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璐
妞妞一寫完作業(yè)就喊媽媽來檢查,自己邊玩邊等著媽媽叫她改錯題,天天如此。一次,媽媽出差回來發(fā)現(xiàn)妞妞的作業(yè)上有很多紅叉,批評她不認真,妞妞卻很淡定地說:“都是爸爸不認真檢查,我才錯了這么多,關我什么事?”
磊磊完成作業(yè)就下樓玩耍了。爸爸簽字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好幾處寫得不規(guī)范,就問磊磊檢查了沒有。磊磊理直氣壯地說:“哼!我上次認真檢查了作業(yè),全優(yōu),王老師也沒有表揚我。那我為什么要檢查?我就不想檢查!”
欣欣把數學練習冊遞給爸爸簽字,爸爸發(fā)現(xiàn)有錯誤就要求她檢查,欣欣只好重新坐到書桌前。二十分鐘后,欣欣發(fā)起脾氣:“兩頁計算題,我才檢查了一頁,還有這么多,什么時候能查完??!我要累死了,我不查了!”
浩浩花了半小時檢查自己的作業(yè)后讓媽媽簽字。媽媽發(fā)現(xiàn)作業(yè)不僅漏做而且有錯誤,就問:“你怎么檢查的?”浩浩回答:“我把每一道題目都認真地讀了一遍呀,語文和數學都讀了?!?/p>
教師讓家長檢查作業(yè),其目的是讓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督促孩子認真并完整地完成作業(yè),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妞妞父母的做法越俎代庖,包辦了妞妞自己該做的事情,以至于妞妞認為檢查作業(yè)就是家長的事,作業(yè)錯了就是家長檢查不認真。
孩子的學習動機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成績。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中,外部動機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內部學習動機還處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老師的表揚是孩子學習的外部誘因,能強化孩子的學習行為。剛上小學的孩子對老師充滿了崇拜和敬意,老師的話往往就是權威,得到老師的表揚是無比榮耀的事。孩子沒有得到心中所期盼的表揚時難免失落,甚至會賭氣對著干,故意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磊磊檢查了作業(yè)卻沒有得到相應的表揚,檢查行為立馬消退。
小學生的注意有明顯的情緒色彩。欣欣檢查作業(yè)時發(fā)脾氣,說明她對檢查作業(yè)這件事是有抵觸情緒的,憤怒、抱怨、委屈、難過皆有,帶著這些情緒很難保質保量地完成檢查任務。另外,檢查作業(yè)需要有意注意,陰國恩、沈德立等人對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發(fā)展水平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二年級學生的有意注意水平比無意注意低,這表明小學生的有意注意還處于發(fā)展初期。注意的穩(wěn)定性隨年級的升高逐步發(fā)展,一般來說,低年級學生可以連續(xù)集中注意20 分鐘左右,中年級學生25 分鐘左右,高年級學生可以達到30 分鐘左右。所以,欣欣在檢查了20 分鐘作業(yè)后“罷工”,也是情有可原的。
家長只要求孩子檢查作業(yè),卻不教給孩子檢查的方法,孩子往往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怎么去完成眼前的任務。正如案例中的浩浩,花了時間檢查作業(yè),卻因為沒有系統(tǒng)可靠的方法,檢查的效果非常不好。通常結果是,家長干著急,無奈孩子就是發(fā)現(xiàn)不了錯誤。
家長的職責是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當孩子做作業(yè)時,家長可以觀察和糾正孩子的姿勢,關注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當孩子作業(yè)有困難時,家長應幫助和引導孩子正確地思考和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孩子解決困難。雖然妞妞的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但是家長沒有著眼于培養(yǎng)孩子對于學習的責任意識。
當孩子檢查作業(yè)的出發(fā)點是為了得到教師的表揚時,家長要及時與孩子溝通,告訴孩子檢查作業(yè)是為了檢驗是否將知識學會了、學好了。當孩子認真檢查時,家長可以肯定和獎勵孩子。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習檢查作業(yè)的初期,家長可以用連續(xù)的、固定的獎勵予以強化;當孩子的檢查行為基本形成時,家長就要不斷延長獎勵的間隔時間,變換獎勵的間隔時間,直至最后撤銷強化。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孩子找到獎勵的規(guī)律,避免出現(xiàn)等待獎勵的情形。
如果孩子在學習上的動力不足,家長還可以利用原有興趣、動機的遷移作用。動機遷移是指將孩子從事其他活動的興趣和動機轉移到學習上,如孩子喜歡繪畫,家長就可以和孩子討論繪畫的場景,當孩子覺得一些地方畫得不好時,會擦掉線條重新畫,這就相當于一個檢查并改正的過程,家長可以把繪畫中孩子的優(yōu)點遷移到作業(yè)檢查上來。
家長還可以利用榜樣的力量、身邊的故事來感染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聊聊熟悉的哥哥姐姐在一年級時的做法和表現(xiàn);如果孩子坐過高鐵,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高鐵運行結束后的檢修視頻,讓孩子感受到檢查對于安全、生命的重要性。
一氣呵成把作業(yè)全部檢查一遍,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比較困難,家長不妨運用“登門檻效應”?!暗情T檻效應”是指,當個體接受了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后,為了保持形象上的一致,避免認識上的不協(xié)調,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家長可以將較為繁重的要求或者目標分解為若干較小的要求或目標,先讓孩子完成小目標,然后一步一步向大目標推進。假設欣欣完成的2 頁計算中有4 道錯題,爸爸可以先圈出3 道題,讓欣欣找出這3 道題中的1 道錯題,這個任務比檢查全部題目要簡單得多。這時欣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比較高,一旦找出錯題,爸爸及時鼓勵,欣欣的信心就會有所提高,更愿意去嘗試查找下一道錯題。這時,家長就可以適當增加圈出的題數,激勵孩子挑戰(zhàn)難關。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家長幫助孩子的最好途徑就是教給孩子方法和技能。如小學低年級的語文作業(yè)主要是字詞、拼音的書寫,家長可以指導孩子觀察自己的字或拼音寫得是否工整、正確,上課時教師提醒的關鍵筆畫是否寫對,字有沒有多筆畫或少筆畫,然后和孩子一起找出那些寫得不好或者不對的字和拼音,用橡皮擦干凈后重新認真地寫一遍。檢查數學作業(yè)時,要從題目開始,劃出題目中的核心詞(如“從小到大”“從右到左”),看是否注意到了核心詞、是否符合題意。家長要示范給孩子看,用語言描述出過程,讓孩子明白檢查的步驟和方法。
等孩子漸漸熟悉方法后,家長就要鼓勵孩子獨立檢查。家長可以偶爾向孩子示弱:“媽媽今天工作累了,媽媽相信你自己就可以找出全部的錯誤!”家長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yè)。當然,這期間肯定會有錯誤沒有檢查出來,家長也不要急于指出,等第二天教師批改、孩子訂正后,再和孩子一起探討當時為什么沒有找出來,以后要注意什么,讓孩子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