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體現了黨的教育方針的新內涵,也蘊含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要求。站在新時代,如何踐行學校勞動教育,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新時代社會主義勞動者?作為學校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勞動教育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德育內容之一,學校不僅要注重引導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創(chuàng)造,養(yǎng)成自覺勞動的生活習慣,還要與社會、家庭共同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我校通過以啟動品格提升工程研究為抓手來促進學生勞動實踐教育有效開展。我校申報的“童心潤童心”樂學厚德品格提升工程課題,入選2018年江蘇省中小學品格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并被列入2018年全國中小學生德育工作典型經驗名單。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同頻共振,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參與勞動實踐。在實踐中家長支持勞動活動常態(tài)進行,學生體驗勞動實踐,收獲成長喜悅,教師體驗到教育學生愛勞動思想逐漸形成的成功。思想通萬事通,學生確立了熱愛勞動的思想,勞動實踐活動也就順理成章常態(tài)長效開展。
學校按照國家的課程標準,開齊開足勞動綜合實踐課,開展勞動實踐課優(yōu)課評比活動,追求實踐課教學實際效果,堅決杜絕其他學科擠占勞動課現象。同時學校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通過專、兼職相結合的方式組建起一支相對固定+流動的勞動實踐課教師隊伍,為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提供充足的師資和專業(yè)的勞動技能指導。
根據各學科的教學內容、學科特點,挖掘內涵、找準切入點,將課堂教學與校內外活動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參加活動,并在實踐活動中運用知識技能,動腦思考,動手體驗,收獲感悟。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尋找春天的內容,通過布置學生自己種植花草,引導學生體驗播種、澆水、施肥勞作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勞動興趣,讓學生獲得了一定的勞動技能。
一是抓住相關節(jié)日組織勞動活動。在植樹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等時間節(jié)點,積極開展校園勞動節(jié)系列活動,認真組織學生參加植樹造林和田園小栽培等勞動實踐競賽展示活動,評選“勞動標兵”和“勞動先進班級”,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的觀念。二是在常規(guī)管理中融入勞動實踐教育。通過開展“優(yōu)秀值日生”“七彩之星”評比展示,激發(fā)學生勞動積極性。三是積極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學校專門申請成立“小小雨點”志愿者團隊,定期組織學生志愿者到敬老院慰問老人,參加社區(qū)義務勞動等,培養(yǎng)學生傳遞文明和責任擔當意識。
舉辦“正面養(yǎng)育課堂”,向家長講述勞動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教給家長正確的勞動教育方法,引導家長重視并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家長要成為榜樣,積極承擔家務勞動,珍惜勞動成果,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建立校內外社會實踐資源共享機制,與農場、工廠、科技工業(yè)園、社區(qū)等開展合作,拓展勞動教育的途徑,通過勞動學工、學農、學科技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勞動鍛煉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懷,懂得勞動最光榮。
學校利用校園空地開辟一塊實驗種植園,組織學生在園地開展勞動體驗活動,通過仔細觀察了解植物生長過程,分組做好觀察記錄,集中討論分享各自勞動觀察記錄,收獲心得。
每年夏秋季農忙時節(jié),學校舉辦“我是農民”夏令營活動,組織學生到農村參加農業(yè)勞動,用一周的時間參與農作物收割生產活動,真正做一回“農民”。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對改進農業(yè)生產技術、生產工具,改善農民生活,提高當地農業(yè)發(fā)展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議。
我們充分利用優(yōu)秀家長資源,把他們請進校園,向學生普及各行各業(yè)的勞動知識,讓學生了解社會的各類生產勞動技術,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光榮。
學校未來需不斷整合勞動教育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多樣化的勞動場所,讓學生接受豐富的勞動教育實踐體驗,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