫他們,心中自然帶著負面情緒。
職業(yè)學校的教師來源復雜,只有一小部分來自師范院校,更多的教師并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生的方法通常較為單一。因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職業(yè)學校的學生素質(zhì)參差不齊,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都有待改善,還有不少學生家庭情況特殊,正值青春期的他們更為敏感和沖動。如何與這些孩子溝通,方式方法變得尤為重要。稍稍留意一下我們平時的說話方式,對學生嘲諷、指責、否定、說教的時候真不少。當然,學生的反應有時候也難免會讓我們情緒激動、暴跳如雷。一旦有不如意的情況發(fā)生,該如何真誠地表達自己,緩解矛盾?用心去傾聽、體會彼此的當下感受,探尋彼此深層次的需要,用非暴力方式在理解和體諒的前提下充分表達需要和感受,不指責對方,不埋怨自己,用關(guān)愛、理解和尊重包容一切,我們的內(nèi)心也將變得平和。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看似簡單,其實真正應用起來并不容易,需要改變我們說話的方式,尤其是要改變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教師須認識到,改變要先從教師自身開始,當我們自己切切實實地改變了,才能去感化學生,用非暴力溝通在師生間搭建愛與尊重的橋梁,讓愛在師生間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