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城南經(jīng)濟新區(qū)小學 葛桂紅
看圖寫話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前奏以及深度作文教學的開端,提高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有助于奠定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基礎,與此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事半功倍。很多小學生在看圖寫話時常常無法有效組織和應用語言,不能準確理解并且描述圖片的含義,導致看圖寫話的效果受到很大影響。對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并不斷累積教學經(jīng)驗和教訓,幫助低年級學生克服基礎寫作中的難題。
看圖寫話的基礎就是看圖,要指導學生學會看圖,培養(yǎng)觀察能力,并促使其養(yǎng)成觀察習慣,這樣才能夠降低看圖寫話教學難度,打造高質(zhì)量的語文課堂。觀察是思維、語言、知覺這幾個要素密切整合的綜合智力實踐活動,也是學生增長見識和認知世界的有效路徑。觀察能力的提高是學生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形成與發(fā)展的基礎與前提條件。對于看圖寫話來說,只有先對給出的圖畫認真觀察后,才能有深入的理解,進而在頭腦中形成清晰印象。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學會觀察與分析事物就相當于擁有了認知世界的鑰匙,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較弱,看圖時常常沒有頭緒,或者說無順序和無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做好學生的看圖指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首先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確看圖必須有一定的順序,或者是上下順序,或者是左右順序,或者是遠近順序,又或者是從中間到周邊,對畫面內(nèi)容先有整體認知。接下來再從畫面中人物外貌、服飾等著手,分清人物身份、性別、年齡等情況;通過人物表情、動作等推測人物行為及其思想、心理;觀察周圍環(huán)境,理清事情發(fā)生的時間與地點等。例如,在《奶奶生病了》的看圖寫話中,先讓學生選好看圖順序,可以從左到右觀察,然后分析圖畫中的人物。通過觀察人物的外貌、服飾等知道圖中的人物有奶奶和一個小男孩;通過觀察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可以看出男孩看望生病的奶奶,二人都非常高興。這樣學生就可以掌握有序觀察的方法,提高看圖寫話能力。
在小學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教學中,雖然需要先從觀察圖畫開始,強化學生的觀察能力訓練,但是對低年級學生進行看圖寫話教學的重要目的還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想象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以免學生形成思維定勢。有些學生在認真觀察圖畫內(nèi)容之后,寫出來的文字仍舊非常平淡,出現(xiàn)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沒有充分發(fā)揮自身想象力,只是就物寫物和就事論事,導致作文質(zhì)量不高。對此,教師在看圖寫話指導時要激勵學生邊看邊想,將觀察和想象結(jié)合起來,充分鍛煉想象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引導之下進行積極觀察和思考,大膽想象,為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打下基礎。例如,在《守株待兔》的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以下問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兔子為什么會撞死在樹樁上?請大家積極發(fā)揮想象力,思考一下原因。這個問題生動有趣,會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再加上圖片對學生的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內(nèi)容也千奇百怪。有的說兔子是因為獵人追趕跑得太快,失去方向,不小心撞死在樹樁上;有的認為是兔子在和烏龜賽跑時為了贏得比賽勝利,跑得太快,沒有及時剎住車,撞到了樹樁;有的認為兔子是遇到了重大難題而一時想不開。
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天真活潑,同時還有著極強的求知欲,擅長模仿,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喜歡表達。但是在實際表達過程中,他們往往不具備良好的條理性和連貫性,導致表達時出現(xiàn)重復或者前言不搭后語的情況,也有的學生表達時有語病。這實際上是學生表達能力不足導致的,所以要關注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并提出要求,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表達需要。表達時必須有頭有尾,并按照一定順序;表達時必須有基本內(nèi)容,不能丟掉重點;表達時必須突出個性,凸顯創(chuàng)造力。在看圖寫話的實際訓練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明確中心和科學合理地看圖,除了鼓勵學生大膽表達之外,還要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表達,求異思維,讓表達不同于他人,并始終保持良好的表達興趣。例如,在《同學摔倒了》的看圖寫話訓練中,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個性化表達積極性,有效鍛煉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先邀請一位學生談談自己觀察到的主要內(nèi)容,同學摔倒了這一事件有所認識。為了避免學生在表達時千篇一律,限制他們的思維,教師可以提出要求:誰能和這位同學說的不一樣?誰能將這件事說得更加具體和生動?教師的啟發(fā)和指導會促使學生產(chǎn)生積極表達的興趣和動力,讓學生表達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此時再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訓練,就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看圖寫話是一種重要的作文教學形式,作文教學的基礎是閱讀和積累,可以說閱讀是提高學生看圖寫話能力,提升學生寫話質(zhì)量的最佳路徑。所以對于小學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指導來說,教師需要找準閱讀這一重要突破口,激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將語言積累變成一種自覺,并不斷提高語言積累能力,為學生看圖寫話時更加主動和全面的表達奠定堅實基礎。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提高對課內(nèi)閱讀的重視程度,將教材作為獲取豐富閱讀素材的載體,認真學習和閱讀教材中的文章,積累好詞、好句以及好段。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推薦有助于寫作的課外閱讀篇章,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大閱讀材料的積累渠道。例如,在《春天來了》的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閱讀朱自清的《春》這篇文章,并鼓勵學生摘抄其中的優(yōu)美詞句,促使學生在描繪春天時運用更加準確的語言,提高看圖寫話質(zhì)量。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收集和春天相關的閱讀素材,并進行閱讀和積累,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積累習慣。
教師在作文教學方面必須循序漸進,先從最為基礎的看圖寫話入手,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觀察能力得到有效鍛煉。這也是教師在看圖寫話教學中投入很多時間與精力,并注意優(yōu)化備課和教學指導工作的原因所在。教師需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考慮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以及學習需求,運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推進看圖寫話教學指導,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的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基礎。