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銅仁市第四小學 劉淑芳
“這石頭怎么有紅點???和我們平時看到的不一樣呢!”“我知道,這個紅點是朱砂?!闭n間,隊員們圍著一塊石頭激烈地討論著。輔導員告訴他們:“這是朱砂礦石,咱們這里曾經有許多這樣的礦石。”
貴州省銅仁市第四小學位于萬山區(qū)。這里曾因盛產汞被譽為“朱砂王國”。后來,因資源枯竭而開始轉型。隊員們對家鄉(xiāng)的這段歷史既好奇又疑惑,成立了尋訪小隊,以萬山對祖國的貢獻和轉型變化為尋訪目標,走出校園,開展了少先隊尋訪活動。
他們首先尋訪了有60年黨齡的貴州省勞動模范付伯仲。他是1953年到這里的,見證了萬山汞礦的發(fā)展歷程。付爺爺告訴隊員們:“當年的技術人員和礦工是從全國各地聚集到萬山的,在黨的領導下,大家團結奮進,開采出優(yōu)質礦物,為新中國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為了將家鄉(xiāng)建設得更好,你們要努力學習,做好接班人!”
隨后,隊員們來到萬山汞礦工業(yè)遺產博物館,了解到在萬山礦區(qū)的工人們曾加班加點生產,連續(xù)4年突破千噸產量,萬山曾是我國唯一的有色金屬年產量突破千噸的礦山。萬山汞礦被周恩來總理譽為“愛國汞”。
但是,資源都是有限的。在汞礦資源逐漸枯竭后,萬山該如何發(fā)展呢?隊員們帶著這個疑問在“改革與重生”墻前找到了答案:2008年2月,在萬山遭受特大凝凍災害時,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習近平同志親臨萬山察看災情,指導救災工作,還對萬山經濟社會發(fā)展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萬山轉型發(fā)展的成績,并鼓勵貴州要實現(xiàn)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萬山人民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加快推進轉型可持續(xù)發(fā)展,將采礦遺留下的長達960公里的礦洞變廢為寶,打造成國家4A級景區(qū),破解了礦竭城衰的困境,實現(xiàn)了“產城同步轉型”的華麗蛻變,還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讓昔日冷清的萬山又熱鬧起來。
一張張照片令隊員們震撼。原來,黨和國家與萬山人同呼吸、共命運,萬山的發(fā)展一直牽動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心!
隊員們有的繪制萬山美景,表達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有的向身邊的人宣傳如今萬山的成就以及黨和國家對老區(qū)人民的關懷……大家紛紛表示:要努力學習,今后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