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林珍
“寫好人生第一筆”,就是要指導好小學一年級蒙童的書法學習。為何提出這個看似十分淺顯的話題,源于我在書法教育管理上的一個困擾。
我是個語文教師,自從踏上講臺,就非常重視對學生的書寫指導。近年來,在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大背景下,在教育部連續(xù)頒發(fā)一系列文件的新形勢下,我更從對“寫字”的高度重視走向了對“書法”的傾心傾力。在負責學校行政管理工作后,我對“書法”的關注則更多地從管理的角度去思考、去行動。讓我深感憂慮和無奈的是:當我踏進很多班級,翻看學生的書寫作業(yè)時,東倒西歪的筆畫,隨意失規(guī)的結構,毫無章法的布局處處可見。作為管理者,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班級的語文教師一定不重視書法教學。可具體了解后,情況未必如此。很多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師非常委屈地跟我說:“我們接班時,學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不良的書寫習慣,盡管反復提醒,嚴格要求,但收效甚微。且囿于中高年級學習內(nèi)容多,教學課時少,也不可能單為書寫耗費太多時間,最后只能聽之任之?!庇纱耍野l(fā)現(xiàn):一年級書法教學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著學生一生的書寫水平,也直接影響著學校書法教育的發(fā)展。通俗點講,一年級的時候不重視書法教學,今后想再扭轉(zhuǎn)就十分困難了。“寫好人生第一筆”是多么重要!
其實,這“第一筆”就是“習慣”。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習慣一經(jīng)養(yǎng)成,將成為類似技能的程序性記憶的一部分。按照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森(John R Anderson)的理論,我們養(yǎng)成一個習慣,與熟練掌握一項技能一樣,需要經(jīng)過三個階段。首先是認知階段,我們必須有意識地提醒自己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其次是結合階段,我們要反復地把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的觀念與具體的行為結合起來練習,使行為越來越自如、協(xié)調(diào);最后是自動化階段,一旦養(yǎng)成習慣,我們就會自動地、內(nèi)隱地去行動,而無須自我提醒或外顯的記憶提示。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yǎng)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就如培根所言: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
為了學生能夠?qū)懙靡皇制恋臐h字,為了書法教育能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我們應重視一年級的書法教育,重視指導中國娃“寫好人生第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